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由于与其相应的制度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故本文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从内部产权制度、法律环境制度以及信用环境制度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防范控制信用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构筑新型金融组织体系的过程中,只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银企关系,才能切实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当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银企之间超信用的资金供给制的影响,国有企业负债过度,效益滑坡,银行不良贷款有增无减,信用风险加剧,致使社会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追根溯源,除了自身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外,银行与企业之间也有角色错位之嫌。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在融资领域内的互动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对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商业银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融资为载体,与中小企业建立起“互为市场,谋求双赢”的新型银企关系。这对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本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特点使部分区域(特别是东北区域)中小企业融资始终处于“贷款营销难”、“企业融资难”的“两难”境地。因此,改变商业银行融资策略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前达成银企共识从而实现共赢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4.
肖武 《魅力中国》2010,(35):350-350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发展,成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以银行为中心的巨大企业集团,如三菱集团,住友集团,芙蓉集团,三和集团和第一劝业银行集团。巨大企业集团的相继建立以及企业集团内部密切的银企之间的商务往来和合作关系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银企之间的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构成了战后独具日本特色的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鼓励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采用先进的内部评级法管理信用风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践与方向,建立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银企关系的“前生今世” 对于银企关系,以往人们关注的是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即企业与某个特定银行之间建立长期关系,企业从其主银行那里获得的贷款比重最大,及互相持股、资源共享等),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差点成了中国银企关系的范式。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环境与条件与日本不同,因此,曾经鼓噪一时的主银行制度并没有在中国找到其生长之空间。  相似文献   

7.
屠世超 《北方经济》2005,(12):58-59
综合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能够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总量,即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日本银企信用关系的约束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战后,基于日本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日本银企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的交易关系,其得以维系依赖于日本主银行制度与企业内在机制约束作用的双重迭加。分析表明,充分发挥作为企业主要金融援助者的银行对于企业的指导与监督作用是实现银企信用关系约束机制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边赛 《辽宁经济》2022,(10):50-53
2022年以来,辽宁省绿色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有效带动了绿色项目建设和碳减排效应。目前,辽宁省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陆续出台相关制度安排,建立起内部绿色激励和考核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逐步强化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但辽宁绿色金融领域仍存在行业竞争激烈、绿色标准不够统一、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推动银企对接和项目储备、加大政策激励、完善人才培养和专业化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操作风险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是一种古老的风险种类.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显著的特点,商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的理解、认识和管理尚处于较低水平.操作风险频繁出现,破坏力量巨大,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大命题,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融体系大变革的实施对日本区域金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提倡金融竞争与自由的方针改变了变革前日本区域金融经营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并随之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日本的金融管理部门提出了区域紧密型金融发展等对策,但仍有许多课题尚未解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高授信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处理好金融机构自身管理和支持地方经济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日本区域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银行业的历史经验显示,资产负债管理应注重导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并构建、完善管理流程与组织体制;近年来,日本银行业在运用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应对巴塞尔协议Ⅲ、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重视数据积累与整备以及合理设计系统架构和管理方法。中国银行业当前正面临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国际化问题,与日本银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所处背景非常相似,外部监管环境变化也与日本大致相同,因此,日本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历史经验对中国银行业构建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金融改革的性质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金融业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还是失去的15年的磨难,日本金融体制均扮演了主要角色。分析战后日本历次金融改革,结果表明,第一,美国主导的战后金融改革尽管发生了目标与结果的背离,但是其"吸收"、"改良"与"创建"的制度建设过程体现了改革的主导思想。第二,金融"大爆炸"是对日本战后30年金融体制的本质变革,然而,安全第一惯性思维下的错失良机,决定了这场改革依然无法摆脱高成本和不彻底的命运。第三,"金融再生"改革强化监管与治理的重拳出击对根治银行坏账的决定性效果值得肯定。但是,政府注资不能与市场优胜劣汰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局限性,使得改革最终未能实现挽救经济困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系统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三大表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最后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防范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方财政制度是地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在经历了明治初期具有过渡特点的民费财政、初步统一的地方税财政和1884年前后的进一步改革后,于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颁布后正式形成。其特点表现为:在财源分配上国税优于地方税;在支出上国政委任事务费占主要地位;在运营上实现了议会的参与。我国学者目前对日本近代的地方财政问题还很少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近代的地方自治制度,乃至战后的地方自治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洋  陈培友 《科技和产业》2007,7(9):73-75,93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是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最主要的风险形式。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因此其经营风险与生俱来,商业银行要保持稳健经营,必须加强贷款的风险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包括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在内的金融系统。本文旨在运用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技术,将市场营销中的RFM客户细分的方法运用于贷款客户信用度的分类中去,为银行贷款的风险控制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银行信贷视角,结合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背景,分析成都市中小企业面临的金融环境;然后总结成都市银行业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领域的经验;最后,本文从政策性银行作用的发挥、信贷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市场定位、银行业发展战略等四方面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韩莉  龚秀敏 《特区经济》2008,(10):94-96
20世纪90年代日本许多金融机构和银行相继破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既有汇率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也有制度性因素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因素等。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些迹象与泡沫经济破灭前后的日本相似:本币升值,国际热钱不断流入,股票价格暴涨暴跌等。我国要汲取日本的教训,防止金融机构和银行出现系统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上海的核心优势是金融市场的容量,而深圳的核心优势是拥有有竞争力、本土成长起来的一批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还发现:良好的股权结构和企业领袖魅力对深圳的银行和保险业影响很大,而证券业和基金业的业绩更多取决于管理层的风格。以后深圳应携手香港,在保持机构竞争力的同时,扩大金融市场的容量和辐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财税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优惠支持政策。本文以黑龙江省84家银行机构为样本,对小微信贷财税支持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小微信贷财税支持政策在顶层设计和具体优惠标准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对银行的激励作用有限,对银行的决策影响权重偏低。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小微信贷财税政策的支持重点和方向并调整支持方式,增强政策的系统性、简洁性和便利性,同时应从小微信贷决策、小微贷款办理和小微贷款存续三个环节完善调整小微信贷财税支持政策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