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1世纪以来,我国从经济结构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同时人口中各项结构的组成也相应有所变动,经济的转型让中国农村的一些贫困地区更加的复杂,面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发展,只有将相关战略应用与其中,改善扶贫攻坚的措施,让贫困地区与区域发展能够实现融合,全方位的实现区域性发展和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才能够让社会经济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因此此时的中国,如何将贫困彻底摆脱才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盆困人口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城镇贫困日益严峻,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术界亦作了多方面的有益探讨,现将其主要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贫困内涵及其测量方法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对贫困的理解已经超越了收入范围,即贫困不仅仅指收入低下,而且包括能力缺乏、社会排斥、健康状况差、缺乏医疗保健、缺少机会和权利等等。然而,与贫困的全方位理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所有的贫困测量还都是以收入为标准的,因此,探索一种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因素在内的贫困测量方法成为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OLS回归分析,运用Eviews软件实证检验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以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在贫困变动中的交互效应对贫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消除了绝对贫困、进行扶贫战略转型之际,可以继续分城乡或将城乡融为一体、同时在省级层面或全国层面设定相对贫困线.另外,相对贫困线可以设为收入中位数的60%或50%.因此中国在设定相对贫困线时共有8种可选方案.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分组数据,并使用著名的FGT指标,本文旨在估算这些方案下的相对贫困发生率以及消除相对贫困所需要的转移性支出,为政府进行下一轮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安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相对贫困发生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总是最高的.城乡一体下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比城乡分开时更高,这时城镇内部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低且增长缓慢;而城乡分开时,城镇内部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高且上升较快.如果完全依靠公共资源消除相对贫困,城乡一体下需要的总转移性支出要比城乡分开的高,这时城镇需要的转移性支出较小;而城乡分开时,城镇需要的转移性支出较大并超过农村.本文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在减贫战略转向相对贫困的初期可以在省级层面分城乡使用较低的、收入中位数的50%作为相对贫困线,将来可以过渡到城乡一体的和更高的相对贫困线.同时,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陈抒炀  邓伟 《中国外资》2014,(6):179-179
当前湖南省农村贫困地区存在人均收入低,人口呈现高自然增长率、高文盲比率和高总抚养比,偏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人均耕地面积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优惠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多维贫困标准进行贫困识别对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运用A-F双临界值法,对我国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将近10.9%的农户有三个以上的指标被剥夺,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家庭劳动力水平和灾难性医疗支出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度最高,是影响农户贫困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科学制定相对贫困的多维识别标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牛捷 《中国外资》2008,(11):232-23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务之及就是解决农村剩余贫困的问题,关键是是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把反贫困任务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全体农民的共同富裕,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消费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剖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确保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及农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贫困减缓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SCC-FE模型和门槛变量二元虚拟变量法,对经济发展和政府干预背景下,金融发展、结构偏差和农村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单一门槛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在不同的门槛变量下均表现为减贫效应减弱,金融效率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转变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减贫效应逐渐消失,较高政府干预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阻碍了农村贫困减缓。结合研究结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和扶持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贫困减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实现金融减贫的阈值跨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实证考察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效应发挥的财政政策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有利于减贫,但部分贫困县域的减贫效应并不显著;非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减贫效应明显高于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财政政策显著抑制了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发挥,且贫困程度越深的县域,抑制作用越大,即两者尚未形成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河池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广西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现整族脱贫做出重要指示,但今后金融如何支持农村脱贫后续发展仍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广西河池市金融精准扶贫入手,分析近五年来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农村基础设施、贫困户生产经营等取得的成效,发现存在涉农产业弱、贷款对象少、抵押担保缺、金融服务低等四方面问题,提出政企+金融合作、政策性+商业性融资方式、信贷+多类保障担保方式、贷款支持+风险防控等措施,推进金融支持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农户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6.
《新理财》2010,(7)
从潍河东岸,沿河边大道一路走过去,满眼是不亚于湿地公园的优美景色,四处飘荡的都是栗子花香。路边金色的铁艺(钢铁艺术制作)社区大门时而闪过,有的已经不能算新,但依旧擦的很亮。  相似文献   

17.
Rural Poverty: Old Challenges in New Contex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verty is still a predominantly rural phenomenon. However,the context of rural poverty has been changing across the world,with high growth in some economies and stagnation in others.Furthermore, increased openness in many economies has affectedthe specific role of agricultural growth for rural poverty reduction.This paper revisits an ‘old’ question: how does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come about if most of the poorlive in rural areas and are dependent on agriculture? What is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respect?Focusing on Sub-Saharan Africa, and using economic theory andthe available evidence, the autho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changing contexts has meant that agricultural growth is onlycrucial as an engine for growth in particular settings, morespecifically in landlocked, resource-poor countries, which areoften also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potential for agriculture.However, extensive market failures in key factor markets andlikely spatial effects give a remaining crucial role for ruraldevelopment policies, including focusing on agriculture, toassist the inclusion of the rural poor in growth and development.How to overcome these market failures remains a key issue forfurther research. JEL codes: O41, Q10, O55  相似文献   

18.
在“三农”问题逐步得到关注的今天,中国不少金融机构开始在农村地区布设ATM等自助终端设备。本文从分布、布设、使用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ATM现状,总结了对布设ATM的强烈需求,归纳了布设使用ATM的五大问题并相应提出若干对策。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将为ATM等自助服务机具带来广阔的市场;而ATM等自助服务机具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将不断优化农村的金融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农村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缓解农村贫困两种手段,在遏制农村贫困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泽库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研了泽库县两项制度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贫困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能为反贫事业提供有效思路。资本缺失是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成因;农民的物质、人文和社会关系资本缺失造成部分农民贫困,并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当前政府的工作重心要向"三农"倾斜,并坚持城乡同时发展。要转变观念构筑全面经济发展平台,注重发展质量、扩大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以尽快减少和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