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煜 《发展研究》2004,(10):72-73
历史建筑遗存对于一个城市是不可再生的财富,是城市的名片。试想,若北京没了故宫,没了四合院、胡同.拉萨没了布达拉宫,苏州没了园林,这些城市还有生命力吗?这些老建筑不仅有珍贵的文化价值,而且有现实的社会、经济价值,是体现民族精神的实证,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老建筑蕴含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科技水平的信息.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的历史,如果老建筑消失了,城市就索然无味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福州市,有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传统街区,对其保护与开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时下的京城,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建立,那些曲曲弯弯的胡同、低矮的四合院,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光彩,常年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们都热切地盼望着能早日离开他们父辈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然而,也偏偏有人钟情于胡同。徐勇这位年青的摄影师,从1989年起用整整两年时间,走访了京城的许许多多胡同,并完成了一本名为《北京胡同101像》的影集,他说:“故宫展示的是皇家的北京,而胡同和四合院表现的是世俗的北京。”正是胡同和四合院创造出的独特氛围使这位摄影师怦然心动,于是,1994年,他自筹资金在京城创建了一间“胡同文化发展公司”。 北京的胡同起源于元代,胡同即为蒙语“水井”一词的谐音,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京城的胡同究竟有多少,没有人做过统计,有句俗语做过一个概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狭窄的胡同、规矩的四合院,组成封闭式的格局,是封建礼制及宗法制的反映,也是北京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的缩影。胡同的兴盛、变革与衰落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3.
邹蔚菲 《新经济》2009,(1):42-47
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吸引力和潜在旅游价值的开发与前景。对于英国旅游者和居民而言,中国北京只是在历史、文化、艺术和传统饮食等强势因素方面存在吸引力,而在当地交通、购物、环境、英文交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排斥性。而且到过北京和没有到过北京的英国民众对北京印象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进一步开发北京旅游资源和对外拓展旅游空间,除加大历史传承领域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之外,还应当强化旅游营销,提升旅游的软环境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运河纵贯千年,价值意义极其突出,是国脉肇始,是兴都之廊。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但是高水平、高标准的发展建设诉求与部分遗产资源被侵占破坏、滨河空间文化彰显不足等现状对比鲜明。从风景园林的专业视角提出“HSES”分析模式,基于历史文脉的总结梳理,通过历史演变的空间叠合、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和沿线景点的调研分析的技术方法,在运河水系恢复、遗产保护利用、公园景点塑造、讲好运河故事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在北京大运河的景观规划层面传承历史文化,弘扬运河文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布局、建筑细部、室内装修等多个方面对我国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为我们发扬民族传统,保持地域特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据笔者对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洛阳、武汉、广州、长沙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古城的粗略调查,古建筑保护现状实在令人忧虑。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浪潮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城市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城市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失去文化特色。北京拆掉了号称“华北第一道观”的东岳庙和大片大片的四合院,湖北襄樊市拆除了古城墙,浙江舟山定海古城  相似文献   

8.
庞建新 《经济》2004,(10):82-84
有钱人搬进来,没钱人搬出去,富人们需要四合院提供情趣与升值,四合院则需要富人们的金钱来修缮保护。眼下最让人头痛的是政府规划太随意,谁都怕一买就被拆迁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东城区住宅建设开发公司隶属于东城区政府‘是北京市早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问巴之一。公司成立于1984年,拥有资产总额约为川乙人民币注册资金为IO90万元是国家资质二级城市综合开发二级企业。公司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销售、出租、物业管理、房地产咨询等。公司既建设现代化住宅又开发大型商场、写字楼以及具有现代设施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历年来公司开发7菊)[胡同、美术馆后街、樱花路、红军营、潘家窑、小黄压、安外1号地、北河沿、芍药居等十多个项目。特别是菊儿胡同,因其旧城改造与保护自都风貌相结合以其楼房、四合院的独特…  相似文献   

10.
叶沛 《时代经贸》2008,6(7):86-87
2008年8月6日上午,“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式”在新东安广场举行,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闫小彦、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北京WTO事务中心主任邓洪波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共同为“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揭幕。  相似文献   

11.
北京是产生信息最多的地方,北京又是信息最不对称的地方。信息不对称性对于金融中心的发展是最关键的。世界历史上经常有政府去保护、建设金融中心,但是最终都失败?.市场的力量最终会大于政府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一座城市从门开始,打开城市的"大门"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它的文化,打开北京文化的大门就要先开启北京四合院的老宅门文化.通过对北京老宅门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所谓的"门第有别",同时看到了祖国文化的灿烂,及在建筑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首都的人们,总能或隐或现的感受到老北京特有的文化韵味,那老胡同、旧城墙、四合院就是寂寞无声的证明。虽然“原汁儿原味儿”的老北京人己属稀罕,新北京人则遍布天下;但一日京腔的“京片子”,没准与你一样都是移民族。区别只是前者是老移民的后代,而你则是留京不久的新移民。前几年,从大学流行开来的具有浓重京味的“文化衫”就透露出新北京人的文化底蕴。有人说“北京人打出的喷嚏、流出的汗珠都充满着一种文化味”。是啊,移民族中的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大院校来京的大学生,还有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男男女女,另一部分则是各国驻…  相似文献   

14.
《时代经贸》2010,(11):99-99
中国漆器具有七千年的悠久历史。北京做为六朝古都,更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尤其是元代油漆局、明代果园厂、清官内务府造办处等皇家御作都为北京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城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国内外历史城区改造理念演变的历程,阐述分析了历史城区更新和保护的主流思想,最后总结出若干适合国内历史城区的改造方式以及更新保护的原则,拟为今后我国历史城区更新保护的方法以及改造的方式提供探索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田继忠 《经济论坛》2011,(11):134-136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时代经贸》2010,(17):84-84
“北京老字号是古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涵,支撑着北京老字号几百年来延续和发展,成为北京重要的历史记忆和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北京老字号文化,不仅是老字号持续发展、基业常青的重要保证,而且对建设人文北京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活     
《经济》2004,(11):94-95
爨底下村又名"古迹山庄",是门头沟区斋堂镇所属的一个自然行政村,距北京市区90公里。该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仍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之一,村里建筑的墙上还保留着明清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标语,以及互助合作、抗美援朝、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步入其中,犹如走进历史长廊,村分上下两层,看似古堡又似山城,高低错落,线条清晰,座北朝南,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建筑艺术高超,颇具特色,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演出世界舞王京…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城市空间变迁的历史必然性,文物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也必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纵观北京旧城的变迁,对于历史建筑而言,保护与新要素的介入是密不可分,保护的目标同时也是介入新要素的目标.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应只是固定的形式化的文物保护的策略.城市及其内部空间形式的产生是由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是社会、经济、技术等各种因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既然如此,就应该从这些现实力量中吸收动力,努力塑造新时代的城市建筑意象,同时保持历史意象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20.
昆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是由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文化系统构成。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历史中的形态价值、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氛围等都是其构成的要素。昆明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中必须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人类文化遗产及社会文化氛围、视觉景观的保护;注重建筑环境、生态植被和植物景观的设计和保护;注重旅游行为的引导,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