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黎华 《特区经济》2012,(8):286-289
企业共享心智模式是协调企业知识分工的思维工具,能够通过为组织成员提供共有知识优化企业心智资源配置、降低企业心智成本,同时,它也可能引致企业的核心能力刚性,对企业的影响存在双重性。克服企业核心能力刚性的有效途径是不断地开展高层级组织学习,构建企业开放型共享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2.
汪小军 《特区经济》2005,(3):122-123
一、财务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发展财务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发展关系可以理解为财务资源配置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财务资源配置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是:核心竞争力离不开财务资源配置的支持,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陈峰 《唐山经济》2006,(3):34-36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过去传统的以厂房、机器等物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逐步被以信息、技术等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所取代。在知识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积极地寻求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机制缺失与高新区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产业集群机制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大部分高新区区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的专业分工互补机制、交易费用机制和知识外部性机制能够提升高新区以及区内企业的竞争力。结合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新区产业集群,以促进高新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数据智能时代,如何跟上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的进展,进而施行研究以发现新知识,开展证据分析以循证决策,进行科学预测以优化资源配置,对知识的可计算化提出了迫切需求,由此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并为图书馆面向企业的知识服务创新提供了条件。文章阐述了新技术给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带来的新机遇,探讨了新技术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例证智能化驱动的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以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例多角度探究智能化驱动的知识服务必将更加精准高效。  相似文献   

6.
李亦亮 《特区经济》2006,(11):369-370
中间组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划分为有结合Ⅰ型和结合Ⅱ型两种基本类型。企业集群是一种同时具有结合Ⅰ型资源配置和结合Ⅱ型资源配置的复合型中间组织。企业集群这种特殊中间组织是其内在竞争优势产生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7.
市场、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但我国过去超越社会发展阶段通过国家以行政干预的方式配置资源,加大了交易费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今要克服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使市场和企业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产业革命浪潮,证明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策源地。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突出国家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化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使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创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本文分析了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现状及原因,提出企业是创新主体,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实践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方式;提出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是提高国家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战略举措,这种创新要素整合的方式带来组织架构、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的变化和影响;提出推动企业创新联体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获取先进技术和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知识进行吸收,并对知识、技术进行再加工,通过组织、生产和扩散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它包括技术创新决策、研究开发、工程化、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组织协调和资源配置。 美日企业的技术创新 日本自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创造了所谓“日本奇迹”。而到了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则以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所谓的“新经济奇迹”。 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美国企业将2/3的研究发展经费花在发明新产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项目组合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汽车行业研发的现有流程和特点,分析资源与产品研发型项目的关系,并研究了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试验室的资源配置情况,引入资源配置的方法和模型,如元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等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匹配本企业的项目管理流程,文章就长期试验计划应用遗传算法模拟资源需求,最终能够达到及时、准确、高效的资源配置,保障项目的资源需求并按时完成。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经营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抉择之一,其根源来源于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市场机会的选择。当市场机制真正的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推动企业用一种我们不习惯的速度奔跑时,我们应当作何选择?  相似文献   

12.
周丽华 《特区经济》2009,(8):181-183
由于地方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企业投资主体没有完全落实、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导致西部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资源外流等现象的发生,而且造成同东部地区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改变西部地区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机制、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确立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参考国内外文献,总结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研究成果。将主成分分析法和理想解法相结合,构建不同时期的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综合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为评价对象,对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九五"至"十五"期间,北京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下降,"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北京开始将创新的工作重点放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北京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长且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大市场,我国的同内市场已是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成了所有企业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企业国际化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产品。企业国际化要有国际化企业的形象,在股权结构、融资渠道、战略伙伴深层次合作等方面实现国际化,既包括机构国际化、业务国际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也包括管理国际化、资源配置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法对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度,再根据测算结果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企业产学研合作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有积极的影响,而教育投资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却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信贷资金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信贷资源配置质量的高低无疑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投资效率的角度研究了我国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本文发现,处于过度投资状态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长期贷款;而且过度投资程度越大,它们获得的长期贷款越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程度越大,企业价值越低。上述结果表明,我国的信贷市场是低效的,更多的信贷资源流向了处于过度投资状态的企业,而这类企业的价值较低,说明我国银行的资源配置功能较差。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信贷配给研究领域的文献,同时也为我国银行的信贷决策和我国的银行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艾云 《中国经贸》2009,(22):52-53
资金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企业的资金状况既表明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以下三个目标:第一,资源配置要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起基础性作用。第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企业的优胜劣汰,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来实现。第三,社会生产与需求的基本平衡。主要靠市场调节来达到。要实现以上的具体目标,离不开金融手段,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资源配置指的是资源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之间的分配。计划经济强调的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虽然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法,但是四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要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必须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中央计划机关对全社会的一切经济  相似文献   

19.
经济要发展,企业要发展,都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日本企业在资源配置上有什么特点?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国有企业在资源配制上有什么特点?二者有什么异同呢。  相似文献   

20.
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程度是经济学研究的传统问题,企业的存在正是由于其提供了优于市场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机制,当企业的生存与成长进入网络化时代后,探讨企业网络化成长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与使用机制就十分必要了。文章认为网络中的资产专用性、网络位置和关系强度将影响企业资源的投入方式,强关系的共享优势和关系互动会影响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企业只有构建了相应的网络能力才能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同时,文章还以网络化生产作为悖论解释情境,探索了企业网络化成长中面临的资源匹配与冗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