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红艳  郁玉兵 《物流科技》2024,(8):100-103+107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构建“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策略、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弹性→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基于PLS-SEM对210家中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数字化策略对数字化能力、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弹性、供应链弹性对创新绩效均有积极影响,且供应链弹性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弹性提高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为企业更好推行数字化转型以构建供应链弹性,从而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千千 《物流科技》2022,(14):158-160
农业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农产品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演进的逻辑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驱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并对其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对农产品供应链当前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出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完善交易机制、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供应链仓储物流配送机制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对数字化时代相关技术的分析,提出了物流与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创新的理念。通过对数字化供应链和传统供应链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新技术支持下提升供应链效率的路径。论文最后介绍了一些企业在物流与数字化供应链方面的执行路线和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4.
戴建平  骆温平 《财会月刊》2023,(17):137-144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5.
陈晨 《西部财会》2023,(10):77-79
加速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梳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历程、现存的挑战以及国外的经验启示,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以加快制造业转型,抢占时代先机,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李宁  姚琦  李果 《企业经济》2023,(8):36-47
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已成为当前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成长的重要路径。然而,当前对数字化供应链与企业高质量成长之间的关系还缺乏充分的内在解释和实践指导,导致企业实施数字化供应链项目后业绩差异很大。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从能力的视角解释数字化供应链,并将其划分为连接和生成能力两个维度。通过对231家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供应链能力对高质量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协同创新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正向调节上述关系。因此,管理者应注重提高数字化供应链连接和生成能力,充分利用数字化供应链战略驱动协同创新,并注意环境动荡性的边界作用,从而对供应链进行数字化变革以积极应对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物流供应链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以集装箱物流供应链为抓手,分析物流供应链智能预测系统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物流供应链智能预测系统建设思路,旨在为物流供应链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郭进超  唐慧敏 《物流科技》2022,(13):127-129+141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透明化使得制造企业构建网络化智慧工厂成为现实,不仅拓展了供应链的功能、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协同,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此,文章探讨了制造业供应链数据透明化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客户需求预测、供应商协同、移动互联化以及工厂智能化四个实现路径,从而达到制造企业内外部供应链的流程化、数据透明化和管理规范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支撑电力企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数字化转型,B公司通过构建数字化人才成长认证体系,畅通数字化人才职业成长路径,以应用能力标准及能力认证双向牵引数字化人才成长,旨在运用科技力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本文介绍了案例企业实施数字化人才评价体系的背景,分析了现存问题,提出了构建思路和建议。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为中国大型家电制造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助力其走上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文章追溯了我国家电制造业的演变历程,探析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及数字经济的赋能推动企业在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数字化变革,并细化到智能定制和数字安全建设,以及企业在战略、目标、竞争和内部管理层面的创新,从而探索家电制造业的通用转型路径,为家电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服务供应链为研究视角,以数码印刷行业为研究选题,系统地总结国内外服务供应链研究现状,分析数码印刷行业现状,提出服务供应链在产品推广和市场影响中的积极作用,基于这一特定行业对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再界定。  相似文献   

12.
从供应链的角度对数字传媒产业进行研究,通过与传统传媒供应链对比,得出数字传媒供应链是一个顾客需求驱动的、双向闭环的敏捷供应链,并指出数字传媒供应链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网物流体系建设中工作思路、业务模式和技术装备等面临的挑战,结合国网战略目标和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需要,首先通过对电网现代智慧供应链数字物流体系概念与内涵的界定,基于系统工程理论,提出涵盖物资要素、资源要素、主体要素、技术要素和信息要素的双螺旋模型,并从实体属性和数字属性两个层面对各要素进行分析;其次基于国网数字物流战略发展上的需求变化,分析数字物流体系构建要素演化内涵,提炼电网现代智慧供应链数字物流体系构建模式;最后结合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云海仓库数字物流体系构建的创新实践,表明了所提出的电网现代智慧供应链数字物流体系构建要素模型及其演化,可为电网现代智慧供应链数字物流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分析依据及其管理实践提供创新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4.
石春生  孟大鹏 《价值工程》2010,29(13):27-29
以系统观为视角审视核电装备制造业的供求合作与供应风险,描述双方供求合作系统构建、运行及消亡阶段的关键路径及供应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依托于政府及核电装备制造业两个角度,提出供应风险的防范及控制策略,进一步运用博弈论及经济数学的方法建立供应风险的控制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然而,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加速蔓延与传统要素比较优势弱化的双重挤压背景下,浙江省制造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引发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度变革,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深入分析数字贸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与支撑要素,探讨数字贸易推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与多重挑战,最后提出数字贸易推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上不同类型节点间业务关系的分析是建立敏捷供应链的关键,文中基于企业伙伴关系的假设,对制造行业供应链节点、数据传递、交互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制造行业敏捷供应链上不同类型节点间协作模型,从业务层面为支持敏捷供应链的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逐步推进,信息技术和设施差距逐步在城乡之间扩大,信息传递模式的落后成为阻碍乡村发展的“数字鸿沟”。通过对数字乡村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将“互联网+”与农业、金融、文化、医疗、教育及乡村管理六方面融合,构建乡村用户信息传递模式,并从乡村产业、乡村服务管理、乡村生活视角提出数字乡村建设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肖安明 《价值工程》2012,(12):17-18
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背景下,数字装备制造业是深圳装备制造业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发展的重大机遇,文章根据SWOT模型分析深圳市数字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提出利用深圳市发达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基础、良好的数字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以及高级人才易于聚集的优势,以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主业,大力发展基础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通过扶持相关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完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Direct digital manufacturing, or ‘3D printing’ as it is more commonly known, offers a wealth of opportunities for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nd is often touted to ‘revolutionize’ today’s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and its associated supply chains structures. Despite a growing number of successful 3D printing applications, however, evidence of any displace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s limited. In this paper we seek to separate hype surrounding DDM from economic reality in order to ground the future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field. By opposing direct digital manufacturing with traditional tool-based manufacturing, we show that direct digital manufacturing so far lags behind by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methods. Yet we also find that direct digital manufacturing clearly is on an improvement trajectory that eventually will see it being able to compete with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on a unit cost basis. As such we conclude that direct digital manufacturing will increasingly challenge operations management researchers to question established practices such as scheduling, batch sizing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in low-volume, high-variety contexts. Furthermore, an increasing adoption of direct digital manufacturing will drive structural shifts in the supply chain that are not yet well understood. We summarize these challenges by defining the research agenda at factory, supply chain, and operations strategy level.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供应链话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蜕变的前进征程中,制造企业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实践作用和战略作用。供应链脆弱性直接影响制造企业的物流稳定性、业务流畅性、资金持久性。论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一步探索供应链脆弱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