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想要成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公民记者’吗?拿出手机,下载‘我报道’客户端,发送图片、视频或文字——就这么简单。"2013年6月17日,新华社正式推出"我报道"手机客户端,鼓励公民记者从新闻现场报料。有着80多年历史的中国国家通讯社,为公民新闻提供官方传播平台,将"草根声音"融入专业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公民新闻是指公民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将所闻、所见、所感,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传送给大众,在一定范围内完成新闻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刘子敬 《中国报业》2014,(18):88-89
公民记者作为公民新闻传播的主体,是以网民为基础的,由于其身份的多样性和报道内容的多样化,使公民记者呈现出多维度的状态。本文从公民记者的身份、公民记者与报道内容的关系、公民记者发布新闻的频率三个角度,来对公民记者的多维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博客、维客、播客以及公民网等多种网络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促使公民个人不再只是新闻信息的消费者,而是新闻报道的参与者。这样以公民个人作为新闻报道主体的公民新闻一出现就引起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何苗 《中国报业》2012,(16):49-51
当今新闻和传播学术界,微博是不是一种新闻形态、能否成为公民新闻传播的有效模式等问题,都在研究之中,并且在逐步深入。博客自诞生以来,公民新闻便开始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野。由于微博是一种天然的适合突发事件新闻信息传播的媒体,所以微博信息传播又使公民新闻得到了新的发展。当代微博为公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一个契机。微博具有公民新闻发布平台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5.
虚假新闻与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并称为“四害”饱受人们的反感与遣责,其中,虚假新闻弊端无数,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新闻从业人员丧失新闻职业道德,违反职业操守。该文从虚假新闻现象背后的原因入手分析,阐述了由于新闻职业道德滑坡导致的种种社会危害,并提出了重建新闻职业道德、杜绝虚假新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任志霞 《中国报业》2014,(12):85-86
新闻敏感度,对于初涉新闻界的笔者来说还很懵懂。后来,在不断的新闻实践中常常遇到:同去的一个新闻采访团,有的记者写出了好的新闻,有的记者则空手而归;有的记者对身边发生的事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并写出惊人好看的报道,而有的记者则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再至后来,很多跟随我实习的学生不断问到“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度”。匆忙采访的日子未曾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仅仅是就事论事讲解一番,总觉得实践出真知,见得多了自然就有了。直至今日,在沉寂于编辑稿件的队伍中,回首自己的新闻从业生涯,懂得新闻敏感度对于记者编辑以及任何一个新闻从业者来说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是人类的重要社会行为.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精神活动的范畴,也贯穿于人类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近代以来,在一般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面向全社会进行传播的新闻产业.  相似文献   

8.
胡彦宏 《商》2015,(4):189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正向着公民社会转变,改革使得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公民体现出来巨大的力量。在这一社会视域情况下,我国社会传播平台的传媒业在一点点改变。本研究通过研究新闻传播和公民社会之间相互融合部分,分析了公民社会中的新闻传播活动现状,分析了我国公民社会下新闻传媒、国家权力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传媒对公民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公民现有的意识,使得公民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对公民舆论和言行进行监督;同样公民社会对传媒也有着极积极的作用,公民社会监督和保护传媒等等。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中的公共领域和网络媒体中的公共领域特征,本文为我国新闻传播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带来很多机遇与挑战.电视台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直接决定着新闻的品质与真实性,所以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将是新时期新闻采访工作的重要内容.县级电视台记者做好新闻采访应确立价值观,把握语言分寸,并注重后期制作工作.  相似文献   

10.
凌平 《广告导报》2007,(2):I0001-I0001
在最近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当一个提问者说:“你好!我是博客××,我想问……,立刻引得全场哗然,场面不亚于20年前电视记者、5年前网络记者在公开场合的第一次提问,在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如今媒体的发展迅速以及多样化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立体层面。而作为一个“老”媒体人,我不禁也有些担忧——如此多而没有规范的新闻出口,让新闻本源的严紧性和真实性该如何保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强 《中国报业》2012,(11):57-59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为了让走基层的脚步更勤,让在基层的状态更好,让报基层的稿件更棒——绵阳日报新闻人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12.
任殊凌 《中国报业》2013,(11):57-57
公民记者的概念,到目前大概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影响却不可谓不深远。早在博客时代,公民记者便已出现,2007年,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业余记者周曙光远赴重庆报道“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他采访了著名的“钉子户”吴苹夫妇,并将采写的新闻发表到博客上,这为他的博客带来了巨大的点击量。  相似文献   

13.
谢春虎 《中国报业》2012,(12):102-103
2010年10月18日,猫扑网上一篇名为"我爸是李刚"的帖子一经发布便迅速引爆了整个网路。一时间"我爸是李刚"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轰动,同时也也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本文从网络新闻"我爸是李刚"事件谈起,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公民新闻的定义、特点、主题及影响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常有青年记者提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新闻在哪里?准是当事人?告诉他之后,他又有一连串诸如“如何找到他?”“我坐什么车去”等问题。好不容易全给他讲清了,不料他很快就打道回府了.还气乎乎却理直气壮地又抛出了一个理由:“人家不配合.不愿接受采访!”这种人根本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15.
将新闻延伸到新闻的幕后,把幕后的记者推到前台,以记者的视角记录记者,发掘到电视新闻的。第二落点”,成为别具特色的原创性电视栏目。几年来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极大反响,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一向是以真实、客观的特点示人。在新闻报道活动中,记者能否把握好自身情感,对还原整个新闻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个人任何情感的介入都会对新闻报道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新闻的公正、客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受众的判断。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感性情感"和"理性报道"这看似相冲突的理念,则成为了本文要探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鹏飞 《中国报业》2022,(3):116-117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传播环境,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借助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新闻时效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呈现立体化特点.本文分析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对纸媒如何创新转型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秀红 《商》2012,(14):98-98
新闻从业者记者的基本素质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炼就一双新闻眼;忠实地用事实说话;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相似文献   

19.
张鹏 《中国报业》2022,(4):114-115
近年来,新闻类电视节目,尤其是高质量的新闻类电视直播节目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新时期,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节目的 主持人,不仅应该具备主持播报能力,也要具备新闻采访能力和节目编辑能力,只有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全面性的新闻工作者,才能够更好地把握电视新闻直播,充分发挥电视直播的优势.本文主要从当前新闻主持人发展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  相似文献   

20.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新兴的方式,日益显现了其强大的社会影响与发展潜力。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上逐渐产生了一群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直抒胸臆的网民,他们被称为"新意见阶层"。"新意见阶层"的兴起对转型期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甚至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尝试通过梳理"新意见阶层"产生的背景及现状,展现这个阶层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与影响,并通过分析这个阶层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为政府管理部门寻找理性适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