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牧区教育长期以来是青海教育的关键,自实施“两基”政策以来,尽管牧区的民族教育事业比以往有所发展和壮大,寄宿制学校教育已经成了牧区教育的抓哟形式。青海牧区深处偏远,在传统宗教文化和生计类型的影响下,其教育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不仅对青海牧区经济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青海省整体教育的发展。青海牧区民族教育落后的原因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本文章通过综合各种因素,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青海牧区教育落后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一个农牧区面积很大的多民族地区,开展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牧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全面,当然包括农村牧区,可以这么理解,没有农村牧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我们说,目前青海与沿海差距大,主要是指农村牧区与沿海差距大。西宁等城市虽与沿海有差距,所以也要赶超,但远不如农村牧区那么显著。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牧区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牧区,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是关键。这里试作以分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牧区就必须完成从土地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在畜牧业内部,草原畜牧业是土地密集型产业,舍饲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地处西北边陲的青海,与中央政权保持着一种较为独立的情态。对于青海牧区的政治存在,马步芳与中央政权博弈过程中,在暴力控制的基础上以现代性视觉注重地方秩序的治理,在其统治期内也有效地控制着青海牧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青海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央和省级财政不断增加对农村牧区学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助学政策的力度,从乡村到城镇全部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不平等的差距在缩小,农村牧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全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扩大试点地区除青南三州的五个地区基本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6.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可利用天然草场5亿多亩。2003年各类牲畜存栏2217.6万头(只)。多年来,全省各地紧紧围绕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稳定的总目标,转变经营方式,推行科学养畜,发展商品生产,畜牧业生产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 我认为,从现阶段牧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决定青海畜牧业发展的不只是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青海牧区畜牧业所以落后。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智力开发不足,劳动者。特别是牧民劳动力素质低是问题的所在。当前发展畜牧业的首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搞好牧区教育。  相似文献   

8.
《东北之窗》2012,(21):105-105
11月8日,青海首条高海拔超长公路隧道——青海西久公路拉脊山隧道全面贯通。拉脊山隧道属于高海拔地区的双洞隧道,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隧道全长超过11公里,总投资8亿多元。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空气稀薄,环境恶劣,地质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隧道工程建成后,对促进西宁与青海南部牧区的经济联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青海经济的不断发展以 及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的 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起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前农牧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增速缓慢,以及由此引发的农牧区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品市场疲软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仅关系到农村牧区小康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将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增加农牧民收入事关国民经济全局 农牧民收入是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牧区经济的“晴雨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青海作为祖国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小康的进程如何,特别是农村牧区小康的实现程度如何,是各级领导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就青海农村小康进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描述和分析,目的在于使我们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定信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促进青海农村小康的前进步伐。青海农牧小康进程评估2002年,青海全省人口528.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42.8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4.87%。可见,青海农村小康进程如何,对全省整体小康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青海深处祖国内陆,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农牧相杂,基础薄弱,贫困面大,是一个欠发达省份,与全国相比,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困难更多,任务更重,更具有特殊性。从基层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新形势下,我省各地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试点起步、示范带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物质条件,是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基础设施是社会先行资本,是经济起飞前就必须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因此,青海要实现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生态农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沃赛  梁齐 《开发研究》1990,(3):29-31
<正> 要重构青海牧区改革和发展的模式,就必须将牧区改革与发展置于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的动态过程中去考察,把改革和发展的措施、政策等这些现代系统与牧区固有的传统文化以及把现代二、三产业的发展与牧区传统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促成牧区改革与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运行。这种思路或许能够为牧区改革的深化和长期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挖掘组织资源,优化牧区组织结构全面地考察牧区改革与发展,我们就会发现,牧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组织管理系统涣散,组织功能失调的问题。“双层经营”的模式虽然在理论上成立,但在实践当中这种模式还远未构筑起来。大量的调查表明,现  相似文献   

14.
田禾 《开发研究》1987,(5):22-22
<正> 西北地区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资源。西北草原广阔、牧草肥美,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据初步统计,拥有草原面积20多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40%以上。其中新疆、青海、甘肃分别为我国六大牧区之一。新疆拥有草原面积12~14亿亩,可利用的草场面积7.6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4,是我国第二大牧区;青海有草原面积5亿亩,可利用的草场5亿多亩;甘肃有2亿多亩草原。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矿区长期稳定、维持和当地农牧民友好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需要。青海焦煤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不忘回报,通过企业帮扶,农牧民入股参与资源开发,使广大牧民群众共享资源开发成果。  相似文献   

16.
牧区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牧区发展滞后,与牧区发展研究成果不多,牧区发展研究方法单一,牧区政策农区化有重要关系。牧民增收、牧业发展、牧区和谐亟需“实践、理论、责任心”三位一体的研究成果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一是国内奶源日趋紧张,乳业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青藏高原独特无污染的环境品牌也为特色牛奶畅销国内外奠定基础。二是奶业资源丰富。青海东部农区地处我国奶牛的最佳饲养区,气候温和,饲草料丰富,省内牧区面积辽阔,草质优良,特种资源优势明显。三是奶牛适养区群众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信息灵,长期从事畜牧业生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发展差异,通常被作为经济二元性的重要体现和不发达的重要标志。一方面,青海作为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与沿海地区、甚至西部其他省区的差距继续呈拉大之势;另一方面,由于地域辽阔,省内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发育程度等差异很大,城市、农村、牧区二元、甚至三元结构突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正> 西北5省区地域辽阔,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有20多亿亩草原,全国著名的5大牧区就有甘肃、青海、新疆3个在西北。畜牧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草场、饲草、畜群和群种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西北牧区是蒙、藏、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区。畜牧业是这一地区民族经济的主要支柱。建国40多年来,这里的畜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康晨 《中国经贸》2011,(6):82-8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牧区的经济发展结构已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环境等诸多问题所引发的新能源产业逐步将风力发电行业、产业种植带进牧区,已经兴起的草原旅游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牧区经济受到以上三方面的影响而逐步进入发展瓶颈的今天,牧区旅游如何改变自己继续发展可谓是当务之急。然而,将牧区的三大产业有机的结合,互相促进,统筹规划,有助于牧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