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扶贫资金的治理关系到扶贫的效率和效果,近年党和政府扶贫投入力度加大,如何抓住契机,用足用活有限的扶贫资金,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是一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互助资金"的实施背景 安徽省财政扶贫互助资金,最初起源于1998-2003年在霍山县实施的中荷扶贫项目.该项目借鉴了国际扶贫工作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成果,通过筹措社区基金,为"造血式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探索的一条新路.2006年财政部在全国14个省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以下简称"互助资金")试点.  相似文献   

3.
贫困村互助资金这种新型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推进了贫困村经济增长和贫困农户家庭收入增加,以经济为纽带促进了新型农村治理结构的构建.同时,扶贫互助社资金总额偏小,点多面宽、互助社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互助资金的监管,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不断创新扶贫模式,适时调整相关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4.
政府扶贫资金投入方式与扶贫绩效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我国扶贫资金的来源结构上看,政府扶贫资金占绝大部分和绝对比重.本文通过政府扶贫资金及其具体投向对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及其比例的回归分析,从而来考察我国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的绩效,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经半年多时间在扶贫第一线上的调查研究,了解到长汀县新桥乡在扶贫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个人建议.1.扶贫资金的政策性与农业银行经济效益间的矛盾.扶贫资金是国家用来支持贫困山区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的,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山区人民的关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这个政策性就是扶贫资金只能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和脱贫致富,并且要尽快地把扶贫资金发放下去.一般说来,由于贫困户素质相对较差,这就使扶贫资金产生的效益相对于农行正常贷款的效益低,从  相似文献   

6.
互助资金是在借鉴国际和民间组织信贷扶贫模式的基础上,近几年由扶贫和财政部门共同利用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支持贫困农户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它既是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足的问题。它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以村民自愿缴纳一定数额的互助金为依托,以其他资金为补充,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原则,在行政村内组建扶贫互助社,设立生产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农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是扶贫开发的新机制,是改变扶贫资金一次投入为重复利用的新模式。2005年首先在四川省试点,2006年确定14个中西部省区试点,2007年扩大到有扶贫任务的所有省份。  相似文献   

7.
为了缓解以及消除贫穷,进一步实现全国人民的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是政府和人民所肩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农村的扶贫战略的开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因素,之中尤其关键的是农村扶贫资金的运行和使用,也成为探讨和评估扶贫资金绩效的最直白的方法.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相继发布山西省水利厅山西省"十三五"水利扶贫专项规划工作招标公告.本文就以农村水利扶贫为出发点,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关键,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2017,(15)
水利精准扶贫是我国实现2020年全员脱贫目标的关键一环。加大加强水利精准扶贫绩效审计可以有效助力水利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施的背景,分析了目前水利资金精准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水利资金精准扶贫审计的措施:以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进行水利资金精准扶贫审计、积极开展水利资金绩效审计、建立水利扶贫审计数据库。这些措施将有效降低水利资金精准扶贫审计的风险,实现水利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9.
财政扶贫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扶贫的基本措施和物质基础,也是财政支持"三农"的重要内容.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时期,努力创新扶贫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扶贫开发成效,把农村广大贫困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更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扶贫资金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老区专项贷款和行社各项支农资金,即银行信贷资金;第二类是财政部门用于扶贫的治穷资金、发展资金、农业税返回,即财政扶贫资金;第三类是有关部门和有些单位以捐助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