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从国内区域竞争力模型研究现状追踪入手,提出了区域竞争力模型的全面性、均衡性、客观性、对象特殊性及数据可获性五个构造原则;依此原则并根据省域经济的特点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早期模型进行修正,构建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新模型;最后,通过对新旧模型的比较来讨论新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No.1》[1]中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比较结果,从排序、均衡性和聚类等三个角度,对除香港、澳门、台湾外的31个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揭示出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省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源自于区域经济理论,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但在理论上具有充分的依据。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看也是十分必要的。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子行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是构成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子行业竞争力从一个层面深化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以市场成长率和工业区位商为维度构建的子行业竞争力模型,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主要通过高碳出口产业、高碳战略产业、新能源与节能产业、低碳城市、碳交易等途径作用于省域竞争。省域广义低碳业竞争的核心区是低碳化的高碳出口产业、低碳化的高碳战略产业、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在低碳创新低速扩散期,省域可采取R竞争策略。从钻石模型中可找到省域打造低碳竞争优势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  &#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1):71-83
不同省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市场潜能是区域经济关联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基于企业经营行为分析的市场潜能、溢出关联及省域经济增长研究模型,揭示出市场潜能通过溢出关联影响省域经济增长的规律。然后,基于1997-2012年31个省级区域的数据,在省域经济关联的背景下,分别运用非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三种异质性市场潜能——本地市场潜能、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弱与显著性。实证表明,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驱动作用强劲,但贡献率不大;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显著;而本地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显著,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对经济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交叉项分析表明,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分别与本地市场潜能、国外市场潜能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国内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7.
不同省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市场潜能是区域经济关联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基于企业经营行为分析的市场潜能、溢出关联及省域经济增长研究模型,揭示出市场潜能通过溢出关联影响省域经济增长的规律。然后,基于1997-2012年31个省级区域的数据,在省域经济关联的背景下,分别运用非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三种异质性市场潜能———本地市场潜能、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弱与显著性。实证表明,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驱动作用强劲,但贡献率不大;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显著;而本地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对省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显著,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对经济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交叉项分析表明,周边省份市场潜能分别与本地市场潜能、国外市场潜能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国内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8.
培育产业组织是提高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WTO的框架下 ,当前一些国内学者认为我国畜牧产业将会在成本和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从长期和动态来看 ,这种优势很可能会不复存在。我国畜牧产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代表最强竞争力的跨国畜牧资本 ,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已经构成了一个从养殖到餐桌的完整的畜牧业经济体系。畜牧业经济体系中行业组织和合作组织发育不足成为当前我国畜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培育畜牧业的产业组织 ,推进畜牧业的纵向一体化 ,建立我国畜牧业各个领域的产业链体系是提高我国畜牧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统计数据,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省域高等职业教育校均规模竞争力进行统计、排名和分级,并对相关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省域高等职业教育校均规模竞争力发展趋势基本处于均衡状态,且逐步有向中间层次集中,与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在校生数量、省域人口数两个因素属于高度相关;与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省域GDP两个因素属于显著相关:与省域人均GDP属于无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本文从生态优先、经济金融、动能转换、产业支撑、以人为本5个方面构建黄河流域省域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分析黄河流域各省生态竞争力差异.研究发现,黄河流域9省生态竞争力可以划分3类,第一类生态竞争力最强,为山东省,但其生态优先指标得分最低,应加强生态保护;第二类生...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吸收、借鉴当今国际国内有关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科学成果与方法,紧密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推进江苏富民强省、“两个率先”为目的,本文概要评述了竞争力研究的已有文献,提出了地区竞争力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框架,从与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的比较中对江苏综合竞争力给予实证解析,在此基础上就提升江苏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竞争力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探讨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含义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分析企业竞争格局的基础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企业明确自己文化竞争力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强弱提供有效方法,为企业制定未来的竞争战略提供企业文化建设之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业竞争力引起国内外经济与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竞争力理论与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应用一种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模型,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产业状况、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政府和机会模型(PDM),对黑龙江省中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认为龙江中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半岛城市群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半岛城市群竞争力提高的核心问题。但是实证研究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与现有理论研究结论不符,因此必须深入剖析实证结果,并提出促进半岛城市群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竞争力对内资企业贸易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是影响内资企业贸易竞争力的显著因素,因此,必须有选择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竞争力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提高城市竞争力必须清楚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湖南省城市竞争力与综合经济实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经济实力强的城市竞争力一般也较强,同时,湖南省中心城市竞争力还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特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空间结构表现为湖南东部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强于湖南西部城市,并且两大区域的竞争力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是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未来的总体竞争力.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受到诸多制度因素的约束,包括行业准入制度、税费征收制度、融资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等.经济的发展正是在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坚持制度创新,逐步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才能使民营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实力等9个层面对福建省41个山区县市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多重共线性等分析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德化县为例,对其综合竞争力及其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历经多年发展,粤港两地贸易及物流已形成竞争之势。该文探讨了广东在“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在CEPA的制度安排下,如何通过功能性整合和制度性整合,推动粤港两地物流合作,利用相对优势错位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自然和气候环境导致安徽常遭受洪涝、干旱、冰冻等自然巨灾,给安徽省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在处理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损失方面,安徽省现行的自然灾害损失补偿制度,无法对巨灾损失进行有效补偿,特别是巨灾保险在灾害补偿制度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安徽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安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日益壮大和农业巨灾保险的实践,使得安徽已经具备了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安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安徽巨灾保险在政府建立的综合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消除巨灾损失对创建和谐安徽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