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IDTechex  公司 《金卡工程》2007,11(4):14-18
200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截止到2007年初,在过去的60年里累计售出的RFID标签有37.52亿个.其中,2006年标签销售额占到了27%,2005年占19%,这表明RFID标签的销售正在稳步增长.然而在2006年的10.2亿个RFID标签的销售量中,有35%是以RFID卡类形式出售的,这与年初裸标签销售的期望值相比,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国际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迅速推广使用RFID以保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能力,无疑是整个中国业界需要共同担负的使命。在美国达拉斯举行的第三届RFID全球年会上,中国首次组团参展,并举办了RFID中国专题广场。由于中国目前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潜在的市场需求,RFID中国专题也成为本届年会上备受瞩目的部分。业界对中国RFID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中国的RFID标准和中国的RFID市场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认识RFID     
RFID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目前其开发和应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相关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现时RFID还没有形成全球统一标准,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我国应在制定RFID标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避免因为使用别人的标准而要支付昂贵的专利费用。  相似文献   

4.
IDTechEx 《金卡工程》2007,11(11):32-32
IDTechEx新近发布的报告称,由于RFID在牲畜疾病控制和预加工食品的推销等诸多方面给食品供应链带来益处,因此动物、食品和农产品市场将成为最大的RFID市场.  相似文献   

5.
建华 《金卡工程》2006,10(8):61-63
实际上,RFID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甚至在街头巷尾,你都可以看到RFID的踪影。中国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以及公共事业部门已经做了吃“螃蟹”,在努力降低成本、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开始了应用RFID的探索之路。[编按]  相似文献   

6.
王涛 《金卡工程》2005,9(9):52-53
被业界拥戴为2005年十大策略技术之一的RFID,虽然被不少人认为是炒作,但也不可否认各行业对RFID所能实现的透明化和自动化存在巨大需求。目前,虽然我国在一些企业、团体内部已经开始采用了RFID标签,但由于频谱划分问题尚未最终解决,中国RFID应用市场的成熟尚需时日。反观欧美、日本市场,RFID的应用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RFID的发展和技术应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尽管如此,相对于我们目前的经济规模,RFID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即便是在交通物流产业,RFID应用也仅处于点分布的状态,未能达到面的程度。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了这一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呢?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RFID技术的概念和优势,阐述了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接着对RFID的技术阻碍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若干RFID技术的应用方案,以期推动RFID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玮冰 《金卡工程》2004,8(10):52-53
近年来,RFID技术的发展使通过网络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成为可能。这种可能让有远见的公司似乎看到了实现自己想法的曙光。但是RFID所需的高额费用和技术上的不成熟,使实施RFID仍是高风险的举动。甚至有人认为,如今所谓的RFID应用热潮是一项缺乏投入回报证明的疯狂技术冒进。这些技术评价并没有阻碍国内一些企业探索和应用RFID的步伐,只是它们尝试的步伐非常谨慎。一项技术的价格一旦趋向稳定,企业也许会因为等得太久而失去机遇。  相似文献   

9.
梅宏 《金卡工程》2005,9(3):58-59
随着国际RFID技术标准ISO/IEC8000的推广和EPC(产品电子代码)标准的出现、国内业界把关注的焦点从RFID的技术动能转向商业市场。在中国市场上,RFID标准的待确立(频谱未划分)和RFID芯片的高成本两大因素却制约着RFID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10.
建新 《金卡工程》2005,9(11):59-60
中国科技部高新司张智文博士提出,中国RFID最可能在两个方面首先突破,首先是在行业系统内和企业内部的闭环应用系统;其次是那些能够重复使用的RFID标签. 相较于去年提出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EPC(电子产品编码)离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可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而言,科技部高新司张智文博士在今年的“第三届国际EPC与RFID高层论坛”上提出,中国RFID最可能在两个方面突破,首先是闭环应用系统,比如在企业或行业内部,因为这样的系统更容易控制、制定行业标准,同时RFID应用也会率先在一些对于价格有相当承受能力的应用领域来使用,当价格逐渐下降后,再在其他一些行业普及应用;其次是中国还将着重考虑那些能够重复使用的RFID标签.  相似文献   

11.
建华 《金卡工程》2005,9(11):61-61
根据VDC公司(Venture Devel opment Corporation)分析,早期采用RFID中间件的客户对于如何定义、开发利用RFID中间件已经有清晰的概念.工业分析师认为,RFID中间件市场对于提高RFID系统投资回报率大有好处,应该引起媒体、分析师和投资者注意.VDC公司认为RFID市场很分散,有已经有10年历史的自动收费系统到只有10个星期历史的工厂机器设备跟踪鉴别系统,其中都有RFID中间件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新 《金卡工程》2006,10(7):57-59
RFID是射频识别的简称,当货盘产品和独立包装的产品在零售供应链中流通时,通过使用标签和感应器能记录产品的产地和特性等详细信息,同时也能自动检测到这些信息。RFID在零售链中的应用能解决因产品脱销而造成的每年数百万美金的损失问题,因此这将为零售行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去年,沃尔玛要求在2005年1月前,为其达拉斯沃斯堡配送中心供货的前100家供应商必须在货盘和货箱上贴上RFID标签。因此,在美国,沃尔玛被认为是推动RFID项目的主导力量。我们曾刊登了很多相关章,揭示了RFID技术被引入零售链后对零售商、制造商、咨询顾问以及包装公司造成了哪些影响。为了展现RFID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我们再次采访了去年接受采访的几个大公司RFID策略决策人。  相似文献   

13.
齐文忠  周娴 《金卡工程》2005,9(12):46-47
11月4日~5日,“全球RFID中国峰会暨中国RFID产业联盟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RFID标准组织、国际领先企业及国内用户等产业界多方人士共同分享并总结2005年RFID的标准制定情况、最新技术发展及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4.
RFID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包 《金卡工程》2006,10(6):56-58
RFID技术已拥有较长的应用历史,但数字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深入,为 RFID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来,RFID一旦在零售、医疗等行业甚至在政府部门等应用领域普及开来,各厂商的产品之间的标准化问题也会得到相应解决。另外,随着RFID技术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的全面进展,其潜在的商用价值将被逐渐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林旭光 《金卡工程》2004,8(10):50-51
目前,RFID无可争辩地已成为IT业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专家预测,RFID将在2006年左右进入真正实用阶段。可见,条件已经成熟,RFID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6.
张智文 《金卡工程》2007,11(9):52-53
[编者按]科技是中国RFID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关乎国家的发展动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领域.2007年7月30日,中国RFID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科技部张智文教授在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召开的"<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宣贯会"上针对RFID的技术和标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看上去,RFID会带来一系列的商业机会。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政府、用户及RFID厂商对RFID的应用模式都还十分迷惘。这主要是因为,围绕RFID应用还没有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RFID防碰撞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FID被誉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但是,由于RFID在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碰撞问题,造成了数据读取的不可靠和不正确。近年来,学术界对RFID的碰撞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很多解决RFID碰撞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对RFID的防碰撞理论和方法作了研究,并分析比较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RFID的防碰撞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来自埃森暂公司的调查报告称,对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投资会带来高额回报。2015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和现在的手机市场规模不相上下。业内权威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RFID潜在市场。在未来3年内,RFID技术将会给中国的产业界带来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20.
屈平 《金卡工程》2007,11(11):48-50
一、我国RFID应用概况及效益 近几年,随着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国RFID的市场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的RFID应用主要集中在中低频领域(工作频率小于30MHz),在身份识别、安全门禁、电子购票、交通等领域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