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登威 《商场现代化》2008,(15):388-390
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提供。本文通过对博弈论理论的扩展,分析了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性。"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结果表明,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作用下,博弈可以走向帕累托最优条件下的纳什均衡;智猪博弈的结果则表明,在双方由于提供公共物品的收益分配不均时,会出现纳什均衡,私人提供公共物品也是有效的;而斗鸡博弈及其动态博弈结果同样论证了,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宋发芝 《商场现代化》2006,(34):221-222
绿色营销又称环境营销或生态营销,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一个准公共物品,局部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绿色营销的利益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绿色营销过程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分析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协调好各主体的利益关系,才能有效地推进绿色营销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市场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失灵情况逐渐凸现。第三部门兴起,逐渐成为与政府和市场比肩而立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公共产品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探讨了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弥补政府不足、提高效率、协调政府关系、纠正政府市场失灵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也应摆脱政府单一供给的局面,实现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  相似文献   

4.
高燕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7):164-165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公园等公共机构就属于公共物品。作为社会成员,应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如公园、公共交通工具等。但在现在的经济生活中,得益或利益成为企业甚至是公共机构追求的目标,忽略了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应用了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及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方法,对公园门票价格和游客人数的关系进行了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一、铁路产业的经济学属性在经济学中,公共产品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总称,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前者是指公共产品消费上的共享性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如路灯不会因为行人的多少而改变它的成本;后者是指公共产品是全民享有  相似文献   

6.
基于市场失灵理论及公共物品自身特征,长期以来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为政府单一供给;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演进以及公共选择学派"政府失灵"理论的提出,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受到挑战,市场逐渐开始进行公共物品供给,但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因此,本文基于公共物品供给这一经典社会问题,以政府与市场两个供给主体为研究视角,在梳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政府与市场对于公共物品在供给动因和供给可能性上的不同,并就这两种模式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实质性差异进行归纳分析,最后针对政府与市场这两个主体提出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品牌经营中,由于企业实力与观念的参差、行会调控资源的能力与经验的局限、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机制的特殊性,促使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在权威、信用、组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品牌建设机制.无限重复的产品质量博弈模型、行会运行的低水平陷阱理论、公共物品供需模型对此提供了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公用事业价格的形成不是由市场或者政府单纯某一方来决定,而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市场方面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平衡.这样就形成了企业、消费者、政府三方之间对公用事业价格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政府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大主体,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把握政府与市场在宏观、微观资源配置中的有效结合,对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总要求,首先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宏观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出二者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微观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由其所决定的政企关系;最后,根据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属性的不同将政府配置的公共资源区分为“公共物品”和“政府社会资本”,并以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属性分类为基础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宏观资源配置、微观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机制、效率与公平目标的有机统一,为构建中国特色政企关系话语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投资过程中,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博弈。基于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经济主体在对方策略选择的同时所做出的最优决策,为企业进行低碳投资决策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品牌真实性的提升,通过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提升品牌真实性的过程中博弈主体各方的变量影响关系、策略选择,并用Matlab模拟仿真三方博弈行为的相互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在监督、惩罚、品牌价值提升等因素的作用下,当公众参与水平较高且达到一定水平时,会推动政府及企业积极实施品牌真实性策略,博弈主体三方的策略选择在演化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主体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既是交易的场所 ,又是交易形成的经济关系。其市场规则作为一种制度性服务 ,是由基层政府提供和维护的公共物品。政府的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市场机制趋于完善 ,而不应该以市场发育不健全为借口来随意扩大政府干预市场的权利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对市场的一体化、有序化、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优化之诉求越来越强烈。而在这一进程中,市场各利益主体(消费者、企业生产者、投资者、社会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及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呈一种非零和博弈的正和博弈之态,以求达到共赢。而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无疑成了各利益主体的主要协调者和掌控者。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根据要素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3)
<正>近些年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缩写)模式在地方公共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备受推崇,在PPP模式下,政府、民营企业与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了相互合作的关系,通过协议,在为公众提供服务或产品时共享技能与资产。这种合作,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为建设基础设施及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和制度安排。从运作效果看,PPP模式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能使政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职责     
如何区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区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基本方法是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差别来加以划分。市场管的就是私人物品的供给,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那么,如何定义和划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呢?私人物品很容易理解,就是一个杯子,一碗饭,一个房子,一件衣服。公共物品基本的定义有两个,第一、从物质属性来看,它的消费是不可分割的、不排他的。典  相似文献   

16.
从公众参与视角出发,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旧城改造中政府与被拆迁户之间的博弈利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构建多方协调下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发现,在政府与被拆迁户的利益博弈中,政府占据先动优势,而被拆迁户处于弱势,这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并导致城市旧城改造难以进行。因此,研究构建一种多方协调下具有约束力的公众参与机制,使政府与被拆迁户的非合作博弈成为合作博弈,从而引导两者实现共赢,以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8)
公共物品公共性的特质要求其提供主体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政府。然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却出现了公权力异化现象,使得部分公共物品提供过程和结果发生了扭曲。本文主要从公共行政公共性角度出发对公共物品供给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为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公共物品自愿供给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有效的自愿供给机制,实现政府、市场、自愿供给三方机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莉 《商业时代》2008,(10):47-48
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多元主体供给的趋势,但由于政府责任、市场失灵和"三农"的弱势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中央政府供给纯公共物品,地方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为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立足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由于企业技术能力获取过程中的市场失灵而使得技术基础设施的存在极为必要,而作为公共物品的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政府努力的方向,政府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直接投资等措施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