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的一轮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中国企业进一步国际化带来了不少机遇。于此过程中,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方面,学者交流和跨界研究的价值空间,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不仅国际社会难以接受,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容忍。他在文章中提议,为了人类生活得更美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1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3.
我国拍卖业已于2004年12月11日对外开放。外商投资拍卖企业的政策“门槛”已然清除,对中国庞大的资产拍卖市场垂涎三尺的外资拍卖巨头将加快进入中国的脚步,中国拍卖业面临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4.
王朋  程雪 《经济论坛》1996,(12):8-9
“买壳上市”异想天开吗?王朋程雪“买壳上市”是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一种新途径。笔者在阐述其涵义、积极作用后提出几点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并勾勒出“买壳上市”的运作全过程,供有关人士参考。“中策现象”留给国人的思考是深刻的。我们的企业被外商...  相似文献   

5.
樊纲 《经济导刊》1996,(2):30-33
“企业间债务与软着陆“经济沙龙”专栏主持樊纲中国经济近几年来几个现象颇为引人注目,也颇引起一些误解,值得做些分析。首先是“企业间债务”(过去也称“三角债”)迅猛增长。仅就工业企业而论,1993年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之后,企业间债务一下子比前一年增长了1...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对企业大学深入的了解、良好的准备、完善的规划,其仓促、盲目导致了很多企业大学失去了原本应该起到的“神奇’’功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新智囊》策划的“中国商业理念转型三部曲”之二,上期封面所报道的”狼性文化的终结”是为开篇.如果说“狼性文化”更多反映了中国企业竞争文化的过去和现状,那么“和谐企业”是作为经营理念转型的方向而提出的.而我们在下期封面中将继续推出有关“企业精神及信仰”的系列报道.重点在探讨支撑经营理念转型的动力之源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翔 《经济月刊》2004,(3):76-77
中国稀土企业以联合限产提价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这种完全民间的卡特尔却遭到质疑,首先要面对的是反垄断的法律门槛。  相似文献   

9.
制造大国怎样“负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A8000是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的一种制约,是针对“血汗工厂”的“大棒”,是劳动者的“保护伞”,也是中国企业真正走向世界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笔者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国会访问。国会的官员透露,欧盟正准备和中国打两个贸易战,一个是针对中国鞋的反倾销,一个就是汽车配件的关税问题。2006年4月初,欧美共同把中国汽车关税案告到了WTO争端解决机制,汽车配件案急剧升级。该案更多具有官方性质,涉及的是关税政策,自然中国政府是案件的第一责任人,所以我们没有见到中国企业的积极反馈,案子一下子就走入了WTO似乎快了点。  相似文献   

11.
本人的文章《企业信仰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管理传播网刊登后.有读者留言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认为文中对”企业信仰”进行的定义——。企业组织对于所采取的‘营利手段’的共同的坚定信念”似有不妥.容易与企业信条、企业精神、企业口号等混淆.他认为,定义“企业信仰”还是不能离开宗教信仰这个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基石.并提出他对”企业信仰”的定义为——“企业信仰是企业法人所属的多数自然人所持有的某种宗教信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开始更多地以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并成为舆论焦点。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也引起国际舆论关注。 那么,跨国并购是否会危及所在国安全?跨国并购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并购以及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如何做到双赢?在不久前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举办的“2007(第五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与会专家和企业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会议呼吁,对跨国并购这个问题,思想的多元化是好的,但是应该避免情绪化。无论是中国公司的跨国井购,迁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跨国并购,从大的方面来说,其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过多的对于对外开放的负面声音,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不利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员工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也会严重破坏企业组织的健康。那么,中国上班一族现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呢?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www.Chinahrd.net)的一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25.05%的上班族认为自己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目前最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怎样应对入世,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中国企业目前最缺什么,却极少有人想到。 中国企业究竟最缺什么? 80年代末,企业一片呼喊缺资金。现在居民储蓄达80000亿元,利率不断降低,已达前所未有的低水平,事实上资金相对过剩。 90年代认为厂长、经理收入低,不足以激发积极性。现在实行了年薪制。而且,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改了制。  相似文献   

15.
王荣欣 《经济师》1997,(8):15-15,53
解决企业“一手硬、一手软”状况的五点思考●王荣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我国开始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墨守成规走向了全面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15日,悬在美国资产市场上空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之剑终于落下。从这一刻起,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之路因此变得昂贵且遥远。  相似文献   

17.
“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经历程朱理学、明代心学的发展,应用于当代,其核心内涵与中国铁建企业作风“说到做到”有着惊人的一致。本文就“知行合一”如何与建筑企业文化的统一进行了探讨,以此提高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信息》2006,(2):62-63
奥运营销,已经以奥运赞助的形式缓缓拉开了序幕。 由于资金和名额的限制,能够成为TOP伙伴和北京奥运赞助商的企业毕竟有限,包括国际赞助商在内总共也不超过40名。剩下的那些中国企业怎么办?他们也期望参与奥运,应该怎么办呢?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北京有50万家中小企业,分别占据国内企业、北京市企业的绝大多数。年初对国内500家企业的“商机意识”调研显示,国内企业对待奥运商机态度各不相同: 8.4%的企业认为与己无关,因为自己不是做体育产业的。 26.8%的企业消极等待当地政府布置任务,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 55.2%的企业在通过多方渠道寻找机会,但还没有打开思路,不知从何处入手。 11.6%的企业已经作好充分准备,与奥组委紧密联系,并且已经大胆出击,方案已经比较成形,但这类企业主要是开发建设性项目的大企业。 得不到奥运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资格,不熟悉奥运规则,一部分中国企业保持着继续观望的态度,想等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加入机金另外一部分则计划通过赞助赛场城市帮助自己建立与奥运的联系,事实却是他们仍然无权使用与奥运相关的任何标志,包括五环标志以及北京奥运的LOGO;还有一部分企业开始积极地寻找机会,制定自己的奥运方案,他们希望得到卓有成效的、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营销策略。中国企业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奥运营销,并借助奥运平台达成自己的战略使命呢? 为了帮助广大的中国企业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成立了“智动2008工作室”,并辟出了《智动2008》专栏。在这里,我们组织了专业的体育营销咨询顾问为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制定奥运战略,规划奥运策略,为他们解答奥运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我们还将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中国企业传播奥运相关知识;同时,《智动2008》将为众多希望投身奥运的企业提供一个良性交流平台。在这里,志同道合的管理者们将共享奥运营销的成功与失败,共品其中的苦辣酸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季小江 《经济论坛》2000,(10):36-36
一、中国企业现存的普遍弱点 面对“入世”,国内大部分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诸多弱点。一是技术力量薄弱。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属资本及资源投入型增长方式,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很低。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引进技术,改造旧的和落后的工业基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到38.7%,但这与发达国家同类指标(70%~80%)相比,差距仍很大。二是企业规模偏小。经济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其企业规模大,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实力雄厚,有比较强的规模效应,竞争优势明显。中国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都…  相似文献   

20.
傅白水 《经贸实践》2006,(11):32-34
日前,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揭晓,浙江共有89个产品榜上有名,其中新增57个,上榜总数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截至目前,浙江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累计总数已达195个,居全国第2位。以前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企业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刚性指标,而今年则开始看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自有知识产权、质量基础建设等软实力指标,像企业拥有专利数量、有无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有无博土后流动站等都列为主要指标。无疑,浙江这次在品牌榜上力拔头筹体现了浙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高。自主创新已成为浙江企业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和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