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2015,(5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历史的考察首先是基于对世界历史发展其内在推动作用的生产力方面入手,来研究世界历史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产生。而我们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动力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和理解我国的各个发展阶段,能正确引导我们正确看待共产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9世纪中叶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历史思想萌芽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用生产力和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发展说明世界历史的成因,从而为世界历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立足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才是世界历史的现实开端。世界历史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但不是自由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是2005年胡锦涛同志提出来的。经过近十年的丰富、发展与传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然而,要全面把握和谐世界的内涵确实不易。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国际行为体、国际规则和机制、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价值诉求、重点领域等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全球化"这个概念,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没有全球化思想。事实上,马克思总是能够从全球的视野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马克思以宽广的眼界,放眼全球,从对各民族经济交往扩大所形成的世界体系的分析中,考察和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中,向人们展示了他关于全球化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观察和处理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武器。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制定应对全球化的战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走对内和谐和对外和平有机统一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把握人类发展未来的自觉精神,是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在理论实质、制度层面、发展阶段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在物质基础、交往和联系机制及研究视野等方面又具有相同点,准确把握两者异同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同时,要切实把这两种理论应用到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打造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国主流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选择。建设和谐世界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宇观层面——和谐世界、宏观层面——和谐地区、中观层面——和谐社会、微观层面——和谐组织、渺观层面——和谐个体这五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层面的系统构建。构建和谐世界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只有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地域性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是列宁所指出的"两制共存"世界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这就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是实现理想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理想社会主义即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在这一理论视角下对其晚年的“跨越”思想的提出和探索过程及“跨越”的可能性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试图探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得出其在方法论上对我们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君 《北方经贸》2007,(3):9-10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和谐世界”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力求真正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渴望和平、发展、合作,中国外交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全球化思想。《帝国主义论》是列宁主义全球化理论的集中表达,列宁主义的全球化理论是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理论回应,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定位是列宁全球化认识的重要前提,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必要性的一定认识是列宁全球化认识的重要方面,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全球化认识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3.
周丹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84-8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海玲 《商》2012,(22):121+118
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是中国政府内政政策在国际社会上的延伸,而"和谐世界"中关于政治上平等协商的论述则是其重点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交往行为理论的观点,以南海争端为例谈一下交往行动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倡导的政治上平等协商思想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5.
朱桂香 《商》2013,(5):233-233
世界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有归纳、总结、理解能力;对教师而言,是化解难度,做到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理念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中国外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国际法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在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理论的保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浅探其中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5)
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从中外传统思想中汲取精华,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为中国化解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开展多边外交、稳固周边环境打开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涵十分丰富,并且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包括人是什么、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涵义、实现条件和发展的方向与意义等一系列问题。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开展阶级斗争,最终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与传统的阶级观念决裂,建立无产阶级联合体,通过这一切,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以及全人类解放,所以马克思所论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中最根本也就是最主要的就是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以此来解放全人类。  相似文献   

20.
周丹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84-8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自然的价值,理解自然,改变我们的发展观,逐步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构建美好的生态文化,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