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龄老师     
刘家宝 《东宇经纬》2000,(12):39-39
小学阶段,我是在懵懂无知中稀里糊涂地游荡过来的。那时,我随口吟出的一首诗在同学中广为传诵:“我是小学生,学习不认真。上课不吭声,课后惹纷争;作业不去做,考试尽出错。调皮又淘气,老师干着急。”透过这篇对当时情况真实写照的“大作”,再加上我走路猴窜样的架势和一走三甩的长发,大家不难想像我是一个怎样令老师们头疼的孩子了。然而,  相似文献   

2.
张永灵 《魅力中国》2013,(10):258-258
大学毕业后,我当了一名教师,刚开始只觉得一片茫然,然而一段时间后,我从忐忑到镇静,我从平常的课堂中收获了淡淡的喜悦。下面我谈谈我的课堂妙招。  相似文献   

3.
林彩红 《魅力中国》2010,(33):342-342
毕业十年,工作十年,面对目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我可以这样形容我们现在的状况:“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最终的结果是:“高耗低效”。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在下面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课堂充实,教师也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恰恰是低效教学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邹荣强 《东宇经纬》2000,(10):26-27
80年代末,一位教初中语的老师告诉我,初中言要大幅度降低要求。当时我教高中语,所以没在意。没过多久,我却明显地感到,我所接手的高一新生,与以前的大不相同。以前的学生只要语好,言是绝对不会差的。而后来的学生,有许多人作好。现代阅读也不错,字也写得漂亮,学习态度更是一流,可是一遇到言就“纷纷落马”。  相似文献   

5.
程建珠 《魅力中国》2013,(5):160-160
下面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谈我是怎样立足能力培养,如何具体实施并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的。  相似文献   

6.
罗杰 《魅力中国》2009,(9):123-123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丰富知识,发挥创造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雅琴 《魅力中国》2010,(18):116-1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夏剑红 《魅力中国》2013,(10):132-132
在二十年的生物教学中,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较少的时间让学生取得较好的生物考试成绩,也就是要做到少时高效,以下的几种方法就是我所作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孟样华 《魅力中国》2011,(10):69-69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倍感作文教学的艰辛和困难。初中生疏于写作,害怕写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感到生活平常,无东西可写,或心中有话不知道从何说起。每次写作不是随心草就,就是应付了事,或者抄写书报,哗众取宠,真正能够写出点内容.写出点文采的实在很少。事实上学生心中并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去发掘。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变老师“逼”我写,为我要自己写;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敢于表达,并且有创意有个性地去表达呢?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陈延领 《魅力中国》2010,(25):245-24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常进行的作文课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学生作文,指导方法得当,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方法得当了,缺少积累,又往往是“无米下炊”,所以我在指导作文教学时,采取让学生平常积累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指导学生收集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黄惠珍 《魅力中国》2013,(34):129-129
由于现行初中班级里学生数较多,分层教学有其困难之处,怎样才能发挥分层教学的功能,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初中执教数学循环教学,而我们年级的备课组多年来一直重视分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我的具体策略是重视并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层次和环节。以确保课堂的有效教学,更好地落实分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在听课和分析课时常常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么贫乏、平淡而又刻板?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往往缺乏儿童自己的、生动的思想?于是,我开始记录学生的回答,分析他们的词汇量、言语的逻辑性和修辞成分。我发现,学生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鲜明的表象、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张春红 《东宇经纬》2000,(10):17-17
在暑假后刚开学的一节说话课上,我让学生们谈谈“愉快的一天”。平时说话能力很强有“小八哥”之称的顾雨舟,这次却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直到点她的名,她才慢慢站起来,说道:“暑假里我一直呆在家里,一点没意思,没什么愉快!”说完就坐下了。我顿时呆住了,马上又叫了一个表达能力也很强的同学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李秋薇 《魅力中国》2013,(31):228-228
回想平时的实际教学,我利用学习到的先进的理念和前沿的思想,力求做到和孩子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我下了很大的功夫,也从中体会到了教学带给我的很大乐趣和愉悦。下面就谈谈我在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王丹 《魅力中国》2013,(23):154-154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提高,逐渐推动探究教学,那么,我来说说我的认识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方式,将现行教材作为基本的探讨内容,让学生通过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  相似文献   

16.
记忆深处永远铭刻着两件初为人师时的往事。当我心烦意乱时,它提醒我镇静;当我意志松懈时,它令我振奋。  相似文献   

17.
潘娟 《魅力中国》2009,(5):138-138
我有这样一个习惯,无论遇到多么烦恼的事,当我走进课堂时,总是给学生以微笑,上课时总是精神饱满,慷慨激扬,有时还穿插一些幽默故事,所以,我的学生总喜欢听我的课,上课时注意力也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8.
张智成 《魅力中国》2013,(16):152-152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金良 《魅力中国》2013,(13):226-226
一个个年轻的梦,从这里开始起飞。从母校走出的艺术人才,用精湛的技艺舞动激情,用青春的心灵放飞梦想,让鲜花围聚,让掌声不息,让奖杯闪亮,让辉煌与奇迹在成功的舞台上一次次呈现!音乐,是大家喜欢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课也应该是学生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关键还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曾经我被学生气得大哭一场,觉得这些学生真是不可救药。可是渐渐的,他们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终于决定下工夫,不放过每个学生,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集体合作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也没有辜负我对他们的一片期望。在多年的课堂器乐教学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路子,现在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