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就已经指出,全面的小康社会是"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尽管如此,我们离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曲松 《辽宁经济》2002,(7):54-5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的贯彻落实,使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整体的发展变化中,社会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回顾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 一、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明确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分配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全国就业量大幅度增加,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国有经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绝对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需要。笔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几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一、维护社会稳定与激发社会活力的关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必须看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从农村开始,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在这场伟大的改革实践中,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方针政策,把中央指示精神与山东实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要认识市场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广泛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大多数产品还必须通过市场,才能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陈云同志在1958年曾指出:“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陈云同志提出的市场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现在虽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社会变化,但这种社会主义国内市场的“模式”,其基本结构仍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十多年来该制度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加深,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显露出自身的固有弊端,私人所有制通过不断占有更多生产资料的牟利方式扩大了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对我国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后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产生了阻碍。非公有制经济是如何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其根本症结在于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应对?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的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 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包括调整完善农村关系和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9.
<正>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有了明显进步,人们广泛关注的安全生产工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目前依然任重道远。改善和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形成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产权交易始于八十年代中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尤其在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规模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化改革两种路径的比较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里程。把我国这个转型时期的特点可归结为:1.从体制上看,我国是从传统的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正式确立的,但是整个改革思...  相似文献   

12.
一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考察与判断任何社会事物和现象,都必须从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出发,都不能违背历史本来的逻辑性,都应该找出其中的人为因素与自然历史进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这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这样的观点来观察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尤其是在经历了二十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就会越来越清醒地发觉,它不仅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种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甚至并不属于共产主义历史范畴,而是一种资本主义历史范畴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招标事业在我国的起源、发展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对于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招标工作所担当的社会角色来讲,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笔者从事这项工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树立,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5.
臧旭恒 《改革》2006,(7):64-65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问题如何解决。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我国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主要采取农民工的形式,即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形式。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的状况令人担忧,一是工资水平低。根据调查,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很快,但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还维持在一个较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同全国一样,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二十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犹如春潮波澜壮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回顾我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12月党的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中国也步人城市发展的加速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促进城市化是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我国城市未来二十年的发展将呈现10个方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排在了世界前列。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教1984年为0.24,1990年为0.32,1996年为0.33,2002年为0.46,2004年为0.47,20年翻了一番。我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居民收入差距居前列的国家只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这样的发展速度也为国际所罕见。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最直接的表现是社会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客观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此,本刊特意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章,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来,产权市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建设发展。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的基础性市场作用.这是其他要素市场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周刊》2023,(5):20-22
<正>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