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惟邦本 [释义]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引申]民惟邦本,有时也作“民为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与守邦”的说法.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则说“民者,君之本也”.西汉的贾谊具体地指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则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屈海燕 《理论观察》2022,(8):126-130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说达到了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局面,以《彖传》和《系辞》为代表的《易传》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概念语词方面皆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庄子》的“齐物论”与《周易》的“同人卦”之齐同思想亦成为可能。“齐物论”强调破除自我中心,把人从故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透脱出来,这与“同人卦”所追求广泛地“和同于人”的理想境界无疑在齐同理路上具有一致性。但是,“齐物论”主要反映的是一种对待万物的态度,从心出发,由内而外的,是一种境界的体悟,以道观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要是从人与自然与宇宙万物的角度阐发。“同人卦”的主要精神也是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见,重视大同,不计较小异,本着大公无私的精神,以道义为基础,于异中求同,积极广泛与人和同,才能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同人卦”主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立身处世的关系,希望达到“天下为公”和“大同”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熏炉之初(文化期至春秋战国)熏炉之用与上古之馨香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尚书·酒诰》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上古祭天之礼为"禋、柴、燎",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即记许多有祭天之礼,如《甲骨文合集14337》载:"己酉上,贞燎于东母九年"。又《尚书·舜典》载:"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至于岱宗,柴。"《礼记·郊特牲》载:"天子造四方,先柴。"郑玄注云:"禋,  相似文献   

4.
鲁绣:源远流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据《尚书》记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刺绣在上古时期使用范围极小,衣绣只限帝王公卿享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的冲击,礼制统治开始衰微,刺绣便由帝王公卿的上流社会扩散到民间。当时齐鲁的织绣最为发达,齐国妇女高超的刺绣技艺已闻名全国,产品行销各地。《史记·货殖列传》上有所谓"冠带衣履天下"之称。汉代学者王充也曾在《论衡》一书中感叹道:"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说明刺绣已相当普及。汉代的统治者在一些刺绣工艺高度发展的地区还有所谓"服官"的设置,《汉书》记载:"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以后即沿袭有"鲁绣"之称。民间日用服饰品,除家庭妇  相似文献   

5.
新岳阳楼记     
一清 《环球财经》2014,(9):125-125
《新岳阳楼记》在草根的笔下出土。 《新岳阳楼记》与原《岳阳楼记》段落字数一样,均是四段结构,360个汉字。《新岳阳楼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历代帝王之所以从未拜谒岳阳楼,是因为无法面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般名句的千古镜鉴。所以“霓旌每以绕道”。因为“民忧君以祈国福”,老百姓做到了“忧国”,而“上乐玺以衷代传”,人君们却更在乎权杖在手、世代相传。所以无言以对岳阳楼下这“吞江衔山”、“皓月千里”的“洞庭一湖”之“鉴”。如是,“若果登楼面璧,竟作何言”?所以只有绕道而过,留下“独忘于岳阳楼者”的遗憾。  相似文献   

6.
吕思勉先生说过:“汉世所谓商人,实兼苞农工业家,如煮盐、开矿、种树皆农业,冶铸实工业是也,以皆自行贩卖,当时通称为商人。”吕氏不恰当地把农业的含义延伸了,但战国以来从事工商业的货殖家多兼营农业,确系不争之事实。请以《史记·货殖传》所载货殖家之事例考之: 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商人范蠡,在辅越灭吴后至齐,“耕于海隅,苦身戳为,父子治产”,“致产数十万”。后至陶,“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赀累巨万”(《史记·越世家》)。故《盐铁论·水旱》云;“陶朱为生,本末异径,一家数事,而治生之道乃备。”农商结合、多种经营是范蠡的致富之路。 战国的另一商业巨子,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爷的白圭,也是同时从事农产品购销和经营粮食生产的。“欲  相似文献   

7.
邹中棠 《中国西部》2012,(21):39-42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何以“格物致知”成为师道之本?  相似文献   

8.
《发展》2008,(2):148-148
临夏古称河州,位于甘肃南部,是黄河流域上惟一以黄河命名的地区,相传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极地。《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汇纵横、互补有无,被称为“河湟雄镇”,名列“陇上八州”之首。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河州茶马司就设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都市茶文化     
以茶为媒体的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却是在城市中因城市居民,特别是文人的参与,才逐步成为一个文化分支。这一文化分支还同城市的商业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例如,唐代正式形成茶馆就是城镇商业往来的结果。《封化闻见录》云“自邹、齐、沧、棣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东京梦华录》载:皇宫附近“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这些都说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城市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唐宋明清,直接间接地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捷 《魅力中国》2013,(22):129-129
《尚书》自古以来就以佶屈聱牙、古奥难懂著称,因此学者多据《史记》与之相关的篇章对读,以期解读上古职官典要、名物制度及先秦两汉之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但是《尚书》与《史记》也有不少相互抵牾的地方,历来就有学者对其辨析和考证。自宋昊械开始怀疑伪古文《尚书》之后,经后世学者不断努力,至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出后,孔传之伪,遂成定论。而司马贞能早识《五帝本纪》与伪孔传之异,并大胆怀疑,可谓慧眼独到。本文是笔者在将《史记.五帝本纪》与《尚书.免典》对读的过程中注重录其与伪古文《尚书》相异的部分而成,现不揣浅陋,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当年一部《胡雪岩》曾经成为中国老板创业的经典之剧,一部《围城》曾经成为中国小资们的枕边书,这都不稀奇,你可曾看到过,前两年的一部《亮剑》也成为了中国老板的必读剧。我见过不少老板,在看过电视剧后,言必称“亮剑”,大小会议上都高呼“亮剑”口号、身先士卒、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12.
思某人 《中国西部》2010,(10):142-143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讨期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古人云: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相似文献   

13.
闪光的银     
纪元前的希腊炼金术士把银看作是月亮的化身。银的梵文原意就是“明亮”之意。我国也常用银字来形容白而有光泽的东西,如银河、银杏、银幕等。这都强调了银的色泽特征,它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我国古代常把金、银、铜并列,称为“唯金三品”。战国时代成书的《尚书·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香事滥觞中华香事起于上古时期之祭祀,宋丁晋公《天香传》谓:"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享,首为馨之荐。"《尚书·舜典》对舜帝登基的一段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桎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端。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  相似文献   

15.
<正> 位于民勤绿洲东北方向的石羊河尾闾湖——白碱湖,古时称之为猪野泽。“原隰底绩,至于猪野” (《尚书·禹贡》)。这是人类对于民勤绿洲所作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大野即猪” (《尚书·禹贡》),“水所停曰猪”。(《孔传》)从字义上可知,在远古时代,这里还是一片水草丰茂、地域广阔的绿洲地区。沙井子、火石滩等处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的发现可以证明,自很早的年代起就有人类开始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治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人们,几乎概无例外地将“不患贫而患不均”这句话,当作我国古代关于经济方面的基本国策而加以肯定和宣传。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不患贫而患不均”原作“不患寡而患不均”,见于《论语·季氏》。原文为:“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  相似文献   

17.
侯燕 《现代乡镇》2012,(4):60-61
《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话:“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18.
《新财经》2010,(2):29-29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这是《管子·治国》揭示的不二法门。 “老者衣钵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是孟子朴素的仁政思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诗人杜甫振聋发聩的崇高愿望。  相似文献   

19.
赵莉 《发展》2009,(11):148-149
崇拜鸟是图腾崇拜的一种,全世界的崇拜鸟灵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都崇拜太阳鸟。在中国崇拜鸟几乎与太阳崇拜融为一体。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中,有大量的鸟纹和蛙纹。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中,发现许多双凤朝阳纹的牙雕、骨雕。同样题材南方很多地区均有发现,这与《尚书·禹贡》扬州“太阳鸟攸居”的记载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一、柴达木古代交通述略柴达木交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我国古文献中,有不少关于中原人沿丝绸之路到西域的记载,先秦时的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昆仑、流沙,如“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曰昆仑之丘”;《庄子·天地篇》有;“黄帝游乎赤水,登乎昆仑之丘”;贾谊《新书》亦有:黄帝“涉流沙,登于昆仑”,这里提到的昆仑,是一个很大的地域,都和今日南疆以至延绵到柴达木的昆仑山有关。成书于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