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区洪水灾害与孕灾环境变化的关系,包括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大规模围湖造田和三峡水库的运行等与洪水灾害的关系,针对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提出了洪水灾害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贫困与灾害发生具有高度契合性。究其原因,除了灾害本身的贫困效应外,还与致贫因子与孕灾环境的契合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基于风险及脆弱性的存在,这两者的契合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而契合路径则主要体现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人口的增长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的短板效应、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民族地区实施扶贫开发需与防灾减灾有机结合起来,让灾害治理与扶贫开发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生态安全的框架下,研究氧失衡的现状特征、孕灾环境和影响因素,构建了研究区氧失衡的致灾模型,发现氧平衡系数对核算灾害发生的可能,识别灾害高发的区域至关重要。以盐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生态安全等级。结果显示:滨海、大丰生态系统完整且稳定,是全市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区;建湖、射阳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氧气消耗量有进一步逼近氧气释放量的势头;响水、盐都处于低安全风险状态,要密切追踪监测,并开始管控人类自身的不安全行为;东台、阜宁处于中安全风险状态,警情已经出现,要尽快快降低风险、防护危害;亭湖是氧失衡最佳的孕灾环境,安全风险高,人作为承灾载体其生产、生活、生存被糟糕的环境制约和威胁。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水旱灾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对河北省的水旱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水旱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省涝灾减轻,旱灾是该省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为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研究,为辽宁省西北地区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ISDR)对农业干旱危险性的定义,分析了构成研究区作物干旱危险性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标和模型。以2009年为例,通过利用降雨、土壤、农业生产类型及地形等数据计算了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分级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并借助GIS技术,绘制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划图。[结果] 2009年作物生长期间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朝阳市葫芦岛市锦州市阜新市铁岭市沈阳市。[结论]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的划分,能够帮助政府管理部门为面临干旱威胁不同的区域建立适当的防灾方法和有效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损失严重,开展河北省乡村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0—2016年河北省闪电定位网观测数据、河北省统计年鉴及2014—2016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选取地闪密度和最大地闪强度表征雷灾危险性,乡村用电量及乡村家电拥有量表征雷灾脆弱性。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得到河北省各区县行政单元风险估算值。[结果]河北省乡村雷灾极高风险区位于秦皇岛南部昌黎县、唐山东北部迁安市以及保定南部定州市,将风险区划结果与2014年乡村雷灾频次分布对比发现,乡村雷电多灾区和该文的高风险区有较高的重合度。[结论]风险区划结果可为河北省有关部门乡村雷电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别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与聚类分区,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并对各分区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重点作了简评,旨在揭示湖北省各县域农业发展的状况和问题,为政府农业投资取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信息化角度出发,探索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对相关文献搜集整理,了解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相关研究及成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系统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结果]位于京津之间的廊坊市在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和农业信息化普及及应用指数中排名第一,唐山市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中排名第一,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在农业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中排名第一,而衡水市在农业信息化主体环境指数中排名第一。尽管近年来河北省加大现代园区及高标准基本农田等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但仍受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备、资金需求大、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相互矛盾以及缺少高素质农业信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结论]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要将信息化的理念融入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健全农业信息服务软硬件设施,提升农业信息服务的实用性,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专业化农业信息服务团队,提升农业信息化工作者素质,最终全面推动河北省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调等问题。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文明角度对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规模盲目扩大、工业农业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环保以及城镇化政策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合理规划城镇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政府引导等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背景下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经济资源是指能够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与科学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农业科技与装备及交通、运输、卫生、文教等服务性资源。河北省是农业大省,高效、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是该省经济振兴的重要子课题。文章对河北农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河北省农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经济资源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劳动力资源过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不同地区间信息化发展程度差异显著,河北同发达省份相比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严重不足,无法向广大农民提供他们急需的信息和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推动能力有限;农业政策对经营主体扶持不到位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整和完善农业政策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0—2020年河北省及其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并针对区域差异展开解析,以期为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文章构建河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均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河北省及其区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选取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 (1)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子系统均呈现稳步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两子系统水平偏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水平相对较高,变化趋势以生态宜居增长最快,生活富裕增长缓慢,产业兴旺波动性较大。(2)河北省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和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邯郸和唐山发展水平最高,沧州和承德相对较低,邯郸、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和承德5市水平提升较快,衡水变化最小,其他地区提升速度相对缓慢。(3)冀东、冀南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小,冀中、冀北区域差异相对较大,冀北和四大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全省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增幅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中心城市规模小,乡村之间、地区之间要素流动的成本高,难以对乡村造成有效辐射,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诸多乡村振兴的短板依然存在。未来应继续加强推进缩小区域间差异,尤其是冀北和冀中地区内部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十个方面对甘肃矿业投资环境分析后提出,要放松进入限制,以开放带动开发,发展外向型矿业经济.立足市场搞开发,不断提升矿业投资的软、硬环境条件,落实矿业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甘肃矿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产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