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吕雁琴 《经济师》2003,(2):64-64,66
现代科技革命已经席卷全球。面对新的严峻挑战 ,要加快我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必须确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并进 ;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以人口为中心 ,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农民非农化"+"农民工市民化"为基本路径的"两步转移"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模式,制造了同城不同权的公民权利壁垒,导致了虚假城镇化率,限制了内需的扩大,影响了城市活力。从根源上看,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创新依然嵌入于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利益与制度格局。为此,作者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摊机制,强化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投入;三是强化输入地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创新农业转移人口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流转机制,切实保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权益;五是加快推进户籍、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配套改革,构建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刘武朝 《经济论坛》2004,(13):26-27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末人类全面认真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因素和矛盾,从而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农业的持久和永续发展,满足人们的基本食物需要。近年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矛盾,这就需要研究可持续农业涉及的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省情探索我省可持续农业战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业产业化在指标数据上表现出较差的可持续性,这些指标包括农村人口中的恩格尔系数、农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例、农村经济中的非农活动收入、农村劳动力人口中从事非农劳动的数量、农业种植结构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改善可持续性需要找准途径,即在依托国家农业补贴的基础上,狠抓农业招商引资,着重借力于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依靠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依靠农业专业组织,形成市场合力,提高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等。  相似文献   

5.
地震改变了灾区的地貌特征,农业生产所需的基础生产资料缺失,为缓解人地紧张局面,有效的途径是推动灾后农业人口向城镇、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人口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正>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在不同区域、产业之间的流动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80%的人口在农村生活和就业,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瓶颈。因此,充分认识到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对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口流动战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口流动的形式与途径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是落后的国民经济的一大基本特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农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效 率的迅速提高,一方面农业中出现 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城 市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对劳动力呈 现出越来越多的需求。与此同时, 经济的发展又提高了国内市场一 体化程度,使得劳动力在不同产 业、个同区域间的流动与配置成为 可能和趋势。因此,人口流动的形 式与途径基本上可以归纳以下几 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1·以城市化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途径。通过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吸纳出来,转移出来的农业人口,通过职业的转换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城市准入的门槛,允许和鼓励这部分人口在城市里定居下来,切断他们与农村和土地的脐带关系;在大  相似文献   

8.
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吸纳和农村内部转移;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企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从农村、农业、农民开始起步跋涉的。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人类扬弃农业、走出农村、摆脱农民,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时代特征,标志着新的经济模式对旧的经济模式的置换。在目前的工业化国家,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在10%以下,而城市人口在各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都在60%以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如何转移,已日益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我们制定长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城镇就业问题,而且要探讨由于靠政策、靠科学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与途径。(一)人口城市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移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21年仅21%,1980年上升到42.4%;预测2000年城市(镇)人口将达到52%左右。但目前世界各国城乡人口的比例相差悬殊,据1980年统计,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平均占69%(其中,英国占88.3%、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人口迁移一般理论,根据中国实际和甘肃省情,确定了影响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四个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个人素质、社会制度和文化心理,进一步将这四个因素分解成13个具体指标,应用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与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措施: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加快户籍政策的落实;强化各级政府职责,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需的主要公共成本;不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与文化适应能力;加强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人文关怀;用市场运作、政府主导的方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减少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2.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强 《经济师》2003,(1):185-186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方兴未艾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究其根源在于产业化经营是一种新的农业经营理念 ,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代表了农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努力培植、牢固树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理念 ,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途径与模式 ,以尽早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熊宁  朱捷 《经济地理》2005,25(6):864-867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章建立农业增长方式模型,评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状况。通过分析农业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弹性系数和农业产出增长集约度的变化来证实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农业增长的源泉。从资源配置的矛盾中分析农业发展的前景。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视角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发展条件下对农业的一种新的认识,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虽然都市农业发展的模式很丰富了,但是就目前而言还处于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种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发展模式也较为简单.本文结合成都休闲农业现状研究,提出了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的措施和途径,为成都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农村经济目前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但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面临新的发展,必须在宏观经济指导下,对农业结构继续加以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使全省绝大多数农民稳步进入小康,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工农业观代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这是一切工业化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很大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现代化、也不能避免这个过程,但这一转移将有我国自己的特点。本文着重研究我国农业剩余人口转移的特殊道路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农业剩余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在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但是农业的现代化不能只单纯依赖农业本身,必须寻找新的动力源。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看,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与思路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思辨,提出了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推动龙头企业角色转换,变收购商为解决方案提供商;由扶持加工项目向补贴服务转型,拓宽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渠道;以服务驱动链网、链群整合,抓住产业链"两端"和"两翼";重塑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终端专业化;在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推广服务企业引领的农业产业链重塑。  相似文献   

18.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对于人口转变的阶段性变化从而人口发展动态缺乏一致性认识,以及对于人口红利在二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不同看法,常常导致学者们在经济发展阶段判断上的分歧。本文从理论上尝试揭示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发展的一致关系,即两个过程具有共同的起点、相关和相似的阶段特征、甚至重合的变化过程;进而利用人口预测结果等经验材料,论证和检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判断。本文还指出,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尽早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是缩小"未富先老"缺口的关键和唯一途径。为此,本文就挖掘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潜力、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条件,以及依靠转变发展方式获得新的经济增长源泉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世纪,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机制;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最新的研究动向与成果,按照区域分割和城乡分割相结合的双重视角,探讨外来农业人口、外来城市人口、本地农业人口和本地城市人口在卫生服务利用上的差异。城乡分割主要是"遗产性"的影响,表现为外来人口内部的农业(户籍)人口与非农业(户籍)人口在流入地卫生服务利用上的差距;区域分割的影响显著,表现为两个外来人口群体与本地人口之间在获取城市卫生服务上的差距。外来农业人口受区域分割和城乡分割的双重影响,处于研究群体的最底层,使用私人诊所和在家接生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