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显恩  周兆晴 《珠江经济》2007,197(12):74-80
本文论述了珠三角宗族制的兴起、盛行与滨海湿地农耕系统之间的关系,指出此地的宗族制因应农耕系统的需要而出现,而且,彼此间的互动促进了各自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族内经济关系的商业化、虚拟宗族等,成为珠三角宗族制的特点,其宗族制度属于变异的亚种形态.  相似文献   

2.
宋代矿冶经营方式的变革和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矿冶生产全面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矿冶业中曾同时或先后采用了劳役制、召募制、承买制三种生产经营方式,它们之间此消彼长的变革运动,对矿冶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本文拟对上述三种经营方式的变革历史作一探讨,力求揭示宋代矿冶业高度发展的内在因素。错谬之处,请加  相似文献   

3.
钟嘉妍 《黑河学刊》2011,(11):185-189
中国的宗族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渐渐形成的一种地方组织和势力,自宋朝起初具雏形,到明清时期发展至高峰,对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广泛且重要的影响。宗族文化并不是在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突然出现的,而是随着封建统治者的意志、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适应性和调节性。本文对中国宋代以来的宗族变化和发展进行研究,通过探究宗族在宋朝的萌芽发展背景、明清时期的各种宗族现象等,从而进一步确定宗族并不是由明朝所创造出来,并试图揭示社会形态变化与宗族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宗族文化作为中国历史长期演化的产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并将对农村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分析宗族文化的演化及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促使宗族文化转变、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货币流通呈现了丰富而夏杂的内容,除货币流通的基本性质外(笔者另有专文论述),宋代货币流通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的沉淀;二是货币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三是货币需要量和流通量受生产季节性影响而表现的季节性变化,货币流通速度慢。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宋代货币经济的全面理解,对认识宋代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近代安徽宗族保护族田的措施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在族田的建置、存续和侵害的不同阶段,宗族既根据不同阶段状况分别选择以乡俗、族规和国法为主要保护方法,又在各阶段和全过程中加强各方法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有机的族田保护系统,对族田进行严密有力地保护,从而使族田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货币流通呈现了丰富而夏杂的内容,除货币流通的基本性质外(笔者另有专文论述),宋代货币流通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的沉淀;二是货币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三是货币需要量和流通量受生产季节性影响而表现的季节性变化,货币流通速度慢。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宋代货币经济的全面理解,对认识宋代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很有意义。下面就对上述特点进  相似文献   

8.
汉代政府始终没有改变宗族把持地方政权的局面,致使宗族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博陵崔氏即是两汉时期强大的宗族。在此背景下成书的《四民月令》一书,从祭祀、农事的安排、宗族关系的维持等方面展现了汉代宗族的具体生活状况,同时反映了汉代地方由血缘社会向地缘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宗族法是中国封建法律的宗法性衍生物。宗族权贵利用个体小农重视宗法血缘关系、寻求自力救济的特点,适应封建社会后期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庶族地主取代豪族地主而构成地主阶级主体的历史转变,于基层社会普遍建立以血缘纽带相联结的宗族组织;同时,制定在宗族内部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宗族法,调整宗族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持宗族社会秩序,从而实现补充国家法律、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华法系特点之一是国家制定法中关于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不甚发达,而通过礼、习惯及其他规范辅助国家法律,实行对民事财产关系的调整。清代宗族法普遍具有经济职能,作为调整宗族内部经济关系的主要法律依据,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为主的江南地区,宗族法的经济职能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的视线从专注于宗派斗争转移到如何发家致富、谋求共同发展;房派之间的隔阂大为削弱,吴氏宗族凝聚力和宗族认同感得到增强。究其原因,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农村治理精英的强势引导、发展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村民民主权利的保障落实、和谐聚人的农村文化建设等都促成了吴氏宗族向现代性的转型。实现宗族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农村民主治理的运行,走出一条符合本区域本村特点的民主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宗族者,同宗同族之人也,亦即同祖之人也。《尔雅.释亲》解释说:“父之党为宗族”。由这一释义可以看出,宗族是由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一般不包括出嫁的女性)组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在封建社会时期,宗族制和宗法制是两个不同概念。宗法制原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以大宗小宗为准则、按尊卑长幼关系制定的封建伦理体制。自宗子之制废。  相似文献   

13.
族田是近代宗族活动的经济基础,为宗族各种活动提供稳定的物质和资金支持.近代是族田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近代族田的经营管理,是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浙江是近代族田最多的省份之一,而东阳又是浙江省族田数量最多的县.文章依靠大量的家谱资料和土改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近代东阳族田的经营管理问题,揭示了东阳族田在经营及其管理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宏 《魅力中国》2010,(20):230-231
佛山是一个文化经济发达的文明的古镇。明清时期,宗族制度处于成熟阶段。为维系聚族而居的移民宗族,不少富有的家族大建祠堂。佛山现存的祠堂多为清代所建,其祠堂在选址与用材上均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本文主要阐述这一时期代表性的祠堂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15.
“聚族而居”的现实决定了宗族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不排除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积极影响是不能否认的.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内涵视角,宗族对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内源式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开发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理论而言,宗族对经济学中经济不均衡发展解释乏力、经济理性假设缺陷,以及信息不完备和契约履行困境能起到解释或补充作用.宗族促进了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目标的多元化、机制的人性化、效果的优越化.因此,政府应尊重农村社区现实,利用、引导和改造宗族关系建立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族谱等文献记载,论述了珠三角宗族制因商业化而兴起,既坚持了传统宗族制的原则,又作了与商业化相适应的调整。宗族伦理为商品意识所浸染,提出“四民皆本”的新四民观。本文还以它与正统宗族制传承的典型徽州宗族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宋代政府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其集中体现在入中、买扑和召募制。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私营工商业自由竞争经营优于官府垄断经营,因此主张政府对私营工商业应因势利导,达到官民共利;从直接全面垄断到间接部分垄断,从而出现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博弈均衡,在经济上从政府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出现官商合流趋势,对封建商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徽州和珠江三角洲宗法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法制度的故乡本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起源于氏族公社,盛行于西周。尔后,虽然几经改变其形式和内容,以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但前后依然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随着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宗法制也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展。到明代以后,作为越人故地的东南地区,宗族组织反而更加盛行。得益于商业化的一些单寒家族,冲破宗法制为官宦世家所垄断的藩篱,也修坟墓祠堂,撰写族谱,置族产,按照宗法制的原则组织起来。宗族组织因而趋向民间,逐步庶民化,普及化。宗族组织也因而成为社会结构的基础,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19.
宋代民田出租的地租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租佃关系十分发达。但在当时各类田土中,何种地租形态占主导地位,史学界的意见很不一致。一种颇看影响韵意见是:“对分制在宋代以及以后租佃制时期都占统治地位”,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与之密切相关。笔者以为,在宋代,无论是官田出租或是民田出租,定额租都古主导地位。关于宋代官田的地租形态,笔者已有专文论列,本文则着重探讨民田租佃中各种地租形态所占的比重。一、劳役地租与贷币地租都比较少见宋代一些地旷人稀、生产落后的山区,人身依附关系还很强。如钱若水《太宗皇帝实录》卷78至道二年(999)8月28日条记;“巴蜀民以财力相君,每富人家役属至数千户,小民岁输租庸。”《宋史》卷304《刘师道传》记:“川陕[峡]豪民多旁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  相似文献   

20.
《发展》2012,(5):51-52
氐族是甘肃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到十六国时期,氐族成为中国历史上,也是甘肃历史上一支很活跃的政治力量。十六国时期占据了中国北方大部领土并几乎统一全国的前秦,其政权的建立者苻坚等,就是氐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