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怎样建立林业生产责任制?目前意见很不一致。从调查的广西融安县板榄公社古龙大队永红生产队三年实践的结果看,我们认为林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分配,专包和兼包的责任制形式好。  相似文献   

2.
木材流通宏观调控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全国范围内木材市场体系的建设迅速向前推进,市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已经形成,木材流通已由封闭式的计划供应形式转变为开放式的多渠道流通。国家指令性统一分配的木材比例大幅度下降,由木材生产者自销的比例逐年增多,木材流通的市场机制已经启动。在这一新形势下,宏观调控是否必要?宏观调控的主体是谁?调控主体的功能又如何发挥?这些是关系到木材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对木材流通宏观调控主体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这两类中,又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一、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在集体统一经营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和每个劳动力的不同特长,实行专业分工、联产计酬。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在生产队“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前提下,包产包工到劳动力,实行联产计酬。三、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是在生产队统一领导下,把全部农活和产量包到户。定产以内统一分配超产归己,减产则罚。包干到户是在生产队体制不变、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农田包干到户耕作,实行分散经营,只承包上交任务。四、小段包工,定额计酬。象辽宁省部分队实行的“三小(小组作业、小段计划、小段包工)一定(定额记分)”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1950年8月,我在复旦大学农艺系毕业后,属国家统一分配的第一批大学生,由当时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干部处派人到上海接收来京,然后分配到农业部报到。我被分配到粮食生产司的种子处工作。这个处的业务工作很具体,负责评选、普及、推广优良品种。两三年后我调到杂粮处工作。1959年下放四川三台县当农民一年多。1963年到河北石家庄,搞农村社教"四清"运动。1969—1972年下放河南西华县农业部"五七干校",1973年调农林部计划司,1979年调农业部外事司,直到1988年退  相似文献   

5.
1979年以前,国营农场大多实行的是集中型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即: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从而导致了大锅饭与平均主义的弊端,束缚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场  相似文献   

6.
蒋励 《南方农村》2003,(2):30-32
失败和教训四:贫富“大拉平”,经济发展陷入了拉平——低效率恶化循环怪圈。具体表现: 1.均贫富。为了消灭贫富差别,实现所谓社会公平,采用行政手段将占有资源差别很大的农业社捆在一起,组成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分配、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50华诞。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农村财务会计》月刊也即将走过近42年的风雨历程。回顾本刊创刊以来的艰难岁月,历史的重任将促使我们客观地认识过去,满怀信心和希望面对未来,昂首阔步奔向光辉灿烂的二十一世纪。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创刊于1958年1月的《农村财务会计》杂志是在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代里呱呱坠地的。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热潮。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将土地、财产入股,实行集体劳动,统一分配,这就必然涉及到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问题。到…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生产长期落后的地区,究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每个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象为自己种自留地、盖房子和经营家庭副业那样的思想和干劲对待集体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许多农村干部在实践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地区生产长期上不去,农民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人们对集体经济失去了信心。山西省朔县南辛寨大队,今年实行的“以队核算,分组作业,包产到劳力,产品归队,统一分配,全奖全赔”的生产责任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1978年10月以来,在我们滁县地区农村社队,建立和推行联系产量责任制,已经成为民心所向的潮流。全区22,641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以产计工、统一分配、超产奖励办法(即生产队对作业组定土地、定劳力、定产量、定耕牛农具、定费用、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生产队10,405个,占生产队总数的46%;实行“大包干”办法(即生产队把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四固定到作业组,作业组对生产队实行包完成生产计划、包完成国家农副产品交售任务、包上缴公共积累和各项提留的三包合同制)的生产队3,688个,占生产队总数16.3%;还有实行“口粮田”办法(即改变过去年终分配基本口粮的办法为分配基本口粮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张玫丽 《农家之友》2009,(15):28-28
位于兴安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附近的上、下羊角山村,由于村里的土地被海螺二期征用,兴安县委、县政府从方便两村群众生产生活发展着想,制定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搬迁方案。选择原桂兴村职工子弟学校足球场为新村地点,并新征集体土地16000平方米,整个新村占地面积为33900平方米,建设房屋84座,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打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体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固定模式,但由于近年来管理的弱化,村级经济组织出现了家底数字不实,积累不清,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的问题。为了‘摸清合作经济组织现有家底底数,核清债权、债务,1989年末,我且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暴露出“一增三减”的问题:一增是固定资产增加,由清理前的608万元,增加到752万元;三减:一是集体积累减少,由清理前的2,550万元,减少到2,050万元;二是集体经济债权减少,由清理前的6,185万元,减少到5,277万元;三是债务减少,由清理前的3,257万元,减少到2,907万元。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正发生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所有权跟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把农民从集体统一劳动、统一分配的体制中解放出来,农民获得了自由劳动的时间。如今的"三权分置"则是把农民从"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情况下解放出来,让农民可以自由支配劳动时间,为农民市民化提供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务工、务农劳力在收入上的差别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务农劳力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少单位采取以工补农或平衡农工劳力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究竟需不需这样做,怎样做更合适一些?就此我们怍了一些初步的调查。一、以工补农的必要性以工补农是指在工副业发达的地区,为了平衡务工务农劳力的收入差别,减少劳力向工副业涌集,保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一种办法。它不同于我们过去所说的那种以城市大工业补贴农业的“以工补农”,而是从农村工副业创造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以一定的形式支援农业。就晋中地区而言,以工补农问题的提出是与普遍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取消统一分配,工副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如左权  相似文献   

14.
来信摘登     
《农业经济问题》编辑部:贵刊1981年第十期第三页上载有:“在其他各条战线上有一些人,对农村正在进行的这场伟大变革缺乏理解,讨论纷纷。有的甚至在工作中歧视、排斥搞“双包”的农民。如甘肃代表反映,甘肃农业银行开始对包干到户的生产队不予贷款,后来同意了贷款,但利率要按对个体户的利率计算,比对统一经营和统一分配的生产队的贷款的利率高出50%以  相似文献   

15.
林业企业由生产型转为经营型是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无视社会主义林业生产是商品生产,把企业的经济活动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表现为生产的任务由国家统一下达,原材料由国家统一调拨,产品由国家统一分配或包销,产品的出厂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企业的盈利统一上缴国家,亏损也由国家统一负责。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至于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能否取得最佳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不合理的额外负担,在生产队统一经营时就有了,只是由于队上评记工分参加统一分配地这个矛盾掩盖了.实行以户营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负担通过合同形式直接摊派到户,加之合同以外还有各种乱摊派,所以农民感到负担很重.以内江县为例,除了农业税金外,合同内的集体提留款,1982年全县人均达12.02元,占上年人均收入150元的8%.  相似文献   

17.
省委、省政府于1988年11月18日至25日在成都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了保证完成1989年粮食增产10亿公斤、生猪增加100万头、乡镇企业总产值增加30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30元、农业总产值增长3%的任务.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以下十项政策措施.1.逐年调整粮食价格.1989年粮食合同定购价格,每100公斤稻谷(??)由?元提高到?元?大米由51元提高到?元;小麦由?元提高到?元?????????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之友》2010,(1):18-22
一切劳动由队长分配,绝大多数社员依赖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中国其他地方来说,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些乡镇或村还保留“人民公社”的名称和特质。一份研究资料表明:目前全国仍在坚定地走“集体化道路”的村座,约有7000多个。  相似文献   

19.
从建国初期开始实行,直到现在仍然是银行转帐结算主要手段之一的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应尽快予以取消。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是50年代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需要而产生的。当时,它与国家指令性计划形成了一条龙式的配套机制,即计委定项目,工业包生产,商业包销售,物资统一分配,财政统管资金,银行包贷款,结算包收款。由于整个国民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生产和分配的,因此,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产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召开会议,决定2011年全面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财政奖补从2008年开始在3个省试点,到今年试点扩大到27个省份,一路走来,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在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推动农村民主发展方面,到底起着多大的作用?又面临哪些困惑与难题?发展走势如何?本期我们编发一组稿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