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文把后现代主义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旨在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出现的一股具有广泛世界性影响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它继承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化思想并得以发展延伸;也对现代主义实行反叛和决裂,了解后现代主义时代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是人类历史的一次断裂或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帮助读者正确解读后现代主义时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盛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当代的思想文化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解决的对策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正确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徐文婷 《理论观察》2014,(2):151-15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随着全球化以及东西方交流的广泛深入而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正确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熠瑆  林婧  吴细玲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115-117,13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传入中国,对大学生这个最敏感社会群体的政治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政治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等问题。针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高校要在分析后现代主义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反思与解构: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新兴的文化思潮和思维方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后现代公共行政范式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批判与反思。当然,这固然有后现代主义先天的质疑和否定本性之故,不过现代公共行政的种种危机更是其受到冲击与挑战的内在原因。面临后现代社会的重重压力,公共行政进行后现代重构成为其获得新的合法性的唯一方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梁磊 《魅力中国》2010,(31):193-194
后现代文化能够用人道的、符合人们意愿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同时又保持与传统的平衡。当今社会,社会的大变革、信息渗透力的增强、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为后现代文化与不同文化形态的交流与对接提供了条件。特别是饮料包装主要消费者为年轻群体,符合后现代主义的反叛、个性的思想。受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饮料包装设计一反现代主义设计简洁理性、功能至上的原则,强调设计的装饰性,主张从传统文化或流行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把不同学科、不同时空的元素进行拼贴与融合,使之成为或有历史文化内涵、或有新的其他因素的综合形式,蕴涵着特定时代的历史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7.
黄筱筱 《魅力中国》2010,(6):197-197,173
后现代主义教育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它为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后现代主义的登场掀起的巨大思潮,直接冲击着现代主义的课堂教学,是在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过程观、师生观及评价观的反思、批评和解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现行的英语教学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观出发,浅谈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是觉醒与超越文化的完美体现。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叛觉醒后,熟练地运用人性化、多元化和文化装饰主义以及新旧糅合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段,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超越性的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负面影响主要是易导致悲观人生态度、易导致形成利己主义、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倾向;有利发展为可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因而,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降低后现代思潮的消极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余愿 《魅力中国》2010,(17):211-211
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联系和区别,肯定了两者之间矛盾着的关系。认为与现代主义艺术相比,后现代主义更加顺应了这个社会阶段的发展。最后明确两者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后现代主义、网络文化及政治现代化等文化和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价值思考和定位、价值思维和行为、价值思辩和选择。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多元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社会思潮学习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自信、践行自信、选择自信。  相似文献   

12.
秦慧 《魅力中国》2011,(6):40-4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思潮在当代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起源、定义、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特征以及其产生的影响,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发生在同一个社会现实的土壤里,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相遇。笔者认为,对待后现代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把它作为学术研究对象,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研究它的理论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王龚雪 《魅力中国》2009,(20):170-171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论我们是否肯定它,它都已经影响了我们的舞蹈世界。它对深层哲理的挖掘,对自我的突现都不自觉的反映在中国现、当代舞蹈的脚脚落落。本文从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出发简要的论述了现代主义与中国乐舞思想的碰撞以及对中国当代舞蹈的创作、教育及舞蹈动作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邹秀娟 《魅力中国》2010,(35):310-310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它造成的文化现象的剖析,指出后现代主义对精神文化消解,以及浅析应如何看待后现代文艺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起。  相似文献   

15.
邵二辉 《理论观察》2006,(3):117-118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青年大学生中风靡开来,并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导致了他们理想的迷失、信仰系统的破灭,使大学生世俗化倾向愈演愈烈,强化了他们非理性的标新立异意识,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应加强引导,避免后现代主义的消极影响,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源 《魅力中国》2014,(18):101-101
关于现代实验电影的概念,即为广义范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其具有先锋实验性特质的电影形式;非逻辑、时空的非连贯性(模糊性)、非线性叙事、淡化叙事与冲突(非故事性)、重视觉冲击;通过形状、色彩、节奏等视觉元素的组合,设想建构像音乐艺术一样纯情绪传递的“视觉交响乐”;未来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实验电影.对“机械文明”、“运动”理念的热衷,将胶片上的影像的连续性叙事特质因素剥离,借鉴音乐、绘画、舞蹈表现节奏、运动的形式.去实践电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刘利华 《黑河学刊》2014,(12):115-117
强调体验和身体感知的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已在九零后大学生身上初现端倪。区域文化中充满人性生长所需要的根性的文化元素,是学校情感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以广东三所高校学生为样本展开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表明目前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存在着严重失调现象。文化的不自觉导致大学生文化不自信和浓厚的焦躁情绪。区域文化嵌入高校教育高度契合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理念和九零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喻冰  余娟 《改革与开放》2016,(3):108-110
近年来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成为热点,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涌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思潮带来的影响,而是要正视多元社会思潮提出的问题与困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正确方法引导社会思潮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加强理论建设和鉴别能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与大学生主体性的内在关系入手,从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政治参与机制、实践锻炼平台、关怀帮扶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力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学生主体认知促进机制、主体情感激发机制、主体行为引导机制、主体能力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潮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我国独立学院逐渐发展,日臻完善,必须要重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引领。本文把握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潮的内涵,并从内在动力和外在诱因两个方面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潮产生的原因,为后续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潮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