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兰  张更庆 《北方经济》2013,(13):61-62
一、引言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为抵御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纷纷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开始显现,应对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价格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升的货币现象,并指出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其扩张率将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货币供给增加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根源.那么,我国的情况如何呢?货币供给量是否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备受关注,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通货膨胀,怎样来抑制通货膨胀,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率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它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在单位时期的变动率.这里的一般价格水平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指标.实践中经常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加以表示.  相似文献   

3.
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基于社会福利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新飞 《南方经济》2007,38(2):67-77
本文在开放经济和价格粘性的模型中,从货币冲击出发,研究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未被预期到的扩张性货币冲击会形成通货膨胀缺口,通货膨胀缺口会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政府可以从通货膨胀缺口获得收益.贸易开放度越高,政府从通货膨胀缺口所获得的收益越小,因此政府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用1978年-2003年中国的数据,通过协整和ECM模型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率在长期内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贸易开放度是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原因,因此维持协整关系的稳定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4.
通胀环境下投资项目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超 《北方经济》2007,(20):17-18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投资项目评估的影响,并论述了考虑通货膨胀率的投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如南斯拉夫、波兰和匈牙利的通货膨胀问题表现得日益严重。事实证明,无论任何社会形态,只要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就可能产生货币与商品的失衡问题,当总供给少于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时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只是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所不同而已。在价格开放条件下,通货膨胀集中表现为物价上涨;在价格管条价下,通货膨胀集中表现为商品短缺。东欧国家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物价持续地大幅度地上涨方面,当然也伴有不同程度的商品短缺。南斯拉夫的通货膨胀由来已久,早在60年代就有轻度的出现。70年代,其通货膨胀有所加剧,年均通货膨胀率为19%。进入80年代后,其通货膨胀进一步加重,1987年通货  相似文献   

6.
(一) 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新旧体制的交替时期,在这样一个战略相持的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财力不足。那么,是否必须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弥补财力不足的困难,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呢?我认为,通货膨胀政策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因而不能刺激我国经济的增长。1、通货膨胀的理论依据之一——菲利蒲斯曲线的全面分析。菲利蒲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也就是说,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率就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高。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往往把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同货币工资变动率联系起来,因此,这一曲线通常又被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流通中的实际货币量超过社会可供商品与劳务的货币总需要量,导致货币贬值,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价格的上涨不过是流通过程强制价值符号去等于它们代替流通的金量而产生的反应”,“因为随着价值符号的总数的增加每一符号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一比例减少.”通货膨胀这种货币现象主要表现为纸币流通量过多,纸币贬值和物价水平上涨,它是市场总需求超过市场总供给的必然产物,它直接影响到国象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下面就我国九十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传统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具有周期性,本文对这种传统的通货膨胀周期性理论提出质疑.文章首先对通胀起因的理论进行简单回顾,了解到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胀的主要原因,然后结合世界各国及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现象,这将为世界经济埋下长期通货膨胀的隐患,最后得出结论通货膨胀或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和结构VECM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Johansen协整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货币需求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真实货币余额、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之间存在两个长期均衡关系,即货币需求关系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中调整系数反映了各变量对非均衡误差的直接动态反应,而产出和通货膨胀率以较快速度向后一均衡关系的调整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种均衡关系对通货膨胀都有明显的直接抑制效应,且前一均衡关系还会通过抑制货币需求来间接实现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抑制自2010年以来一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我国近来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为了收缩市场流动性。然而,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的超发和外汇占款过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升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等原因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相关政策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1.7%,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24.1%,通货膨胀率是改革开放以来创纪录的水平。虽然国家通过各种措施进行了干预,但物价仍在高价运行。1995年4月末,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还有18%,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很大。高通货膨胀率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生产和流通秩序,也给全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头等重要的大事。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必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说明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对应关系。用公式表示即:MV=QP或M=QP/V。这个公式揭示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在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流通数量Q及商品价格P中,流通中货币M与商品价格总额QP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V成反比。若在商品价格总额QP与货币流通速度V既定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必要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第二,说明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这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正确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内涵,才能深入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有效地控制物价.在货  相似文献   

12.
已经过去的1994年的中国经济,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高通货膨胀。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率近22%,为1978年以来最高值。通货膨胀再度成为学术界和老百姓的热门话题。笔者拟从统计资料出发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作实证分析,以便为预测和抑制通货膨胀提供参考。 一、通货膨胀与心理压力 通货膨胀是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需要量的币值下跌,物价上涨之经济现象。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需要量有两种情况,一是流通中货币确实过多,即票子过多;一是流通中货币并不过多,但货币流通速度过快。这两种情况下均会引起物价上涨。我们首先分析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13.
发挥稳定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微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多,不一定都是货币供给过多引起的。但不管原因如何。通货膨胀最终还是体现为流通货币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用货币学派的一句话说“通货膨胀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的非货币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李书田按照国际惯例,物价连续上涨三个月即为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年涨3%为低度,年涨5%为中度,年涨10%为严重。现在,我国物价涨幅已大大超过严重通货膨胀的限度。在去年全国零售物价上涨13%的高价位上,今年以来又一路...  相似文献   

15.
捷克控制能货膨胀的经验及启示陶士贵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一大问题。中欧、东欧国家中,捷克在短期内治理通货膨胀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1994年捷克共和国通货膨胀率为10.2%,比1993年下降50%,成为中欧、东欧通胀率最低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基于VAR模型的FDI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新飞  舒元 《世界经济》2007,43(10):58-66
理论分析显示FDI会通过国际收支、国内投资、货币供给量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引发中国的通货膨胀。本文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每增长1%的FDI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24%,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和国内投资引发了通货膨胀率上升,而贸易开放度抑制了通货膨胀。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外汇储备是影响长期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因素,FDI对外汇储备的冲击存在正向作用且效应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前,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刚刚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亦将抑制通胀作为明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要抑制通胀,则必须找出引发通胀的根源,从理论与实际分析,笔者认为金融因素是引致通胀的重要原因,概括分析起来涉及这几方面: 一、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是引发通胀的直接原因之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通货膨胀中非货币因素较多,其中突出的是粮食提价以及随之而来的乱涨价行为。应该说,这种观点不是没有一定依据,但是从逻辑上讲,通货膨胀是一种物价全面上涨的现象,如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我国较高通货膨胀率和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环境下,汇率传导机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文章通过设立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结论:我国存在汇率传导的不完全性,人民币升值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不能完全由汇率变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邓超 《北方经济》2007,(10):17-18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投资项目评估的影响,并论述了考虑通货膨胀率的投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邓创  陆璐 《中国集体经济》2009,(1S):110-112
文章利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通过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动态。结果表明,1992年之前通货膨胀率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为负,而1992年之后通货膨胀率对基尼系数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这一正向影响在2003年以来呈现出迅速增大的趋势。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实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并认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稳定通货膨胀是有效防止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