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从人才、科研、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16—2018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有序度和协同度,并基于多维正态云模型,分析了2018年区域内各城市创新水平.结果表明,2016—2018年期间,区域内各地的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差距逐渐变大,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向心力不足,形成了以成都、重庆为两核向周边辐射的局面.基于此,提出要认清发展格局,将"虹吸效应"转变为"带动效应"、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发展环境、细化双圈产业链分工,破题两地同质化竞争提高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重点在于推进成渝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高质量增长级。基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文章构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城市产业在协同背景下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协同策略才是城市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最佳进化稳定策略,只有当协同利润越大、协同成本越小以及博弈双方的贴现因子越大时,才能实现协同策略。结合实际建议:成渝经济圈打造高水平协同发展城市群,需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降低协同成本,增加协同收益,同时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标准,共同推进高标准协同发展城市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文旅融合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发展先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新发展,成为文化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鲜明的文化旅游特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逐步规划并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发展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省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角色定位。想要持续保持好、发扬好这一定位,江苏的文旅融合需要从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文旅产业深度合作、探索文旅资源共建共享、搭建长三角文旅合作平台等方面入手,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多措并举,推动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福建省文旅产业发展存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文旅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主体规模偏小、跨界融合创新不足、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等问题。必须找准优势和关键,着力聚焦7个方面:一要加强领导,做活机制;二要突出特色,全面提升项目质量;三要培育引进,做强主体;四要跨界融合,做大产业;五要精准营销,唱响品牌;六要借鉴经验,做优环境;七要提振信心,加大纾困惠企力度,推动福建文旅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发达的数字经济和文旅产业为二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2011—2019年的数据发现,长三角数字经济水平提高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苏、浙、皖三省、二线及以上城市、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受限于“鲍莫尔成本病”和“数字鸿沟”,三四线和非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的助推作用还有待提升。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政府效率、扩大市场潜力、强化城市创新能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各地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夯实数字文旅新基建、加速文旅企业数字化、建立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等措施将数字经济培育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闫珍珍 《新经济》2023,(4):151-161
近年来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趋势明显,成效显著。通过分析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发展现状,从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文化基础设施、从业人员配备、旅游环境、政务服务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东省文旅市场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优化政务服务、创新文旅品牌、推进智慧景区新体验、加强文旅市场融合发展区域性联动等方面,提出山东省文旅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助力山东省文旅市场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由于能够便利地获取外部资源而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应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协同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思想。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机理、路径,推动我国地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以提高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水平,以晋江体育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阻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带动该地区整个体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升级,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及其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内循环的主体地位,文旅产业是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内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土空间规划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保障。本次笔谈邀请10位青年学者在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认识与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相关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面向"十四五"时期重要背景和任务,文旅产业规划需要主动融入、应对挑战,推动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同创新,需要不断强化落地意识,强化文旅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旅游高质量发展需积极将研学旅行、葡萄酒旅游、民宿旅游等产品发展体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突出文旅发展与规划的协同性要求,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遗产空间、历史街区、都市农业空间等特定类型空间的保护与文旅转化;(3)国土空间优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升级推动空间优化统筹,并为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9.
文旅融合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当前,在“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与新冠疫情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内涵更加复杂,亟待理论更新。基于此,文章从逻辑诠释、量化测度、机制框架等层面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及其需求进行提炼与探索。(1)研究厘清了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基本概念、宏观逻辑和“人本”逻辑。(2)研究明确了现有文旅融合和社会福祉测量方式及其不足,提出文旅融合推进社会福祉的测度创新,构建的测量模型既包含传统文旅产业耦合测度,也包括广义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度,并涵盖旅游者与居民的双主体测度。(3)研究提出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机制,涉及宏、中和微观层面,包括文旅融合多维度发展对宏观经济社会福祉的推动机制、文旅融合区域协同对目的地集体福祉的推动机制以及文旅融合体验优化对主客主观福祉的提升机制。研究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挑战与契机,为政府治理和目的地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郝雯雯 《经济师》2022,(9):142-144+147
当前,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广大旅游者对旅游内容和旅游方式提出了多元化诉求。跨界融合视域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能够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更好地挖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价值和作用,为旅游者旅游提供更为多元化选择。因此,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应以跨界融合视角作为出发点,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明确文旅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深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一度被称为“中国畲族第一乡”,其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优势明显。本文在讨论莪山畲族乡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条件、发展困境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塑造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协同创新主体能力和协同创新外部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估长株潭地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军民结合产业园与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自身创新能力较强,但在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上得分较低;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协调合作伙伴配合度和获得外部市场、政府、中介等支持方面有较好表现,但还应筛选更多适合转化的科研成果,实现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联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福建素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美誉。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文旅经济列为“四大经济”之一,作为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与未来增长点。为此,我们采访了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革生,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吴海端,龙岩市连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蔡东阳,德化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华峰,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院长(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郑向敏,分别从政府、企业、学者的角度,探讨如何扎实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并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戴斌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各产业或产业群相互协调合作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多学科融合、多方法交叉和国际比较研究等推进产业协同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区域产业协同的有效途径,以推进区域间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对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能力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收敛模型对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检验,揭示其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发展水平低于协同水平;(2)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融合协同发展势头强劲,中西部地区融合协同发展程度起伏波动,东北地区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波动幅度最大,均有待提升;(3)各省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且较不均衡;(4)四大区域及全国均存在空间收敛。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开展试点示范、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统筹东部比较优势、用活用足资源禀赋等建议,以合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探索示范区与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二者的赋能、融合既有利于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落地,也有利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当前,文旅企业存在供需失衡等方面的一系列突出现实问题,对此,本文在剖析文旅企业实际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差异化产品、运用数字技术提高运营效率、运用数字技术改善产品提供方式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演进企业商业模式等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宁波天宫庄园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合,以工促农,以农兴旅,以旅强村,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农村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协同发展,使天宫庄园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文章探讨了宁波天宫庄园"以产业集群为组织模式,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产品特色,以庄园为空间载体和依托"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并对其他类似区域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融入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的创新、产品协调的创新和产品融合的创新三个方面。通过典型的陕西省文旅产业数字化实践案例,剖析三种典型模式——基于产品技术创新的产业链重组模式、基于产品协调创新的价值链共创模式和基于产品融合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并通过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层面和经营主体层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鉴于创新要素流动受到省域户籍、财政等政策的影响,以省域为研究载体,研究省域协同创新主体间互动可以动态反映在同一基础条件下创新驱动经济的协同过程。以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科技服务子系统的协同创新联盟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2009-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协同创新联盟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比较各省复合系统中子系统有序度、协同度以及各个协同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现不同地区创新优势不同,各地协同创新联盟核心创新主体应有差异;政府是否参与协同创新应有所选择;湖北省复合系统应深化科技服务子系统下层子系统与高校子系统、科研机构子系统间联系;江西省复合系统应以产业子系统为突破口,形成多向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