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说,2009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飚升,住房销售快速增长,基本上是国内银行无限的信贷扩张结果.如果国内银行个人信贷增长与房地产信贷增长的这种格局不改变,国内无论采取何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高房价要得到遏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得到迅速扩张,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比重逐年增长。由于个人住房贷款是一种中长期消费信贷,具有贷款期限长、零售性和分期偿还的特点,在其具体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多潜在风险,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保证此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重点就当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2010,(5):90-90
只有全面地调整与改善当前存在缺陷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房贷的风险,保证国内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积极培育大众房地产市场,是当前政府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具有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特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是房地产市场局部扭曲与出现部分泡沫的主要原因。在各地高房价下隐藏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形势下,抑制房地产贷款强劲增长态势,限制炒房,压缩暴利,是控制房地产风险与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房价稳中有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保持房地产业的长期繁荣。  相似文献   

5.
季红  刘畅 《经济导刊》2003,(7):22-32
中国人民银行6月13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以及土地储备贷款做出了新的规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房地产商说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房地产业的发展没有金融的支持是不可行的,但市场中的供需双方若完全依赖于单一银行渠道的支持,全部风险都将成为银行的风险。我们认为,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仅仅依靠政策性金融支持或者商业银行信贷都不能解决房地产商和广大购房者的资金瓶颈。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开放房地产金融市场,让市场拥有更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变孤军作战为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6.
党凯 《当代经济》2016,(6):119-120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银行信贷规模持续增长,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高房价已经吞噬了居民储蓄毕生心血甚至是几代人的财富.高房价等因素产生的风险也在不断的集聚,公众更加关注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由于我国现在金融体系仍处于改革时期,各项制度、金融结构、资源配置功能仍不完善的阶段,尤其需要注意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高房价的生成机理与抑制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雄虎 《技术经济》2005,24(7):8-12
城镇高房价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本文从市场化房地产价格的生成机制,房地产商品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房价高低的评判标淮,高房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几方面讨论了我国的房地产现状,提出了抑制高房价,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个人住房贷款因其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明显、盈利性良好而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广泛重视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随着贷款回收期限的延伸、贷款规模的扩大,再加上外部政策、房地产市场、借款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风险也开始显现并成胁到银行的贷款安全.本文主要就当前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表现形式,对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进行了初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开发商两部门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信贷约束对住宅市场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银行信贷对住宅消费和住宅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信贷约束是当前房价增幅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个人住房贷款对居民住宅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影响居民住宅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大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远远超过了国内居民的承受能力,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泡沫,房地产业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以高房价为研究起点,分析了高房价反映出房地产业结构性失衡的机理。进一步通过高房价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房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房价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对住房的需求十分旺盛,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贷款的投放不断增大,商品房价格也因此大幅攀升,部分地区出现了投资过热、地价和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现象,未来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扩张反而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在此环境下,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防范对策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一年多宏观调控的我国房地产市场,当前已经出现了新变化。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高房价开始松动,但房价总体还处于高位。同时,前期过剩的流动性积累的社会资金,仍使房地产投资投机存在冲动,形式的复杂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银行信贷集中模型表明银行具有扩大房地产信贷的动力,但银行的乐观主义以及对嵌在无追索权的抵押贷款中的看涨期权的低估,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并超过基础价格。房地产价格波动导致银行脆弱性加强,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信心危机和"信贷紧缩——不良贷款"陷阱。国际经验表明,银行信贷扩张带来很大风险。我国的经验也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膨胀很大程度上是银行信贷的支持,这种共生性导致银行风险的积聚。我国部分地区商业银行已经凸现房地产不良贷款加快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吴文杰 《经济师》2010,(7):188-189
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处于新一轮调整之中,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日益凸显,文章关注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主要风险,并提出银行的应对策略:实行房地产信贷总量控制和严格客户、项目分类管理;坚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封闭管理,严防信贷资金挪用;完善房地产贷款风险监控机制和加强抵押品价值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王凯  王海丞  白福新 《时代经贸》2011,(12):181-181,218
本文从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市场出发,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银行和房地产企业的信贷博弈模型,分析其博弈过程,阐释房地产市场繁荣与萧条的银行信贷的作用,并就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市场出发,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银行和房地产企业的信贷博弈模型,分析其博弈过程,阐释房地产市场繁荣与萧条的银行信贷的作用,并就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朝勋 《经济论坛》2004,(20):48-49
从2003年以来,投资增长过快、信贷增长过快、物价增长过快,早已是国内热烈讨论的事情。温家宝总理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国的“十大暴利行业”之一的房地产业从2003年开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片火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1996-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大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波动,将导致房地产投资剧烈波动,但房地产投资波动将引起经济增长较小波动。第二,房地产购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房地产开发投资;信贷对开发商比对购房者更重要。第三,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大于房地产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一旦经济增长下跌,将导致房地产信贷严重萎缩。第四,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房地产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大于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因此,一旦经济下滑,将严重压缩房地产信贷规模,但对房地产投资影响较小。第五,房价对房地产信贷影响大于经济增长和利率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一旦房价下跌,房地产信贷将严重萎缩,从而可能引发违约风险和房地产金融危机。为此,政府更应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9.
于泓飞 《经济师》2012,(1):74-75
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早有相关研究,但就近期的数据却少有分析,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采用Carey模型和多元素协整检验分析论证了我国银行信贷扩张在近些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程中对其的推动作用,高房价的调控应严把信贷关.  相似文献   

20.
2012—2015年期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能否实现的关键时期。作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深远的房地产业,从2001年到2010年在经历了持续近十年的高速上涨后,与中国低收入相比的高房价形成了严重失衡态势。2011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国十条"、"限购令"等严厉的调控政策,一方面起到压制商品房过快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各类保障房的建设力度,让房地产价格由政策调控尽快回归到市场调控的健康发展轨道上来。但是,在国际、国内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影响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终走向何方很难形成定论。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对2012至2015年的中国房地产走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