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朝华 《新远见》2012,(6):45-49
民生问题是事关国家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建设应当“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要精神。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生动体现。从1978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以来.工商部门始终心系民生.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无疑是十七大报告折射民生亮点.破解民生之道,其处处体现着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更多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这是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之后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本文从民生所包含的内容出发,论述了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观发展状况下,改善民生应该注重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更新发展理念与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和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民生是政府工作的中心,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民生,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国家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疗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为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保证。审计机关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揭露挤占挪川、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丹辰 《活力》2010,(11):42-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加快和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树生 《活力》2010,(20):10-11
民生是和谐之本,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宏伟事业。近年来,富裕县坚持以发展和富民、惠民为落脚点,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教育、卫生、安居等基础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上学、就业、就医、养老、行路及居住等热点问题,群众生活保障得到极大改善。社会和谐局面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一、深刻认识加强对民生资金审计意义 (一)搞好民生资金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关注民生、为民谋利”,涉及面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既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矢志不渝的追求.又体现了政府的民生情怀、深切关怀和厚重温暖。为此,加强民生资金审计.全力做好审计服务.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是“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抓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的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篇幅关注民生问题,透着浓浓的民生真情,体现了政府心系人民冷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就应当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共享发展成果。本文分析了高质量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探讨了高质量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占吉 《活力》2008,(11):34-34
一、为什么要强化民生 什么是民生?民生,直白、通俗讲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生存、生活、生长、生计和生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现代政府的权利来自人民,政府与人民之间通过民主的选举制度完成权利的让渡,作为人民利益“代理人”的政府应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职能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民间资本积累较少,投资能力不足,政府扮演着“投资人”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得到提高,人们对公共消费的需求逐渐升级,政府的职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场依然不能发挥或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公共领域和准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4.
杜青双 《活力》2011,(11):141-141
“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性质和地位的本质要求。服务保障民生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只有站在关注民生的立场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深入分析研究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执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检察工作的人民性。 一、影响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生”的瓶颈与制约因素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检察机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体制、机制和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在“服务保障民生”上仍然受到制约。一是思想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提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报告中,党中央前所未有地强调了以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周芳 《活力》2010,(21):136-136
民生,指人民的生计.那么民生新闻就应该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新闻。实际上就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下的一种演绎,是当下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先锋。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列为重点建设的问题.这不仅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由此,“民生”这一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民生新闻由于其选题、表现形式、主持风格等方面的贴近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关注.迅速地崛起。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2011年,在这个中国跨越腾飞的"十二五"开局之年,一个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目标的实现,一串串数字彰显出的沉甸甸的"含金量",无不昭示着中国人民享受到了最实惠、最现实,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各项民生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面对世界经济更加动荡不安的2012年,中国政府已为十三亿人民准备好了坚实的"方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人社系统签下了郑重的承诺书。承诺之中凝聚着党和政府千方百计打赢民生攻坚战的坚定决心,也承载着浓浓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08,(4):4-6
扩大就业与保障民生,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2008年“两会”期间,就业问题同样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两会代表怀着关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关注民生保障的热忱,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就扩大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服务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切实解决人民最荚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对改善民生的重视和关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报道改善民生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强烈的诉求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了"惠民生"的重要意义。前不久,本刊记者就改善民生等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先生。王茂林先生首先表示,改善民生问题目前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