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申淼 《民营科技》2012,(3):103+163
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科技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灵魂,在这样一种现实层面中灾难才如此的受唤醒,与灾难同行共舞是今天走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必须清醒认知的命运主旋律。灾难它也在向我们传达着一种生命意识,人类永恒的美德和真情。现对灾难片的发展特征及其传达的生命意识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征服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这当中,大规模爆发流行的疾病是令人极度惊惧的灾难之一。然而,恐慌的迷雾并没有遮盖科学的光芒。从19世纪开始,人类战胜各种传染病的进程一直在提速,科学上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迈向自由的一步。当灾难来临时,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站在一起;当我们遭遇灾难时,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紧紧凝聚;当我们面对灾难时,总有一种声音震耳欲聋:战胜它!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它……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面临着突如其来非典病魔严峻的考验,我们在这次“战斗”中,对我们心灵的震憾是什么?想到是什么?值得我们关注。人类在自身的发展历史中从来都是曲折的,也是艰辛的,但人类从来没有被阻碍的各种因素和灾难所吓倒,总是昂首坚毅,面对难险不断地战胜,从灾难的泥潭中走出来。今天面临“非典”,我们关注的问题不是“非典”的这一事件,而是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意志,这是我内心和思想特别感动着、关注着。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和走向辉煌,不是这个民族有多么丰富的资源和多么优势的环境,而是这个民族自身的民族精神。这次“非典”…  相似文献   

4.
一场灾难带给人类的思想观念转变,以及对社会变革的要求往往超过几十年的理论灌输和观念积累。眼前的“非典”也是这样。它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空间,并迫切要求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应对各种人类突如其来的灾难作出更高标准的、未雨绸缪的准备与回应。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灾难,环境恶化所连带的问题不仅困扰着本国,并且正逐渐打破国界,衍生成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问题,各主权国家应该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任务。  相似文献   

6.
王育琨 《中外管理》2011,(5):127-127
压垮人类的,绝对不是"需要",而是虚妄的"想要"。危机让日本沉淀下来与日本名城大学教授河田信老师在海底捞喝着小酒,品味着美食,观看着"舞面"表演。但这些都抹不去我们对日本大灾难的关注。我问:“河田老师,这次日本危机,引发了您什么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世界。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无害或有益的;然而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在漫长的历史中,由它们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曾经夺去无数人的生命,造成了大规模的社会性灾难。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物医学的进步,许多曾经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新的传染病却在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各种自然灾难频繁发生,都让人类感到对自然灾难的恐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再一次成为全球热点。我国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对全球及周边国家环境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然而,很多人对环境成本的核算没有重视。一、环境成本的概念环境成本属于广义的范畴,它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利用了环境而发生的成本。它包括本着对环  相似文献   

9.
众说SARS     
<正> SARS是一场人文的灾难 我始终认为,SARS是一场人文的灾难。无论是它的被怀疑与动物有关的起因,还是它的因被隐瞒而导致的扩散,无不是我们长期忽视人文、对生命滥采滥伐的恶果。看到国内有一条手机短信说,SARS代表了广大野生动物的根本利益,这虽犀利但也只是指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SARS无药可治、只有靠人类自身的免疫力与之一搏的残酷现实,不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质量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SARS的袭击实际上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人类既享受到现代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文明发展,同时也切身地感受到其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特别是生态的急剧恶化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带来的深重灾难,给我们的未来和后代带来浓重的生活阴影。而这些不仅仅是单纯的、孤立的瘟疫灾难。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自然向人类射出的一支冷箭,是人类长期非理性行为的必然结果。这些危机告诫我们,及时吸取经验教训,消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从而找出一条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它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在对科技工具理性反思的基础上,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如何厘清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就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就科技创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2008,灾难元年?>.文章说,一个叫做"2008"的黑暗幽灵,从今年春节大雪中出现,向中国人"奉献"了众多灾难:如,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三鹿毒奶粉事件、房地产危机等.其实,灾难从来就不会因为你害怕,它就不来.而且.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灾难,例如,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缅甸遭受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印度洋海啸等等,这些灾难都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靖冬铌  魏清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195-196,F0003
矿难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提醒人们深思自己的行为,对剩余价值的无边追逐使人们忘记了经济发展所需的政治、文化等各要素的和谐发展,对资本的崇拜掩盖了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注。当安全问题一次次地被忽视,矛盾逐步积累的时候,灾难也在悄悄地向人类走近。矿难的产生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深层次的制度、意识等因素才是导致矿难产生的关键。对利益的无度追求只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因此必须重新审视矿难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拔除矿难。人类才能真正远离灾难。  相似文献   

14.
德国科学家日前借助纳米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无毒防护涂层。该涂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类金属材料,它可以持久清除微生物病菌。  相似文献   

15.
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情况说明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缺少一种有效处理灾难的机制,但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进一步认为,这种机制的“缺少”是与社会生活中某些积习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处理疫情的失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因此,4月20日是一个分水岭,它打破了妨碍一个社会对灾难进行有效反应的“不应该是障碍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新的社会逻辑的出现,而不仅仅是一种对灾难的反应机制。4月20日后民心变化表明对民众的要求做出敏感的反应,不但不会降低政府的威信,反倒会在民众中产生普遍的信任感。当然,信任感本身抑制不住疫情的…  相似文献   

16.
天怒惊魂     
《国土经济》2005,(2):8-8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的地震引发的海啸,成为人类历史上记录到的同类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次海啸造成的灾难是史无前例的,不仅指它造成的人员的大量伤亡,而且死亡人员来自世界各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共有的巨大灾难!正因为灾难是巨大的又是人类共有的,国际社会在海啸灾难后立即伸出了援手,纷纷解囊相助,人类社会在最大自然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决心和责任爱心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每当新年将至,人们便或打电话或寄贺卡,互祝新年健康快乐。可是,我们真的如愿健康快乐吗?当我们广大企业的员工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地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挺进的时候,一种盛世危象——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的恶魔,也在积聚、发酵、膨胀着,并正向我们这支奋进的队伍猛扑,撕咬着员工的身心健康,破坏着组织的战斗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2000年,世界卫生大会在中国召开,预测在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指出这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翔 《企业研究》2009,(7):36-45
激动的中国民众几乎要求所有本土犬公司和在华的跨国公司对灾难做出自己的反应,并且有一种倾向,以它们捐款的多少和它们对灾难的态度作为评判这家公司对待中国的标准。谷歌作为一家最具理想主义、也最让人向往的公司,自然不能例外甚至更糟,它总会成为关注和评说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众说SARS     
《企业技术开发》2003,(6):56-57
我始终认为,SAES是一场人文的灾难。无论是它的被怀疑与动物有关的起因,还是它的因被隐瞒而导致的扩散,无不是我们长期忽视人文、对生命滥采滥伐的恶果。看到国内有一条手机短信说,SAES代表了广大野生动物的根本利益,这虽犀利但也只是指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SAES无药可治、只有靠人类自身的免疫力与之一搏的残酷现实,不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质量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以往的总和,科学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逐渐从个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转化为关注人类社会本身。这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革使得我们社会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从未有过的紧迫感,努力去促进自身素质提高。关注个人、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