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有人津津乐道于现在的“制造大国”地位。其实,“中国制造”仅仅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中国制造”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经营”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盛之路。  相似文献   

2.
于畅  邓洲 《全球化》2021,(2):89-101,134,13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制造环节的创新功能凸显、增值能力增强和要素投入升级,进而提高了制造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新型制造技术的使用正在重构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伴随着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对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的参与程度有所提高。全球价值链调整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为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供了机会窗口。中国应谨防过早“去工业化”,通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策略应对全球价值链调整。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价值链布局与中国企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跨国公司为了协调在华投资,形成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实现其全球战略利益,充分运用价值链理论,力图将价值链“战略环节”紧紧掌握在母公司内,将对产品价值增值不起决定作用的“非战略环节”转移给中国企业。文章提出,中国企业必须认清链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掌握链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点,并时刻关注价值链布局的动态变化,努力挤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实现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鞍钢宪法     
中国经济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中国制造”的崛起。然而,眼下的“中国制造”正陷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无数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却一直徘徊在价值链底层,始终难以撕下廉价与低质的标签。  相似文献   

5.
张志东 《致富时代》2011,(4):101-101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产业经济学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该文剖析了造成现阶段“中国制造”困境和乱象的根本原因,从链条整合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制造”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整个产业链条中上下游及周边资源的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加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贸易规模已上升至世界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但由于“中国制造”存在知名品牌数量少、品牌生命周期短、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还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我国的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和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对此,专家指出,亟须打造“中国品牌”,努力塑造世界品牌,方能为“中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核心支撑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速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活动日益密切,但是“中国制造”仍然面临“低端锁定”困局。鉴于此,本文基于对“低端困局”原因的剖析,从对外直接投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提出后发经济体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同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行路径。对后发经济体突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困境,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键 《江苏商论》2023,(6):136-138
在“5G”建设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高科技公司不仅需要与时俱进,而且还需要从头开始,只有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当前中国高科技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这不仅阻碍了高科技公司本身的发展,还阻碍国家经济发展,并经历了全球价值链的“低锁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能制造”的转变迫在眉睫。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代工制造是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价值链治理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中国已成为全球代工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代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随规模扩张实现同步提升。文章概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分析了代工制造模式的主要类型、价值链分工位置、产业组织特征和技术追赶过程。最后,提出了中国代工制造业技术追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们或许还在为“中国制造”而自豪,但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薄.它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1.
李春波 《新财富》2007,(9):32-33
产业链的全球配置是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格局变化,“到中国去”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中国由此有望获取更多的汽车价值链环节。产业转移将显著提高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丧失,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的驱动模式,在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增强绿色技术创新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2005—2014年中国13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研发投入对中国实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基于研究结果论证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发投入对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研发投入对不同技术密度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文纳入功能分工的新视角,采用全球价值链生产率修正全球价值链就业测度指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和相匹配的劳动力职业就业数据库,从“总量”和“增量”两个维度,考察中国嵌入双循环从事不同功能活动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就业变化,并采用构建的链式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探究其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基本形成“内需为主、外需赋能”双轮驱动的就业增长模式,且嵌入内(外)循环对中国市场(制造)活动的全球价值链就业带动作用更强,而对总部经济活动的就业带动有限。结构分解结果显示:生产侧方面,劳动生产率提升是抑制中国各类功能就业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制造类和市场类就业,但这种负向作用被生产结构的本地化扩张部分弥补;需求侧方面,内循环规模扩张是拉动中国各类全球价值链功能性就业增长的主引擎,而外循环嵌入虽然也推动实现一定程度的就业增长,但明显弱于内循环。本文对于理解双循环嵌入下的中国就业功能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以及未来如何有效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谢莉娟  陈锦然 《财贸经济》2022,(11):140-155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中国国家价值链具有了更突出的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当前新发展格局下的现实要求出发,分析了加快建设国家价值链的战略必然性,并强调应重视其对国内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且应建立在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实证检验发现:第一,国家价值链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平衡地发展,并能“纠偏”全球价值链嵌入不均下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通过识别国家价值链建立在国内国际市场联动基础上的“复合型”与仅限国内市场的“单一型”,本文发现“复合型”国家价值链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具体通过提高欠发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产业关联、推动技术升级的作用渠道来实现;第三,信息化均衡发展作为互补性条件发挥“放大镜”效应,能促进国家价值链对国内经济平衡发展的正向作用。本文为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国家价值链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25"战略下,社会关注热点之一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推进必定会使中国制造业发生巨大变革,就要求成本管理与时俱进。文章介绍了"中国2025"提出的背景和智能制造的内涵,并介绍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价值链成本管理,然后以海尔为案例企业,介绍了海尔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措施及成效,说明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需从战略层面,更加科学全面精准地进行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00-2014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并检验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存在“天花板”效应,即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加强,其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促进作用是边际递减的,而对制造业分工地位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不同服务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与传统的服务投入(批发零售和运输服务化)相比,现代化的服务投入(电信和金融服务化)对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目前来看,由于国外服务的渗透率较低,所以占据主导力量的国内服务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服务使用率高的制造行业要比服务使用率低的行业对价值链的升级效用更大一些。(3)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整体较低,还未达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最优临界水平,仍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研发创新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价值链参与度深化的可能作用渠道。但是制造业服务化通过研发创新对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不存在提升效应,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渠道。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倪红福  向迪  王文斌 《全球化》2022,(4):31-40+133
“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其一,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为国内生产制造寻求资本、技术、资金、能源等要素,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为国内生产出的制成品寻求广阔的市场,实现要素到产品到资本的循环。其二,中国与沿线国家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产能合作,能够促使中国双向嵌入全球价值链,形成区域价值链,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其三,“一带一路”多区域多元化合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平台和稳定的发展空间。在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共建“一带一路”在联通内外市场,建设物流通道,强化产能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以政策沟通为前提,优化制度设计,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和数字经济建设,促进要素和产品的循环流动,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竞争以及网络化购物方式的冲击,使得我国制造商与零售商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发展困境。本文以零供发展困境为切入点,突破零供纵向竞争的研究框架,从发展中国家基于本土市场需求构建国内价值链的视角,探讨零售商与制造商采用协同战略,以不同的角色共同合作创造价值,从而培育一批本土企业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链主”以及全球创新链的主导者,进而使得“中国制造”超越国际代工、实现内生化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战略转换。  相似文献   

19.
创意产业作为当今世界新兴的一种产业,不仅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转移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内在源泉。本文基于创意产业的价值革命视角,深入剖析了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价值的内在源泉、探讨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在人才、文化、机制、城市化方面存在的机制约束,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探寻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构建国内价值链是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对我国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国内价值链构建下的区域传统制造业升级机理分析,从广西制造业实际情况出发,从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创新投入、调整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区域合作分工、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延申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等方面,为广西制造业升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