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镇银行是国家引导和吸收民间资本,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制度尝试,是普惠金融和三农服务的"原子"单位。理论上,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激发金融主体活力,通过定价自主、市场细分可以进一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对于资产规模小、资金来源窄、收入渠道少的村镇银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现实反映,村镇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快速推进期,出现了诸如负债成本升高、业务风险加大、盈利收入减少等发展困境。本文以荆门市5家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利率市场化对村镇银行发展的理论增益和现实差距,认为村镇银行未来在增强自身内控能力,发展多元业务的基础上,应该选择合作金融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  根据金融深化理论 ,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促进储蓄 ,提高投资效益以及深化金融市场。正实际利率鼓励金融储蓄 ,储蓄规模的扩大保证更多的生产性投资得以融资。因此 ,正实际利率通过促进金融深化和改进投资效益来促进经济增长。在亚洲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在 80年代初已完全放开对利率的管制。 1978年 10月 ,马来西亚解除了商业银行存款和非优惠贷款的利率管制 ,但利率水平被几家大银行所左右。 1981年 5月 ,尼泊尔货币当局宣布银行可以在规定的下限之上 (含下限 )自由确定自己的存款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与影子银行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发展。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客观上为影子银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也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市场条件与经验;影子银行凭借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升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敏感度,并且凭借及时有效的利率调控作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创新推出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风险与期限搭配的金融产品,并且积累利率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在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与利率管理四个方面共同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影子银行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断创造条件提供基础,并且倒逼其发展。因此应该立足当下,通过合理监管影子银行规模与内在风险,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为影子银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面向将来,通过积极引导鼓励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发展活力,助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回归技术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影子银行是在金融二元结构和利率管制格局下,金融活动主体为规避监管、分散风险以及投机套利而进行金融创新的产物。利率管制是促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结构变迁、经济周期运行及宏观调控政策在总量与结构层面作用于金融资源供求关系,通过扩大或收缩监管套利空间,也对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李 《中国金融》2022,(6):66-67
<正>2000年我国开始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放开了300万美元及以上大额外汇存款利率上限,各类投资主体寻求高收益金融产品的需求强烈,这为结构性存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02年9月,光大银行首先推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各家银行纷纷跟进,  相似文献   

6.
目前,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正在迅速变化。一是宏观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三是金融脱媒趋势明显,四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进一步助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速进行。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也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挑战,一部分银行通过积极应对、主动创新在脱颖而出。股份制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金超 《金融研究》1980,(2):21-21
为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我国经济学界对如何充分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有不同的见解: 1.利率、汇率的制订权问题。一般都同意体制改革应更好地发挥银行的作用,但对于银行是否应拥有制定金融政策、规定利率、汇率的权力,意见不一致:一些同志认为,为使银行企业化,加强银行的经济责任,充分发挥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应当给予银行这些方面的自主权;也有些同志认为,利率是引导投资方向,调节比例关系的重要经济杠杆,在减少或取消指令性计划指标后,尤其如此。而银行不可能及时了解全面情况,因此,主张把制定金融政策和规定利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现阶段利率对经济的弹性低的直接原因是,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投资融资体的预算软约束;我国金融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金融深化的主原因是边际上的,即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新投资的增量。这些结论表明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资金的效率反而持续下降,从经济改革总体进程而言,利率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企业改革,银行商业改革进一步深的瓶颈。利率体系的僵化是导致资金使用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应该成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温信祥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18,460(10):38-54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大资管时代”。大资管的发展使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点逐步显现。本文对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进行了深入刻画,并建立含有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二元金融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双轨制日趋显著。由于目前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不规范,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高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未来需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一种理论认为,利率双轨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本文结论,双轨制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利率调控体系,下一步应加快利率双轨并轨,融合二元金融结构,进而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金融抑制在我国的表现(一)金融资源的价格扭曲。金融资源的价格是它的利率,金融抑制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际利率被压得过低,不能真实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对银行体系规定过高的(超过风险要求的)准备金率和流动性比率也是价格扭曲的一种形式,这可以看成压低利率的另一种表现。金融压制经济中的价格扭曲还可以体现为对政府、国营企业或特权部门的强制性低利率信贷,以及外汇市场中的汇率控制和外汇管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存款利率水平有8年为负,贷款利率也有7年为负值。利率抑制降低了投资的效率,使我国的储蓄———投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投资结构失衡、投资区位失衡、投资主体失衡及投资领域失衡的四维失衡现象,研究表明,金融抑制是中国对外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为了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审慎推进资本项目改革,从而不断放松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全球经济弱势复苏,但基础尚不牢固,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不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外经济温和增长。《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1月1日正式实施,3月25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银行监管的愈发严格。央行进一步放松人民币一般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范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核心利率市场化阶段,利率市场化压缩银行盈利空间。金融脱媒压缩银行生存空间,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选择在银行体系之外融资。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开始迅速增长,跨市场、跨行业金融产品大爆发。消费繁荣、服务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上海自贸区的形成给中国银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王维鑫 《新金融》1994,(11):36-40
在“金融创新”的新形势下,银行的利率风险加大,资产负债管理的实际管理集中在控制其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缺口(GAP)上。“缺口”即利率敏感性是资产和负债之差。运用敏感性资产与敏感性负债的比率进行利率敏感性分析,如果银行资产负债的到期日(或重新订价日)相近,银行仍能在利率变化中保持利差和净值收益率的稳定,这种控制银行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和到期日的方法,就称为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Interest  相似文献   

14.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核心.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由市场主体决定的机制.它是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而产生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为突破政府的金融管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使银行的金融产品实质上绕过了利率管制的束缚.西方国家政府为了顺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步放松了利率管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从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以看出,由于金融业的发展,传统的银行业受到冲击,为了银行生存发展,规避政府的严厉管制,银行业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从而推动了金融自由化及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金融堵塞与资金逆配置: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金农和肖提出的利率自由化对经济促进的传导机制存在着三个隐含的前提,即储蓄对实际存款利率富有弹性、储蓄能够畅通地转化为投资以及利率市场化能够改善投资质量,这三个前提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居民、银行、企业三个角度对上述三个前提进行了检验,得出金融堵塞和资金逆配置现象是阻碍我国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的制约因素。并在麦金农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在金融堵塞与资金逆配置条件下利率市场化的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银行一直是我国信贷资金分配体系中的绝对主体,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融通资金完全依赖银行。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社会融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逐渐拓宽,居民可投资的金融资产种类越来越多,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逐渐下降,由此引发出一个热议的话题“金融脱媒”。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增加银行风险,而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有两种不同影响渠道。在影子银行发展初期,正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减小,在影子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负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增大。在对融资成本影响方面,影子银行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增加融资成本,纠正存款利率管制带来的利率扭曲。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需重视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市场可投资品种大大增加,但投资行为仍受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的制约。从利率走势上看,2005年新债和率相对偏低,二级市场收益率探底回升,2006年,市场短期利率可能小幅下行,长期利率可能上升,银行面临着各种利率风险。对此,银行可通过资产负债的调整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唐倩 《金融论坛》2000,5(4):9-12
本文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现阶段利率对经济的弹性低的直接原因是,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的预算软约束;我国金融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金融深化的主要原因是边际上的,即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新投资的增量.这些结论表明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资金的利用效率反而持续下降,从经济改革总体进程而言,利率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企业改革、银行商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利率体系的僵化是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的利率管制主要为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以及贷款利率下限的约束。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的中介机构和资金成本带来哪些影响,如何更好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运用模型模拟分析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边际投资、改进金融中介机构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加强对服务不够的部门的金融支持。中小银行、效率更高和能更有效管理成本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获利更大。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表明,要获得利率市场化的好处,并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动荡,需要加强谨慎监管、管制,强化货币政策的配套管理,并实施灵活的政策组合。本刊征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翻译并发表此文,作者及所在机构对译文免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