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形态的演变伴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从最初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如今的纸币等信用货币,概莫能外。现如今电子货币及虚拟货币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比如腾讯公司的Q币、人人网的人人豆等,他们在各自领域扮演了不同的交易角色。但  相似文献   

2.
虚拟货币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质以及电子货币的发展历程。世纪之交,网络虚拟货币以其便捷性、高效性一经推出就受到人们的普遍追捧,经过短短几年的发  相似文献   

3.
传统货币形态变迁陷入"囚徒困境":金属货币(金银)体系下更多是货币短缺,引发通货紧缩;信用货币(纸币)体系下更多是货币泛滥,催生通货膨胀。运用分布式总账等破坏性创新技术的数字货币的诞生为破解传统货币形态变迁的"困徒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通过归纳梳理国际、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审慎评估私人数字货币(PDC)核心技术,权衡"双刃剑"的利弊得失,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制度框架与关键技术,并对稳妥渐进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作出审慎周密的演进安排。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数字货币历史联系、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探讨务实推进货币体系改革思路。一是货币演变,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形成货币文化。二是各种货币形态,不论是传统货币,还是数字货币,都只是货币的驱壳,货币生命力和灵魂是它的流通情况、价值意义和购买力。三是因技术先进而产生的数字货币替代,并没有改变信用货币的内涵,数字货币替代必须遵循货币运行机理,确保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四是数字货币影响是复杂的,将改变货币形态结构,但不大可能改变全球货币体系和国际经济格局。五是建立数字经济市场秩序,既要防范过于集中垄断产生的风险,也要防范“去中心化”产生的风险。六是全球面临“多元需求多重巧合”挑战和机遇,需要妥善处理五大关系,探讨“球本位”交易媒介。将人类社会“信任、信心、信用”与全球发展、全球规划、全球资源内在价值联系并为依托,研究“球本位”货币体系,为后“金本位”“银本位”和“国家地区信用货币”体系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高句丽政权的货币形态。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第一,高句丽不仅使用实物货币,还广泛使用中原王朝的铸币;第二,其货币形态演变经历了实物货币(布帛、谷物等)、贵金属货币(金银条块等)、金属铸币(明刀币、汉五铢、开元通宝等)等几个发展阶段;第三,其形态演变的边界并不清晰,存在实物货币和金属铸币并存、多种不同时代的货币通行的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6.
货币创造渠道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去近10年间,外汇占款成为中国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但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人们过去多年习惯了外汇流入的情形,近期这种局面反而引起各界对货币政策操作以及中央银行实现货币增长目标的担忧。本文通过考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在理论上分析了传统货币创造渠道的扩展问题。我们认为,随着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多元化,货币创造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贷款创造货币外,商业银行购买外汇、债券等业务也会创造货币。在分析各种货币创造机制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应更加关注非外汇渠道对货币创造及货币总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操作应更注重"逆向思维",强化数量型调控、价格型调控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等。  相似文献   

7.
从货币需求的结构性角度看我国的“货币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之谜"一直是一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在吸收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并认为M2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真实的货币需求,不同金融结构下M2的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M2/GDP也就不能用于具有不同金融结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化比较,本文从人们所持有货币的形式出发,分析了不同货币形式对于人们货币需求的代表性,并利用一种能够代表真实货币需求的指标M*来重新分析我国的"货币之谜",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高M2/GDP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金融结构而导致的M2的结构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金融论坛讲话中提出:"央行将数字货币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积极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下一步,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和丰富DCEP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本文试图从数字货币的发展,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想和技术专利方面进行读解,提出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刘明瑞 《海南金融》2021,(10):28-36
货币宪法学是基于社会契约理论与人民主权原则,关注公民与国家之间财产配置结构问题的研究视角,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公私博弈毋庸置疑是数字经济时代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央行数字货币的性质及其法偿性、新货币形态下公民的货币财产权、自由权的保障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形态下的国家责任值得关注.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方式多元,尤其是经济学者和法学学者的研究路径呈现明显偏离.本文基于货币宪法学视角,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货币形态——央行数字货币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性质并论证其法偿性.通过明晰央行数字货币下的公民货币财产权和自由权,阐述国家数字货币发行如何对待货币民主问题,最后结合域外实践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责任和可供参考的央行数字货币宪法规则,以期能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治理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货币文化就是指结晶于、体现于货币上的人类精神、思想意识、道德准则、价值取向等形态;也就是指钱币的形制、制作、文字、图案等设计、加工、书法、美化艺术等。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文化的个性。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国的古代钱币是世界两大货币体系——东方货币体系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如何深入认识货币文化、挖掘货币文化并探索货币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讨论主要货币起源与演化理论的矛盾与不足,从货币取得人们信任的角度,尝试整合了货币起源与演化的事实与逻辑,由此可以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商品、金属)货币和纸币一样都是信用货币,货币演化是货币内涵的威权因素和物的因素相互竞争的结果;且货币制度的核心是信用。维持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与币值稳定应当是任何货币调控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货币发行的宿命是从分散走向集中,然而在缺乏监管的条件下集中的货币发行将出现货币超发,也就是本文提到的"货币发行陷阱"。在提出货币发行三假说"货币发行次优假说""货币锚定不可能假说"和"货币非国家化不可能假说"的基础上,本文论证分析数字货币必将遵循历史一般规律,最终由中央银行集中货币发行权。本文认为,通过政策鼓励大型互联网机构研发数字货币值得商榷;从长远看,决定中国数字货币发展前景的根本因素是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增长,而不是发展数字货币技术。  相似文献   

13.
章军 《金融博览》2005,(1):60-61
人类使用金银铸造钱币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初,商品交换在使用金银充作流通货币时,每块金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重量,严格地讲,它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商品货币形态,它一方面作为货币使用,另一方面还是商品。当人们把它们当作货币使用时,还需要用秤来确定它们的重量和鉴别它们的成分,缺乏一种由权力机构验定和认可的重量单位。  相似文献   

14.
吴嘉禾 《新疆金融》2010,(4):143-158
<正>一、引言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于美元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的思考。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创造出一种"超主权货币"——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成为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东亚货币合作滞后的状况更加凸显。如何走出亚洲国家"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货币林立的状况,走向东亚区域货币?本文对历史上的两个典型货币同盟以及欧洲经济和货币同盟进行剖析,以期对下一步实质性的推动亚洲货币合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货币沉淀为角度分析M2/GDP偏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储蓄-投资转化渠道不通畅,造成银行系统货币存量偏大;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货币周转速度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受边际消费递减导致高收入阶层资金储藏量大;利率、汇率机制缺乏有效弹性而导致中央银行被迫发行超额货币维系市场秩序;非组织金融规模增长,大量资金流通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可能导致市场内金融体系的"脱媒"现象。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货币沉淀到不动产领域,导致货币紧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超额货币供给现象源于基础货币快速增长和货币乘数不断攀升的综合作用,外汇占款增长引发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和商业银行信贷持续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超额货币供给.缓解超额货币供给现象,需要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轻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存度;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18.
货币,人们如此熟悉,千百年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对于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迄今为止,人们却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作为货币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等经济学科的基石,货币的本质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意义.许多货币领域的模糊认识和意见分歧,莫不源于对货币本质的不同认识.另一方面,对货币政策而言,无论将货币总量或是通货膨胀率作为直接目标、中介目标,对什么是货币都必须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金融创新和信用的新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与一些金融衍生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理论的构建与实践的发展都要求廓清货币之为货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张颖 《金融博览》2012,(2):46-47
欧债危机自2010年5月爆发以来,不但迟迟未能解决,反而越演越烈,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欧猪小国向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猪大国蔓延.欧债危机和欧元的发展前景及可能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 "双轨欧洲"的概率明显上升 由于欧元区存在统一货币联盟下财政联盟缺乏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存在统一货币政策难以协调各国经济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以及强国货币与弱国货币一体化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并不牢固,导致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双轨欧洲"的概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0.
2019年,数字货币可谓赚足了眼球。一边是Libra等稳定币或加密数字货币的不断升温,一边是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实,货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表现形态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现在已从实物货币发展成信用货币,甚至从有形货币越来越迈向无形货币,未来也将进一步迈向数字货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