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的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本文揭示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的难点,进而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小康建设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陆德明  王必达 《经济地理》2002,22(5):550-553,558
文章认为,我国西部地区尽管因相对落后而成“后发优势”,但在转型期受区域外生变量及内生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后发优势”难以发挥,追赶目标难以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就需要排除各种困挠,这不仅要依赖于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支持与驱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西部地区自身要寻找、创造和改进吸纳各种发展要素以及形成内生技术资源的领域、渠道、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取的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效果较好,在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造成货币政策效果存在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所导致的东西部货币需求构成的差异,以及东西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金融业发达程度的差异、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贫力度,尽快使西部人口走上小康和富裕之路;大力发展西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培育西部金融市场,完善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西部实行差异化的货币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4.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确定的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在西部地区。在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既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要确保西部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西部地区全面小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以国家2008年制定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为评价体系,进行预测建模,对广西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小康目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预测与对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欠发达地区制度创新的后发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欠发达地区在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市场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等领域具有制度和体制创新的后发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盛国滨 《经济师》2005,(6):274-275
中国未来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必然离不开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进程。青海的综合城镇化水平指数为37.54 % ,位居全国第2 5位,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 .5 % ,民族成分复杂,严重地制约着青海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是青海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东部地区已经呈现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气息,经济也在高速的发展中,但是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中国的西部地区相比于东部地区,先天性的欠缺地理上的优势,发展也极其的缓慢,但是生态还保存的比较完好,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放的政策支持下,带动了西部的发展,在西部的某些大城市甚至还有赶超东部的势头,但是不可忽视的现象是,西部的农村还是很落后的,有些媒体对于这一现象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让大家把更多的关注度投向这个西部弱势的群体,在政策支持下,如何在承接东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发展更多的产业链,让西部农村的人民生活走上小康将会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的小康建设,而农村小康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客就是提高农民收入,使广大的农民群众富裕起来.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预计需要20年时间。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过大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这两大差距又集中表现在我国的最不发达地区——西部农村。如果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那么,西部农村就是难点中的难点。由于西部农村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遇到比东部和中部农村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在农民收入、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是构成影响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是要大力提高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以此推动我国小康、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较慢的西部农村,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的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整治机制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黄文清  张俊飚 《经济地理》2008,28(4):656-660
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所需期限的长短.文章通过构建西部产业结构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了西部地区构建起较为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时间大概在2017年左右,西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阶段的时间大概也在2017年.由此得出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发展所需时长在10年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章泽武 《当代经济》2007,(9):102-103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是要大力提高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以此推动我国小康、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较慢的西部农村,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的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整治机制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佳,数量严重滞后于东部及中部地区。由于西部地区改革滞后,“规模就是效益”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各级部门长期以来按企业成分、规模定政策,中小企业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和转化工作等方面普遍存在税费过多、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得到公平待遇。政策的不公直接导致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规模小,效益低,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16%,远远低于东部的42%,中部的38%。  相似文献   

15.
荣庆 《经济师》2007,(3):262-262,266
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政策性银行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中地位和作用的定位问题,提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曾海鹰 《经济师》2005,(6):127-129
文章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说明机遇和政策可优化一个地区的资源配置。中国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计划和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时期正遇上了这样的机遇,只要政策运用得当,利用FDI(外商直接投资)来配置西部资源,促进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文章同时提出了西部地区吸引FDI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后发优势理论已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一个重点,但对于民族地区如何利用该理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得还不多.本文以永顺县作为个案研究,分析了永顺县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这不仅对于加快湘西开发和促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后发优势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年我国基本步入小康社会 ,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但要认识到在我们基本实现小康的同时 ,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地处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省 ,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必须立足云南实际 ,创新观念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的重要保障。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有着明显差距,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方面也与东部地区有所不同。文章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西部地区市政基础建设的水平及其融资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何鹏 《时代经贸》2013,(24):188-188,190
西部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作为跨世纪的宏伟战略,其重要性既体现在经济上,又体现在政治上。要充分发挥西部开发战略的作用,促进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平衡,选择正确的经济增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选择正确的经济增长点,除了要充分了解西部地区目前面临的发展环境和背景之外,还要有正确的思路,坚持正确的原则。本文分析了西部开发中经济增长点选择的市场取向原则、后发优势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