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考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缓解效果、作用机制及效果变化,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及超短期融资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可以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并可以通过影响投资人对于标的债务违约风险认定,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从而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缓解融资难题.但进一步研究显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缓解效果逐渐下降,主要在于参考实体重复创设较为普遍,且向高评级发行人集中.基于此,应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市场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提高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及认可度,扩大参考实体及标的的债务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2.
邹丽华 《青海金融》2019,(12):45-48
201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企发债融资,以修复民企融资的市场环境和重点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企化解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由此成为此轮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主要支持工具。本文分析了此轮CRMW重启发行的总体进展与主要特点,指出商业银行作为推动CRMW发行的主要创设机构,面临着风险下沉意愿有限、CRMW资本计提规则不明确以及信用风险过度集中等问题,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最后,建议今后应从市场配套制度建设、激励创设机构信用下沉、明确监管细则以及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类型等方面入手,为CRMW等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翟舒毅 《新金融》2019,(1):47-51
由于发行主体评级下调以及债券违约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增大,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显。我国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就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企业增加信用,为企业以及企业债券提供\"保险\"。尽管我国信用风险衍生品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仍需培育,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已经初步展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作用以及对各参与主体的强大吸引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将成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金融衍生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导致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本文依据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为实证方法,样本为沪深A股2011至2020十年间上市公司数据,对公司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创新投资水平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从融资约束的角度探究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影响创新投资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融资约束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企业投资行为选择的债务融资约束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Merton(1974)主张对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和负债进行评价以来,已经Kane et al.、Leland、Fries et al.、Brennan和Schwartz、Mauer和Triantis等专家通过建立模型,对投资诱因、负债到期期限、最佳投资选择、公司总价值、权益价值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得出了很多对企业  相似文献   

6.
自2018年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掣肘,造成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整体融资环境趋紧,降低了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偏好。同时,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大背景下,信用风险的发展逐步释放,并呈现出了常态化趋势。中央及监管层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配套政策和措施,通过多种手段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创造生机和活力。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国内信用衍生品发展对企业融资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和省级层面的宏观数据相结合,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地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受到信贷约束的企业会缓解其信贷约束程度,如果此类企业在本地区信贷市场上进行的借贷增加,会增加其他企业进行借贷的困难程度,此时,从地区层面来看,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会有所增强;相反,如果此类企业主要依赖于外国资本,则会减少本国信贷市场的竞争程度,从而也会降低其他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此时,地方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会有所缓解.但平均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会缓解地方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减少资本错配所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文化企业上市公司2011~2013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融资约束的度量指标,并加入投资机会和内部融资能力的代理变量,通过OLS模型回归分析其与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资机会和内源融资能力对投资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则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波  朱太辉 《金融研究》2020,481(7):134-152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向创新驱动转型,一个亟须研究厘清的关键问题是,银行业竞争如何驱动企业创新活动?本文关注银行价格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中介效应\"因果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价格竞争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并识别出以融资约束为中介渠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价格竞争不仅会提高银行的风险容忍度,直接增加R&D投资的信贷供给意愿,而且还会通过降低贷款价格和增加贷款可得性来缓解企业整体的融资约束,间接促进企业创新活动。这一机制在解除贷款利率管制之后以及在民营企业层面体现得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以及实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明确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负债融资作为企业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起着重要作用。从传统理论角度来说,负债融资一方面能引起股东—债权人冲突,从而导致公司整体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也可缓解股东—经理人冲突所引发的过度投资的行为;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负债融资同样对企业投资有这两方面影响。将传统理论与行为经济学理论相结合,采用三个模型分别从负债融资水平、负债融资期限结构以及来源结构三个方面对26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其与企业投资行为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负债融资水平与企业投资支出呈倒U形关系;短期负债增量和长期负债增量均与投资支出正相关,并且长期负债增量作用大于短期负债增量作用。商业信用增量对投资规模的影响略大于银行借款增量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价进行研究得出:(1)CRM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无风险基准利率,标的债券的风险敞口、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期限,以及CRM期限等。(2)同期国债利率和央行票据利率作为CRM的基准利率较为恰当,且模型定价对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CRM定价区分度较为合理,模型定价与CRM发行交易定价较为接近,适合我国现阶段CRM产品定价。(3)可以从完善CRM定价基础数据库、探索CRM定价无风险基础利率、创新CRM标的债券评级制度、引导CRM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优化CRM市场做市商制度等方面提出CRM定价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会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由此加大非效率投资及降低投资效率。(2)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仅对“奖优-低惩劣”薪酬契约有效。相对于非国有、高估值与制造业企业,高管薪酬粘性对国有、低估值与非制造业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3)管理者权力的提高会加剧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加剧高管权力寻租引发的薪酬补偿效应,由此稀释薪酬奖惩对业绩变动的敏感度。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会减弱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主要针对投资不足企业,对过度投资企业不显著。(4)风险承担在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高管薪酬粘性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来影响企业投资效率,“高管薪酬粘性-风险承担-企业投资效率”的传导渠道有效。  相似文献   

13.
In Belgium, financial and industrial grouping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capital in the economy. In this paper,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Belgian firms for which investment is partly financed on an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will not be subject to financing constraints to the same extent as firms which have to borrow from banks. Moreover,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firms belonging to a group, transfer internal surpluses of funds to other group members by investing in financial asse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confirms the first hypothesis, but rejects the second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4.
陈茹 《西安金融》2014,(5):71-73
本文归纳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为中小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提出发展中小企业征信体系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路径:完善中小企业征信数据库、发展规范化的中小企业征信机构、强化中小企业征信行业监管、建立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外延式城市规模扩张、粗放式发展、自然资源性融资不可持续,地方投融资平台机制的内在缺陷逐渐暴露,并将加大财政和金融风险,增加社会风险。以地方综合性金融集团为方向,通过五个步骤,转型为以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为基础的信贷、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租赁等全方位综合性金融中介服务供应商,可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differences in credit union risk profiles based on membership type and membership expansion via select employee groups (SEGs). We find that (1) occupational credit unions have a greater exposure to concentration risk, which they hedge by holding greater proportions of capital, (2) the presence of SEGs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credit union capital ratios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loan–to–share ratios, and (3) the number of SEGs and the proportion of loan delinquenci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We conclude that credit union membership expansion results in reduced concentration risk and expande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but also dilutes the informational advantages associated with tight common bond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信用风险相关理论和信用风险转移的已有研究成果,从CRT市场上信用风险本身和CRT交易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信息不对称下微观银行CRT行为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以及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和金融创新等宏观因素波动3个方面对CRT市场上信用风险传染的作用机理和生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为我国CRT市场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9-2018年19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波动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银行收入无明显周期性趋势,波动性明显高于利息净收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会加剧银行业收入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收入占比较小,投资银行业务并非造成我国银行业收入波动的主要因素。多数银行的投资银行收入与利息净收入表现为正相关性,银行难以通过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实现风险分散目的。投资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回归结果较为显著,随着投资银行收入在银行收入结构中的权重越来越大,银行多元化收入程度随之加深,银行风险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债券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债券市场已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同时我国公司信用债违约频发,违约主体几乎涵盖了全部行业,永煤AAA债券违约事件引发各方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信用债违约风险预警与防范,搭建了债券违约预警模型:一是深入分析了违约原因,提出了经济下行加剧‘债务-通缩’流动性分层导致再融资困难民企互保引发违约风险串联的观点;二是基于KLR信号分析法,以历史违约主体财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上市公司债违约预警模型,抽离出相关指标权重构成预警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三是基于预警模型,提出加强动态监测、构建债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汽车贷款业务为例,在分析影响汽车贷款客户的个人信息特征基础上,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以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贷款人的综合情况由背景资料、贷款情况、财力情况、征信情况四个方面来衡量,其中财力情况更能体现贷款人的信息特征。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和返回检验表明该模型有效地区分了客户诚信与否,进而为管理者提供风险防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