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     
《新经济》2013,(12):20
朱光耀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2013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要高度关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和力度,防止流动性资本的大进大出给资本市场带来剧烈的波动。"如果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推高通货膨胀,进而影响本国货币的规律,这就违反了20国集团(G20)关于反对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政策共识。"谈到国内的流动性,朱光耀说,中国现在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超  相似文献   

2.
彭彬  陆亚琴 《新经济》2014,(14):46-47
在主要经济体货币竞争性贬值风险加大,国内政策对增长减速的容忍度增加的双重背景下,外汇制度的改革将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便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两种极端汇率制度下投机性货币攻击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比较,验证了一国受到货币的投机性攻击时,浮动汇率制优于固定汇率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试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002年以来,人民币出现了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在国际美元贬值和国内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这一货币现象得到了强化。当然,这一货币现象是实际经济运行的反映。主要线索是,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强势增长,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带来巨额外汇储备,并进而推动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当汇率和资本流动都受到管制时,压抑的对外升值趋势会成为对内贬值的直接原因。而对内贬值的概念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PI上涨,而是包括资产价格膨胀在内的广义通货膨胀。这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都是一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近来,日元的大幅度贬值再度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竞争性贬值或“货币战”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人民币汇率的"不对称",如何在"不对称"中找到平衡点、对称点,对央行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也是当下货币政策走向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正当全球市场空前关注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之时。2月13日就市场最关心的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及数字货币等焦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谈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贬值压力时,他表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事实上有所升值,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他强调,浮动汇率机制必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资本视角看,中国流动性过剩是全球国际资本流入和国内政策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是在全球资本流动过剩环境下,国内货币迷失和货币政策目标不明导致的资本流动性沉淀。为应对流动性过剩,我国要利用全球资本流动疏通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创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卢岚  邓雄 《财经科学》2008,(7):7-15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格局,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在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之下,由于国内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等因素,导致人民币在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贬值的压力正不断加大,而这一货币现象在我国出现,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乃至宏现调控都将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8.
今年上半年货币流动性闸门先松后收,社会资金成本总体下行,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人民币贬值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减轻.下半年通胀压力对货币政策宽松的约束将减弱,但政策宽松空间受到金融风险和企业债务风险暴露、人民币贬值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出等风险因素制约.我国货币政策要综合权衡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多个政策目标,未来应更审慎、更偏中性.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监管以及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IFM(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对中国而言,这是其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舞台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关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提升.对此,在当下很多媒体的报道下,大家认为这一事件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了,直接减少了货币兑换的麻烦和成本等.这一想法是对于人民币"入篮"的一种误解.人民币加入SDR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这次加入只是人民币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并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其他"入篮"货币相差甚远,尽管长期影响积极正面,但短期仍有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会加大国内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对此,我们应理性的去看待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SVAR的框架考察了紧缩性货币冲击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传导及其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冲击导致贸易部门产出的下降快于、且在早期大于非贸易部门产出的下降。贸易部门对货币冲击的响应更加敏感。同时发现了Sims(1992)所说的"汇率和价格之谜"现象。针对汇率渠道的反事实实验表明,汇率渠道受到货币政策变量和非货币政策变量的不对称性影响。紧缩性货币政策变量使得汇率升值,产出下降;而非货币政策变量则使得汇率贬值,产出上升。汇率渠道的净效应对两个部门的产出下降起抵消作用。分析印证了Sims(1992)对"汇率和价格之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美联储启动加息预期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货币汇率出现了较为剧烈的波动,关于货币政策规则中考虑汇率目标的争论增多。本文使用小型开放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采取不同汇率目标权重货币政策规则时的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加息政策将使得我国产出减少、失业增加、通胀增加、汇率贬值。随着货币政策规则中汇率目标权重的增加,国内产出下降幅度扩大、失业增加幅度扩大、通胀增加幅度缩小、汇率贬值幅度缩小。此外,货币政策规则中考虑汇率目标也进一步削弱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具体的货币政策实践中,货币当局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产出、就业、通胀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重要性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货币-物价与货币-汇率运行明显不符合经济学常理,均出现严重背离.研究显示,美国货币-物价背离的根本原因在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生缺陷争持续恶化的金融生态,导致美联储投放的流动性被囤积、空转争外溢,无法抬升通胀水平.美国货币-汇率运行背离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外债务扩张形成的美元需求和打压欧元导致的欧元贬值.美国货币-物价运行的背离说明,如果缺乏导流机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实现政策目标,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附带导流机制的中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优于美国的重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货币-汇率运行的背离说明,美元仍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会采用常规和非常规的措施,以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鑫 《时代经贸》2010,(20):64-64
2010年10月4日,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汇率当天进一步攀升,从而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导致全球经济震荡。本文试图从美元历史的发展进程,来探究美元地位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14日,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汇率当天进一步攀升,从而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导致全球经济震荡.本文试图从美元历史的发展进程,来探究美元地位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征 《当代经济》2009,(22):10-11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显著特征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在金融交易、衍生品交易、贸易计价、官方储备和作为锚货币方面,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欧盟、东亚等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美国"双赤字"的巨额累积、美元的长期贬值,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安排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美元本位下美元汇率的变动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针对美元贬值不可避免的事实,指出了美元贬值将导致全球金融动荡,提出了东亚经济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与疏通: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否畅通.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将货币供给转化为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近几年来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形成的货币供给增量在银行信贷传导渠道与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中发生了"吸附"与"沉淀",导致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和实施效果远不尽如人意.要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必须抑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货币"吸附"与"沉淀".  相似文献   

18.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元辉  杨永光 《经济师》2001,(7):29-30,79
文章从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入手 ,提出国内货币政策运行机制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必须结合进行 ,以及汇率和利率政策的搭配问题。提出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将固定汇率制转变到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上来 ,逐步加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加强我国货币市场建设 ,完善对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波动的冲销手段。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因素之一,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研究不仅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物价上升,通货膨胀严重。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在加快,中国M2/GDP比率屡创新高。目前国内的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通胀压力较大。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五年来国内M1与CPI的因果关系后,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全球数字货币交易和使用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在私人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国际合作三方面制定了系统的发展策略。从政策目标看,日本的国内数字货币政策强调发展,国际数字货币政策意在安全,而国际上追求安全也是为国内发展提供保障。从政策内容看,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日本在国内采取了重私人数字货币、慎央行数字货币的策略;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日本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发达国家之间的央行数字货币合作,以弥补国内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制约。在政策协调方面,日本在本国领先的私人数字货币领域采取国内国际互补性策略,在本国慎重的央行数字货币领域采取国内国际替代性策略。参考日本数字货币发展策略,中国在发展数字货币时可考虑充分调动国内私营部门的创新作用,促进国际央行数字货币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加强国内国际数字货币之间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