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基本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股权分置背景下非流通股股东所能获得的收益角度,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因特殊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同资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制度安排。非流通股大股东出于高溢价发行收益、认配权收益、控翩权掌控所获得的收益等考虑.在强势话语权的背景下,做出了有利于自身的融资结构安排。固然理论上讲股权融资成本很高。但在我国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的上述三重收益要远远大于股权融资成泰。通过股权分置.非流通肢股东能够攫取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制度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控股股东股票减持股改后一种新的利益输送的方式不断涌现,控股股利用其控制权的优势减持手中的股票,获得了超额的收益。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对股改后新的利益输送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减少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和侵占行为;同时应该改善和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改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龚敏 《财经界(学术)》2014,(18):128-128
控股股东股票减持股改后一种新的利益输送的方式不断涌现.控股股利用其控制权的优势减持手中的股票,获得了超额的收益。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对股改后新的利益输送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减少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和侵占行为;同时应该改善和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改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既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也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外公司以债务融资为主的情况,而是以股权融资为主。单从融资成本角度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能因增发新股和配股从流通股股东攫取特殊利益,公司经理因股权融资所面临的筹资风险小、可支配现金多、职位消费有保障,而因债务融资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和职业风险,从而使经理人偏好股权融资而不偏好于负债融资。经理人的这种机会主义倾向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内在动因,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内部人控制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因素,信息失灵、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更加剧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财贸研究》2019,30(9):90-100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比例、高频次股权质押融资现象愈发普遍。股权质押行为引发诸多经济后果,成为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我国A股2007—202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越倾向于在股权质押后进行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且并购溢价率会更高。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动机进行并购交易以推升股价,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股价下行期间显著。其研究结论为股权质押资产融出方、中小投资者、监管者等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效力通常并不及于股东的全部权利,而只及于其中的财产性权利即自益权,出质人股东有强烈的市值管理动机维持其控制权,势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文章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财务重述,并且随着控股股东质押比例的增加其财务重述概率加大;同时,融资约束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导致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研究结果为加强股权质押和财务重述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雳 《新财富》2005,(10):16-18
无论送股还是付现,都属控股股东的自主民事行为,将H股股东排除在外本无可厚非。但认真审查原先招股说明书等披露文件、谨慎遵循《股改办法》操作程序、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严格区分股东和公司行为,是所有牵涉股改境外上市公司必须的功课。  相似文献   

9.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银行信贷和大股东减持受到限制、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股权质押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轻资产性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缓解融资约束的首选方式。本文实证分析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比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股权质押;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赌"意愿更加强烈,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3-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实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呈U型关系.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低于临界值时,由于资金占用等原因,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降低;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控股股东为了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要求上市公司持有更多现金.这说明不同质押比例水平下控股股东出于不同目的对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财务政策,从而对现金持有水平产生非线性影响.上述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本文还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呈U型的关系只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是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掏空”所致的,增加的现金持有是来自公司资本性支出的降低和现金分红的减少,持有更多的现金能显著降低股价触及平仓线的可能性,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干预损害了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建威  李薇益  黄文 《商业会计》2023,(3):47-51+63
文章以我国2015—2021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方法就公司绩效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绩效发展水平不同,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侵占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良好,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上市公司会出现“掏空”现象;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一般,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会更支持公司发展;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非常差时,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使得上市公司出现掏空问题;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再融资所要求的条件,控股股东会降低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水平,以便于对公司发展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2.
蔡珠明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74-175
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和股改后的现金股利政策及对其产生影响的相关股权结构变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更多的公司分配了低现金股利,股权分置改革纠正了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过分偏好,各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创业板成立时间短,制度尚待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一股独大"现象,表现为控股股东拥有绝对控股的能力。本文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出发,对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说明"一股独大"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弊端。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除了通过"用手投票",还可以选择"用脚投票",采用退出威胁的方式最终达到治理目的。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本文利用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在除控股股东之外还存在其他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基于股票收益率和上市公司透明度进行异质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在股票收益率高和上市公司透明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权分置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股权分置问题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其结果是,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现象,使流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有限理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祖杰  张青 《财贸经济》2004,(12):20-24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种种非理性因素.其直接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偏低,间接原因则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经理层的个人非理性行为、政策导向与制度缺陷、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因素.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会扭曲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小军 《财贸研究》2007,18(6):90-93
将控制权收益引入Myers-Majluf模型中,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预测,由于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冲突,选择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选择负债融资的企业一般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加剧了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2012年1386个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特征最终控股股东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平滑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上市公司的盈余平滑程度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非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有较低的财务报告盈余平滑程度;最终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率与盈余平滑程度呈现U型关系;财务报告的盈余平滑程度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负相关.本文首次验证了控股股东行为对财务报告盈余平滑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复生  梁晨 《中国商论》2022,(8):102-105
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以及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在这两者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越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负债率低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有悖于"啄食"优序融资理论以及权衡理论等思想的行为,是我国特殊经济体制和独特经济环境的产物,它不仅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尝试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角度,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特点,分析企业融资偏好的现状与成因,探讨构建合理融资结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