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渊 《科技与企业》2013,(12):277+279
高校教师的职业问题目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外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工作倦怠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与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作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国外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有多位学者试图探析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Payne和Fletcher (1983)提出了压力的“需要—支持—限制模型”;Karasek和The orell(1990)提出了“工作紧张模型”;国内学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也有所涉猎,但其多以教师、医护人员、警察、法官等为研究对象,涉及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很少。然而,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倦怠不仅会加重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影响个体身心健康,更会对所在的组织产生巨大影响,最终降低组织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3.
组织是员工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员工的工作场所,员工的工作倦怠会受到差错管理的影响,员工感知的来自组织的支持越多,就越不易产生工作倦怠行为。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思路和成果,以工作压力为中介变量,展开差错管理对工作倦怠及其维度的作用影响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产线员工工作倦怠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生产线员工工作倦怠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其进行预防和干预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前,工作倦怠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低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绩效,组织凝聚力的消解。这引起了心理学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工作倦怠已成为西方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从概念,模型与理论,影响因素三方面整理了工作倦怠研究发展新状况。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工作倦怠是企业中层管理者普遍存在的职场病,一方面,它会影响管理者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会间接影响其团队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所以,深层次分析工作倦怠的成因,并得出有效对策刻不容缓。本文从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两个方面入手,对工作、组织、个体三方面的静态因素及个体认知和个体与组织匹配两个方面的动态因素着手分析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有效对策,以提高效率,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作倦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倦怠是一种负向的状态,对组织和个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工作倦怠的解决对组织和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工作倦怠进行分类,并从人力资源角度探讨工作倦怠的成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转型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转向内涵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教师是根本.民办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是对于民办高校的重要态度,这对于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心态、工作业绩、离职率、民办高校教师团队稳定性、教学科研成果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民办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现状,然后分析民办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最后尝试探索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9):73-75
基于双因素理论,薪酬作为高校教师工作嵌入的保健因素,能消除教师的不满意感,而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我国高校教师整体薪酬水平偏低,薪酬结构不合理,容易引起教师不满。应通过提高薪酬整体水平,推行整体薪酬和宽带薪酬,降低绩效薪酬的强度,提高基础性绩效薪酬比重,实践绩效管理循环,以促进高校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工作倦怠进行了界定和分类,研究了工作倦怠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分析了工作倦怠产生的一般原因,并就克服工作倦怠,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绩效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人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业绩目标与高校组织的战略目标背离,考核定位出现偏差,绩效考核内容与标准雷同等。因此,应从对绩效管理的再认识、业绩管理循环的构建等方面来重构一体化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由此发挥业绩管理的积极作用,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绩效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人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业绩目标与高校组织的战略目标背离,考核定位出现偏差,绩效考核内容与标准雷同等.因此,应从对绩效管理的再认识、业绩管理循环的构建等方面来重构一体化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由此发挥业绩管理的积极作用,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卓志毅 《企业导报》2011,(15):41-43
本文是对我国高校的教师绩效考核进行研究,在梳理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等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双因素理论就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进行反思,并尝试得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是招聘、培训高校教师的重要依据。而不同高校、不同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不尽相同,高校却又无法真正明确不同学科教师的任职资格,这使高校教师的招聘和培训都陷入了盲目和随意。将工作分析的工作要素法应用于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分析,以帮助高校明确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郝赋  闫晓飞  杨艳  辛洁  苏景宽 《价值工程》2015,(22):137-140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文章通过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302名医护人员做调查;结果:1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显著相关,且对工作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3来自工作领域内的支持对情绪劳动和工作倦怠起调节作用、而家庭支持则未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之间产生调节作用;结论: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情绪劳动影响工作倦怠,而组织支持在其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5,(31):198-201
心理契约已逐渐成为民办高校师资管理中的一个有效工具。教师心理契约形成的信息源是心理契约管理中的重要始点。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析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形成过程中对信息源采择及差异。研究发现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形成过程中采择了多种信息源。教师在感知学校对自己的心理契约责任时,更多地采择组织代理人信息源,而在感知自己对学校的心理契约责任时,更多地采择个人职业经验信息源。民办高校应注重多种信息源的信息沟通的一致性,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将个人职业经验与学校管理信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9,(21):232-235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BEI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陕西省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模型给出了绩效优秀的教师与绩效普通的教师之间的素质区别,为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提供了自我提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学校教学课程安排、学生培养方向提供了参考。研究发现,教龄与教师绩效、教科研能力与学历呈现显著相关。从频次差异分析的结果和Spencer提出的胜任力冰山模型,得到优秀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素质:位于水面上的、表象的素质为教科研能力,而位于水面下的、隐性的素质由浅入深依次为:学生导向、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与交往、人格特质和成就导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运行的中枢和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师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学校信誉和整体实力的提升.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能激发教师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建设问题的研究,提出高校管理中教师激励机制应从高校依法自主办学、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完善、高校教师薪酬分配制度的优化以及丰富高校教师激励的内容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宇 《民营科技》2009,(8):101-101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现状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结合高等教育对教师的内在要求以及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特点,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绩效评价理论试图构建一套基于指标集成的高校教师多维考核系统,以期为高校教师考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21):29-3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传统的教师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高等院校发展的需要,思考探讨新的管理方法,显得十分必要。绩效管理是对绩效的各要素与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的一个体系。高校教师工作过程评价具有发展的功能,其目的是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对高校教师工作过程评价运用绩效管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