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主要包括国内税制和对外税收协定两个部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国限额抵免不利于企业走出去,对境内、境外所得进行成本费用分摊操作性差,亏损弥补的限制抑制了企业境外投资动力,返程投资居民企业国内税收无法抵免,允许间接抵免的企业层级过少,对税收饶让的限制加重了走出去企业的税收负担,超限额抵免结转限制造成税收抵免不足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庄序莹  唐煌  林海波 《财政研究》2020,(5):103-116,F0003
近年来税收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日益显示。本文将东道国税收环境概括为总体税负、税制合理性、税收管理效率与税收透明度四个维度。本文收集了2012-2017年沪深A股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170家上市公司在77个境外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方法从微观企业行为出发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东道国税收环境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在总体税负低、税收效率高且签订税收协定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但对东道国税收透明度的敏感程度不高;不同的行业对东道国税收环境敏感度也不同,批发和零售行业对东道国税收管理效率、税收透明度更为敏感,而制造业则对东道国税制复杂程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影响企业境外投资的税收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企业境外投资税收风险总体较高,而政治法律环境指标数值依次高于其他指标数值;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时,政治法律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税制差异和税收管理风险程度将决定税收风险的高低。鉴于此,我国政府应制定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的国际税收协调规则,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等;企业也需要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地选择"走出去"路径。  相似文献   

4.
试论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去"是一个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我国现行税制特别是涉及企业境外所得的税收制度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改革我国的境外所得税制度,包括建立我国对外投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体系、健全我国的境外所得税收制度和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的税收保护。但是,面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国现行境外投资税收保护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增加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税收保护的有效供给,完善境外投资税收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试论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走出去”是一个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我国现行税制特别是涉及企业境外所得的税收制度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改革我国的境外所得税制度,包括建立我国对外投资的所得优惠政策体系、健全我国的增外所得税收制度及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走出去是许多企业全球扩展业务的必然步骤,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和筹资渠道也极为多元,有时企业可能忽略了资金链对境外投资结构和税收筹划的影响。境外投资的控股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业绩?企业怎样做才能节税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越来越多,它们在境外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出口退税等方面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引进来”为特征的现行税制所不能解决的。本文借鉴国际税收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现行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是许多企业全球扩展业务的必然步骤,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和筹资渠道电极为多元,有时企业可能忽略了资金链对境外投资结构和税收筹划的影响。境外投资的控股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业绩?企业怎样做才能节税呢?  相似文献   

10.
简化审批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理论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400美元时,会出现零星对外投资;达到800美元时,出现系统对外投资;达到1200美元时,将出现大规模对外投资。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左右,正处于对外系统投资向大规模对外投资的过渡时期。 然而繁琐的投资审批程序阻碍了企业境外投资的步伐。简化政府行政性审批手续、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便利,已成为政府和有意"走出去"企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税海短讯     
《中国税务》2014,(3):67-69
浙江省杭州市国税局多措并举,助力“走出去”企业开拓市场。一是充分利用商务局提供的信息资料,发放情况调查表,核实辖区内“走出去”企业涉税业务执行情况,完备档案管理。二是建立“走出去”企业个性化需求响应机制,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更新服务网站,辅导对外投资申报,落实境外所得税抵免,税收指引“全程护航”。三是深入“走出去”企业,分析投资环境,合理筹划控制境外投资税收成本,解决境外税务争端,提高企业抵御海外税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中兴通讯"走出去"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境外投资税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善现行对外投资税收政策、税收协定和征管措施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比重逐年增大。为响应我国"走出去"政策,我国近几年对外投资比例更是飞速增长。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1~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约16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961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3%;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9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对美投资增长更是十分迅速,增幅达173.9%。对外投资无疑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海外投资发展迅猛的今天,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更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解决重复征税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协定的更是成了现今需要研究的重点。由于对美国投资比重增长迅速,中美税收协定的作用就成了大多企业对外投资必须了解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朱青 《涉外税务》2015,(4):6-10
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即所谓"走出去"),已是当前我国一项战略性的经济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要"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清除企业"走出去"的税收障碍是鼓励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重要措施。我国现行的税收抵免制度与"走出去"企业的客观需求不相吻合,已经阻碍了企业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亟待国家出台相应的改革措施。而最彻底的改革就是顺应国际趋势,放弃境外税收抵免法,转而实行免税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境外投资规模日趋壮大。在境外市场的开拓,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的税收和外汇储备,带动了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技术服务、劳务输出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意识,锻炼了参与竞争的能力,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创造了条件。国家外汇管理局为方便企业在境外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新机遇。税收既是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工具,又是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所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危与机入手,分析后危机时代对中国对外投资税收的新要求,在描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税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投资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各国间的税负存在差异,受控外国企业越来越成为投资人延迟或逃避本国税收的一种工具。本文在介绍我国现行受控外国企业税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受控外国企业的税收风险,并对完善我国受控外国企业税制、加强税收征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邓远军  景宇 《税务研究》2015,(2):108-111
美国是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美税收协定对促进我国企业赴美投资具有积极影响。但目前赴美投资企业适用中美税收协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基础信息搜集、宣传辅导与服务、协商程序、情报交换、工作机制等多方面予以完善,以充分发挥中美税收协定对我国企业赴美投资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对外直接投资,在境外举办海外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企业走出国门,向国际市场渗透、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外向型经济的深层战略手段之一。本文拟在阐述发展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 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构成部分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是指一国厂商直接在另一国家对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的投资,并获得该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管理控制权。它包括创办新企业,购买且拥有一定比例的外国企业的股权以及利润再投资等方式。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