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目的:在节地原则和城镇低效建设用地评价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微观尺度的低效工业用地宗地评价方法,为地方政府分阶段管理低效工业用地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目标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AHP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各占50%的主客观结合法计算权重、综合评价法进行宗地评价值计算、统计误差"3σ"法则将用地级别分为低效用地、一般利用、高效利用、极优利用4个区间。研究结果:评价得分均值和高效宗地占比最高的均为金属制品业,低效用地占比最高的是运输设备制造业,一般利用地块较多的是专用设备制造业,4类行业评价结果的分布特征均属于偏态型直方图,数量较多的宗地偏向低分区域,4类行业的低效用地分布特征相对零散,但运输设备制造业低效地块集中在城东街道。研究结论:尽快建立工业用地宗地层面的基础数据库,形成宏观、中观、微观层次齐备的评价体系,并依据宗地层面的行业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指标管控的调整,加强"空间换地",摆脱产业低端困境,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是推进城镇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面对资源要素的天花板、生态环境的硬约束,昆山将资源管理利用的重点瞄准存量、低效用地,构建了"严格准入—优化供给—强化监管—存量盘活—资源统筹"的土地减量提质政策"闭合环",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依靠减量化和低效用地再开发产生的流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挖掘城市存量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土地利用进入"存量时代"至关重要。目前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存在市场参与度不高、政策统筹力不强、政策差异化不够等问题。建议集中清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参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内生动力,立足实际加强统筹,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开发。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位,量化低效建设用地上的物质与生态空间的竞合关系,用以均衡再开发时地块内部"社会经济功能用地"和"生态功能用地"的结构和格局,从规划用途管制的视角,重构低效建设用地的物质和生态空间。研究方法:"绝对面—相对面"辨识体系、生态位测度、线性规划等模型的应用等。研究结果:(1)靠近生态"扩张源"及城市边缘的低效建设用地,应优先再开发为生态功能用地以形成局部生态屏障;(2)均衡后,从中心至边缘,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用地功能的布局形式,主要呈现从"开发主导"过渡为"生态主导";(3)依据生态—经济竞合的结果实施再开发,可合理拓宽局部的生态空间,并缩减早期物质空间过渡占据的社会经济功能用地。研究结论:通过研究生态—经济的竞合关系,来调整土地资源的流向,有利于实现局部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物质和生态空间的"重生"与"共生"。  相似文献   

5.
周浩 《中国土地》2021,(2):47-48
面对土地、环境、资源"难以为继"的阵痛,江苏省昆山市牢牢坚守"产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紧盯"低效用地"短板,划定工业用地保障线、准入线,鼓励低效工业用地改变用途,对低效用地实施增容改造、转让盘活、政府回购再开发等措施,为科创产业等优质项目落地集聚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开展对于控制开发区盲目扩张,促进开发区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用地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认识和思考.重点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土地利用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以及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能为其他开发区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在要求也相应提高,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成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方向。地方实践与探索2016年11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了一系列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的激励政策及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推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金属工业污染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基于《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纳入健康风险、投资收益及社会可接受程度来构建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以东莞市麻涌镇某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进行了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作为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的适应度分别为56.26、69.14、58.00,该区适宜作为商服用地,不适宜做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提示本文认为,当前城镇和乡村地区仍存在存量建设用地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等问题,系统性、创新性地开展新一轮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需要结合十年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的经验,探寻更好地推进新一轮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对策。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沿海地区广州市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影响村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意愿的因素,并探讨村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策略。结果显示:现行政策部分条款的不合理、现行规划对再开发过程的指标规定相对模糊、现行流程对再开发流程的繁琐及再开发的风险是影响村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意愿因素。研究结论:制定合理的土地出入金及留用地指标政策、优化现行规划、规范村镇低效工业用地的再开发流程、分散村镇低效用地用地再开发风险是实现村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综合效益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地产化倾向,土地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现象大量存在,导致文化产业园区对土地资源过度依赖。应制定《文化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方案》,规范统计标准、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园区数据库》,设置文化产业用地开发"红线",强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文化产业园区科学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  相似文献   

12.
村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优化体系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推动村庄压煤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协调利用,促进开采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方法]文章论述了压煤区土地整治转型中的转型方向、整治内容和整合技术,并以泽州县4个压煤村为综合示范区进行实证。[结果]基于"地—矿"资源协调利用优化路径及其驱动下集成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应用于实践,结果表明整治后示范区耕地面积增长17.79%,粮食产能增长率33.33%,耕地质量提高等级1个等级,平均地块面积变化率为261.5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增长13.72%,田间路网密度增加量12.88m/hm~2,煤炭压覆面积干扰度减少3.12%,煤炭可采量提升率4.56%,机耕面积增长率为17.79%,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率71.97%,农地地均年收入变化率33.33%,集约用地面积增长3.9%,工矿废弃地面积减少100%,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率100%,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6.345%,植被覆盖提高率3.8%,风景休闲用地面积提升0.007%。[结论]在压煤区"地—矿"资源利用冲突逐渐加剧的背景下,协调"地—矿"资源利用关键在于田块修筑、压煤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建设地复垦、资源循环再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项目联动实施,而基于以上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体系优化,能够为压煤区"地—矿"资源协调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为利用全国254个地级市2009-2016年面板数据,考察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并分区域、分类型对不同城市政策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提供参考。通过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ethod)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研究结果为:(1)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能明显提升城市土地效益,其能提升相应城市的地均GDP约4.36个百分点;(2)政策实施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效应,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作用在政策开展第3年最为显著;(3)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城市土地效益提升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则不显著,平原城市土地效益提升尤为显著,山地城市则不显著,此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重工业城市的土地效益提升作用也比较明显。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应考虑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基础情况,政策实施应注重阶段性效应,并对政策实施进行不断反馈与调整。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砖窑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与利用优先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砖窑土地再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一种基于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与优先级策略相结合的粘土砖窑土地再利用模式。研究方法:GIS空间数据分析和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法、优先级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砖窑土地适宜耕地再利用的比例最高,为67.39%;适宜生态用地再利用比例为19.21%;适宜建设用地再利用比例为13.40%;根据优先级策略的原则,首先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砖窑土地再利用,其次是耕地和生态用地适宜的砖窑土地。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边缘带的废弃工矿用地的再利用方式和策略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PPP模式在上海土地整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上海市已明确提出,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着力提高用地的集约度和效率,优化用地结构,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在城规、土规"两规合一"的基础上,上海创新性地以郊野单元规划为规划引领载体,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策略实施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开展集建区外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优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建立城乡内涵式增长模式,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瓶颈。土地整治中的资金难题2013年以来,上海已先期在松江区新浜镇、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反规划”的理念、按照“反规划”的思路,总结区域后备适宜建设用地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计算机辅助等技术,以广西崇左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地形坡度、石漠化、重要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水域等要素,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综合评价环节确定崇左市后备适宜建设用地。评价结果可引导现有城镇和产业逐步迁出土地开发建设不适宜区,在编制相关规划时将城镇和产业布局在土地开发建设适宜区,同时引导城镇化工业化向区域后备适宜建设用地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都在7000亩以上,而国家每年安排该市的农用地转用计划仅1580亩,用地缺口明显。与此同时,不少乡镇仍沿袭着粗放的土地利用模式,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闲置土地27宗、面积1091亩。对低效闲置用地进行再开发利用,切实提高用地效率,是破解发展用地瓶颈制约的重要途径。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近几年,泰兴市在低效闲置土地再开发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是对现状未利用或低效利用的城乡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的一种形式,包括权属复合、功能复合与立体复合,复合利用能够显著提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多方面效益。文章基于对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创新探索工作突出的珠三角地区的调研成果,从产权基础-交易成本-利益配置的角度,分析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存在的困境;从为产权结构和确权方式提供法律保障、规划管控和土地管理更新、构建利益分配工具箱等方面,总结珠三角地区在存量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方面的管理实践经验;基于分析总结,提出不同所有权属、不同用途和立体空间等复合利用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林甸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林甸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和空间变动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全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潜力进行计算,得出土地整理潜力综合值为74.96,表明土地整理的潜力较大,应采取农村城镇化型土地整理模式进行居民点整理.从组织领导、法律法规建设和村镇规划体系完善3个宏观层面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海伦市长华村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精准扶贫"为导向,探究提出村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划定村域空间、三生用地内部分类详细规划、全域土地利用综合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造基础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论:在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统筹农业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用途管制,引导农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约紧凑的田园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