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梳理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生态建设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对生态理念进行深入剖析,并总结出生态理念与土地整治的关系以及二者综合协调的方式。论述目前我国将生态理念融入土地整治项目过程中,对生态的理解和生态景观建设的误区,最后对生态理念如何融入土地整治的全过程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生态型土地整治是我国今后土地整治项目的重点发展方向,对维护土地整治项目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生态建设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对生态理念进行深入剖析,并总结出生态理念与土地整治的关系以及二者综合协调的方式。论述目前我国将生态理念融入土地整治项目过程中,对生态的理解和生态景观建设的误区,最后对生态理念如何融入土地整治的全过程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生态型土地整治是我国今后土地整治项目的重点发展方向,对维护土地整治项目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土地整治聚焦在生态保护、开发和建设上,其核心是实现土地价值和土地生态的协同发展。上海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出现了许多破坏环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提出优化土地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崔建华 《民营科技》2014,(8):249-249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我们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也将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土地整治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通过我国当前生态文化形式下,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来对其土地整治工作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背景浙江15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土地整治是解决国土空间问题、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的更高级阶段,该项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探索农村土地整治政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影响,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加大了对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也积极投入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治理的研究和实践中,推动了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关联,综合分析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引言相较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点状”土地整治。上海自2011年起逐步探索了“面状”的土地综合整治,具体是通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增强土地整治与空间规划的紧密性,通过“田、水、路、林、村、厂”等要素在布局上的优化增强土地整治的空间逻辑性,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修复整治为内容,综合实施涉及耕地建设、村庄布局优化、郊野风貌景观提升、水-土-植被一体的生态整治等综合性整治工程,囊括生产、生活、生态并拓展延伸至乡土文化保护传承、乡村产业发展等领域,增强了土地整治空间治理模式的多元性,使得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一定时期内郊野地区从规划到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的实施工具。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推行下,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整体保护、综合治理以及系统修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文章主要阐述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具体工作任务,并探究工作要求,从而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5,(28):242-244
文章从生态工法与生态工法土地整治的概念入手,提出了生态工法在土地整治设计中的要求,并对生态工法在土地整治设计中关键技术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在推动城镇化建设时,应当将综合整治工作与生态修复机制建构工作作为现实抓手,有序推动城镇化建设,建构新型生态文明城镇.本文就我国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机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施宁菊  张楠 《价值工程》2010,29(23):68-69
江宁区汤山镇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园为目标,采用了"一区二轴三脉六园多景点"的规划结构,将园区打造成为集生态、经济、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  相似文献   

12.
伍湘 《企业技术开发》2006,25(12):100-102
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需要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红冲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8):42-42,51
"生态学"原是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现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当前人们都提倡绿色生态生活,而现代绿色生态楼宇建筑是符合了人们生活得需要。文章就绿色生态楼宇建筑应具备什么条件,应如何设计?论述了生态学的角度下得现代楼宇建筑设计,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宋翼 《价值工程》2012,31(35):40-4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城市现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居住聚落形式。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提出,以及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人们对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在居住区建设园林景观将大大的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是有助于提高民生水平,整合调节城市功能,促进和谐绿色发展的重要工程。因此,积极探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对与解决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遗憾,是当下城市发展与规划,构建和谐新城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赵昌隆  李长焕 《价值工程》2010,29(30):45-45
景观绿地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价值。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始终把绿地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尽管城市绿地规划脱胎于早期的风景园林设计,但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多种多样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6.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及提出背景;对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理论模式进行了辨析;探讨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念,即整体协调发展理念、综合要素统筹理念、有限目标理念、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理念、科学指标体系理念;指出生态园林城市实现生态化的主导途径为城市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生态化;提倡在继承、发展和保护的基础上规划生态园林城市的主体--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本文结合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开氍隋况,分析、归纨总结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存与发展依托的主要资源,几乎都面临枯竭危机。工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但同时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最大。因此,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效率,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的实践,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最有价值行为。由于这是需要全人类都积极参与才能加速并获取成功的重大社会工程,因此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规划研究直到应用实践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更广泛地参与,为此,积极构建全体国民参与的全社会和谐系统,就特别有意义。论文在简单介绍国内外资源效率与生态和谐系统发展现状后,对加强资源效率与生态和谐系统的研究、加大资源效率管理力度、构建生态和谐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全社会参与资源效率管理与生态和谐系统的构建和相关法律政策援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应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道工序”.作者将GIS技术、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理论相结合,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新区的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从而为新区的景现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