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是国库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国库制度体系变革、国库创新业务发展和新国库会计核算体系的推行,国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大大增强。但国库资金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发生特点也随之变化,国库资金风险防范面临新的考验。本文从探讨国库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形式的变化入手,结合国库资金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形势,对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中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做好国库资金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和核算方式的变化,尤其是国库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进程加快后,国库资金风险呈现出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如何正确认识国库资金风险,建立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成为当前国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璐 《时代金融》2016,(6):116+123
随着形势的变化,基层国库风险的表现形式、内在规律和发生特点都产生了一定变化,基层国库风险防范也必然面临新的考验。本文通过对基层国库风险成因的探究,结合基层国库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做好基层国库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翁正平 《金融纵横》2011,(10):63-65,68
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运行和国库管理新体系的确立,加大了国库资金的风险隐患,本文结合国库业务审计实践,就国库业务的风险、成因、特点以及加强国库业务审计监督,创新监督机制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库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库业务操作环境和处理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国库风险防范、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国库风险防控面临的新挑战、风险新特点及隐患,并从建立国库监管系统、电子对账、会计核算标准化、完善应急和内控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意见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库全方位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国库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库风险也呈现隐蔽性、多元性与道德风险突出等特点。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库资金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针对国库风险的特征与变化,就进一步强化国库监督管理,规范操作行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揭示国库资金风险的特点、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库3T系统的不断升级改造,国库业务核算和国库资金运转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资金汇划快捷高效的同时,国库业务风险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的新特点。如何有效规避3T系统运行产生的国库业务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是当前国库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和核算方式不断变化,尤其是现代化支付体系的进程加快后,给国库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同时国库资金风险也呈现出了新的形势和特点.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国库资金风险,建立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资金是国库部门管理的财政预算资金,国库资金风险则是指国库资金在营运过程中造成流失或损失的可能性.基层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后,核算体系和核算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库资金风险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对基层央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风险防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在国库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库业务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计,审查并评价国库部门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针对国库部门在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提出改进国库部门的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国库部门的业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国库资金安全。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内审部门开展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的实践,介绍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风险评价的标准及模型、检查测试方法等,探讨风险管理审计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积极开展并增强国库资金运作,对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的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地方国库资金运作的研究,设计适合广西地方国库资金管理运作模式,本文从加强地方国库资金管理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分析入手,结合广西国库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现状,对地方国库进行资金管理的配套制度和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全球关于美国国债投资风险的热议,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官方持有者,我国亦需要加强应对美国国债问题的研究。文章回顾了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加快增持美国国债的成因,在衡量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就控制和规避美国国债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县市支行人民币发行库撤并有利于分散基层央行现金供应风险,减少基层央行运行成本,但撤并所带来的现金供应模式的变化也给撤库地区的人民币管理带来了新的难点.对广西河池市撤销发行库县市的调查显示,受商业银行库存限额过低、调运成本增加、基层央行社会现金需求测算准确度降低以及人民币管理职能削弱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地区撤库县市存在现金供应结构失衡,人民流通质量欠佳的问题,需强化人民银行人民币管理职能.为此,建议建立现金供应预测体系,切实推进现金供应管控工作;加强凋查研究和监测分析,增强人民币管理的主动性;加大监管及相关知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民币流通环境;创新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完善人民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起,《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该办法提高了“对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将对商业银行货币市场场内外资金业务产生一定影响。文章从货币市场、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以及资金业务特点等方面,简析新政策对货币市场业务的影响及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商业银行货币市场资金业务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政府通胀指数债券作为债券市场的一种债券品种创新,具有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长期国债投资的购买力风险、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并有利于国债的顺利发行、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有用信息等优势,我国应适时推出通胀指数债券以促进国债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获得了快速推进,二者作为 财政资金筹措和使用的两个方面,互为依存、密不可分,但目前我国对二者之间的有效协调配 合尚缺乏充实的理论研究和成熟的操作经验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不断累积,财政收支压力加剧,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配合研究,对于 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确保财政资金流动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现状入手,探析二者协调配合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平衡控制模型,以实证分析的方式,从技术层面提出解决意见,同时 就优化二者协调配合操作方式和政策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以期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considers a single coefficient representation of the term premia relationship that appears in treasury bill yield curves. Term premia are defined as positive or negative maturity-dependent differentials versus the instantaneous nominal spot rate. The term premia function is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x, Ingersoll, and Ross [ 3 ] Risk-Averse Preferred Habitat Model and proxies for the degree of risk aversion exhibited by the universe of treasury bill investors at a point in tim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rm premia are influenced by a set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in the expected manner.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国库单一账户的控制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本文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的模式入手,研究国库单一账户余额控制和管理,探讨国库单一账户资金运作创新的途径,为我国即将开展的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业务的延伸。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代理国库在国库资金的归集入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法律法规、监管手段、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对代理国库的监督管理受到严重制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代理国库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国库监督管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