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傅建东 《特区经济》2010,(11):270-271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采用1986~2009年年度数据,实证研究了FDI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DI是促进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长期且十分重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我们应通过合理的外资政策引导FDI的流入,改善FDI的长期负面影响,以调和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以往文献存在一定的争论,有观点认为市场因素最主要,还有观点认为前期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对当前服务业FDI的流入最重要。本文利用我国1997~2008年各服务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没有前期服务业FDI流入时,我国的市场规模、贸易开放度、经济增长率及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吸引服务业FDI的主要因素;而存在前期服务业FDI时,制造业FDI、前期服务业FDI的流入,即集聚因素成为吸引服务业FDI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期望以此提升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然而,在当前的背景下,我国期望通过FDI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究竟需不需要外资?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为正,对其他地区影响为负。因此,应当根据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实施差异化引资策略,加强知识积累、人力资本建设,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货币国际化定性及定量的文献进行回顾,发现了国内缺少直接对人民币进行实证分析的例子。虽然有作者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定量预测,但均是基于国外货币国际化回归结果进行的预测。文章使用美元、欧元、日元及英镑国际化的条件对人民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在多元回归下难以达到显著,在一元回归下则发现中国的经济实力、贸易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以及货币惯性与人民币国际化有显著线性关系,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加快吸收FDI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选取甘肃省1990至2009年的数据,研究FDI对其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结果表明: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小,其短期内效应非常微弱。从长期效应来看,FDI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积极作用,是短期效应的3倍多,但这种促进作用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6.
FDI与中国工业自主创新: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使用我国1998~2005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内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以专利申请量作为内资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本文首次引入了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等自变量,分别分析FDI整体、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对不同地区的内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溢出效应的大小。此外,本文打破传统的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区域的方法,按照内、外资工业企业技术差距的高低,将我国划分为三个地区,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三个地区的内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溢出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宁波产业的分布特点,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1996~2008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对宁波三大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的流入促进了宁波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但是FDI的流入对宁波三次产业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FDI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与第一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在我国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产生的技术溢出对创新有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差异。从全国层面上看,贸易和知识产权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显著;基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但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门限效应",促进技术进步的溢出条件尚未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开放后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文章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技术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和进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和出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地区看,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东部地区的效率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并且贸易的影响大于投资。最后,文章提出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提高各地区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上证2005~2010年共24个季度数据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机构持股比例与股市收益率波动之间的关系,以探讨机构投资者能否真正起到缓解股市收益率波动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比例与股市收益率波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增加反而使得股市收益率波动上升,因此监管当局希望在现阶段大力引进机构投资者来缓解股市波动的愿望可能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集中研究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经济增长与趋同问题,并对1990~2009年间东盟国家贸易发展指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趋同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得出结论: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东盟国家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松管制以及AFTA等制度安排是有效的;而在推动东盟国家经济发展趋同、缩小成员国收入水平差距方面,目前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政策和实践却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积极效应。文章首先介绍了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东盟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及存在的差距;再次就贸易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其原因;最后进行总结,并就东盟贸易和经济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问题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问题是近几年经济学的热点问题,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怎样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在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市,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1999~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说明制造业行业是否存在外资行业内横向溢出和行业间纵向溢出效应(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temGMM),克服了要素投入的内生性问题和前期的生产率冲击后,实证结果表明,对制造业的内资而言,外资的后向联系效应作用明显,说明后向联系确实是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表现为不明显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DEA方法中的C2R、BC2模型测量了2005—2009年我国境内10家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综合分析了各项效率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纯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好,而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大的无效;技术效率的无效也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的无效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1—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FDI产业结构效应的差异,以及出口规模对各区域产业结构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PDI的流入能显著提升我国中部区域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而对东部与西部区域影响不显著特点;扩大出口规模能有力推动东部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及西部区域第二产业产值比例的提升,而对中部区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当前FDI流入我国增速已经放缓;然而,FDI流入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却正在提高。FDI流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将对我国制造业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在FDI流入总量及流向正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条件下,探讨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FDI,促推我国制造业升级,正成为急需探讨的新课题。本文运用1996~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FGLS模型,对FDI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对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都有明显的促推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则存在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从分地区层面来看,FDI促进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东部向中部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此外,FDI还促进了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占比提高。但是,FDI在西部对制造业的投资方向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对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因而,要顺应FDI新变化,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好FDI。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模型,从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出发,实证分析城镇化与FDI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地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FDI对居民消费增长存在正向作用,其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且具有滞后性;城镇化与FDI的交互作用对促进居民消费呈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东道国制度环境入手,创新地将FDI吸收能力理论、溢出理论与制度环境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探讨制度质量对东道国吸收能力、FDI溢出效应的具体影响机制与效应。采用中国各省区1990~2010年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市场化程度的情况下,FDI的增长效应不再为正,甚至转变为显著的负效应。这表明,FDI在东道国的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制度门槛"效应特征。FDI对东道国的产业增长效应是通过当地制度环境改善来实现的,随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FDI在该地区的产业增长效应显著增强。本文的研究表明,改善制度质量的国内改革是提升对外开放质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西部地区1991-2012年的相关数据,就外商直接投资、科技创新以及经济增长这三个变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DI促进了我国西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使本地企业创新产品产值成逐年增长趋势,并辐射周边区域,提高了本地区的人均GDP,带动了经济增长,同时经济进一步发展又促进了更多外资的流入;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时不能盲目,应注重对人力资本等的培育,加强对外资的消化吸收能力,最终促进经济进一步地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20.
陈羽  朱子凯  贺扬 《世界经济研究》2012,(6):70-74,86,89
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已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FDI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差距,进而采用面板数据以及交互项检验的方法,针对技术差距对FDI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相对国内企业越先进,行业内的国内企业获得水平的技术溢出效应越大,但该获得的后向技术溢出效应则越低。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最优的引进外资企业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取决于行业特征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