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我国银行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卡风险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银行卡的外部欺诈风险,如利用伪卡、假卡、冒用卡、盗用卡交易及持卡人本人的欺诈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我国银行卡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制约发卡行、收单行、特约商户良性运转的瓶颈。我国银行卡业务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银行卡争议案件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尤其是因银行卡签名引起的争议纠纷。本根据一起冒用借记卡的民事诉讼案件,结合工作实践,立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对这一问题及银行卡签名争议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银行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关银行卡的投诉、纠纷等案件频发。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因此,加强银行卡业务风险防范迫在眉睫。一、银行卡业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随着银行卡发卡量的突增,贷记卡的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客户利用银行卡套现造成的风险更为严重。近两年,银行卡欺诈风险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陈剑峰 《时代金融》2009,(8X):53-55
本文尝试以安全管理的角度分析银行卡(含ATM机)业务存在的外部欺诈风险点,并提出防范和控制建议,希望能借此探讨,举一反三,为类似的银行业务欺诈风险,提供一些有益的安全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杜娟 《中国信用卡》2014,(11):17-21
《中国信用卡》:站在银行卡组织的角度,您认为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风险现状如何? 舒世忠:从2002年开始,我国银行卡产业历经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令人欣慰的是,在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等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银行卡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风险总体可控。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银行卡欺诈率和信用卡欺诈损失率均持续低于全球和亚太地区的风险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ATM是银行为方便客户小额取现、转账,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拓展银行卡业务的电子渠道,各家银行的机具布设力度都很大。与此同时,针对ATM等自助机具的高科技犯罪日益猖獗,愈演愈烈,已对银行安全经营、风险控制、公众信誉造成危害,对银行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构成威胁。如果把利用ATM自助机具进行疯狂欺诈,  相似文献   

6.
青海银行卡业务的迅速发展,使银行卡使用过程中的信用欺诈、操作、法律等风险日益显露,本文针对风险隐患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妻一 《金融电子化》2008,(10):49-51
银行卡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其中外部欺诈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操作风险,BCCB(银行卡控制块)安全机制设想,通过建立BCCB和银行卡账户状态转换机制,事中判断操作行为是否符合持卡人的资金波动习惯.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监控潜在外部欺诈风险。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银行卡欺诈案件的高发态势,为做好持卡人安全用卡知识宣传,增进持卡人对银行卡产品的了解,近日,宣城分行组织开展以“安全用卡、防范风险”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通过业务宣传、发放安全用卡手册和业务咨询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农行银行卡产品和银行卡欺诈案件的防范知识.为规避客户资金损失、  相似文献   

9.
汤晓东 《新金融》2001,(12):28-31
金融创新主要源于现代科技在金融领域中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突出表现为以纸张或金属为载体的传统货币向计算机电子数据为载体的电子货币的转化。区别于现金、票据、汇兑和托收等传统支付工具,当前的主要电子支付工具是银行卡、银行卡的推广使用使银行业务随之由传统的柜面手工操作向电子化操作发生转化。但是由于目前持卡人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发卡银行卡类业务管理、技术系统尚不尽完善以及立法尚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在发卡银行与持卡银行与持卡人的纠纷频频发生,不仅使发卡银行蒙受经济损失,而且对于发卡银行的商业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本尝试从银行角度出发,以银行卡业务纠纷为例,结合当前法律环境,探讨银行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兆新 《济南金融》2009,(10):82-83
<正>一、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的表现形式银行卡的风险是指银行卡在使用过程中,发卡银行、特约商户或持卡人遭受非正常经济损失的危险性。银行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     
《金卡工程》2007,11(6):2-3
银监会要求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最近,因虚假申领银行卡进行商户POS套现行为引发的欺诈风险事件频繁发生,涉嫌欺诈的交易金额水平有所上升,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呈现上升态势。银监会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银行卡之所以能成为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的金融服务工具,既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和商业银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发卡行在风险与收益间博弈后的必然选择,可以说,银行卡风险与银行卡业务相伴而生。银行卡特有的信用透支功能,跨地域、全天候的快捷结算方式,使得银行卡业务不仅要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还要妥善处理好各种欺诈风险。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伪冒交易和以电购、邮购等方式进行的卡欺诈造成的损失超过20亿美元,占整个银行卡业务风险损失的90%以上,平均每13000笔业务中就可能出现1笔欺诈交易。防范欺诈不仅是发卡行确保银行卡业务稳健运营的必要举措,也是维护持卡人权益、保障其资金安全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海西"地方商业银行ATM机业务存在的外部欺诈风险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防范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借此探讨能有效促进商业银行降低非预期损失,并迅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障ATM业务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海西地方商业银行ATM机业务存在的外部欺诈风险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防范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借此探讨能有效促进商业银行降低非预期损失,并迅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障ATM业务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银行卡发展进程加快,银行卡使用中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如银行卡窃取、欺诈、盗用及冒用等等,严重阻碍了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本文从银行卡冒用的相关背景出发,分析了导致银行卡冒用风险的形成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扩张与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卡业务所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已成为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银行卡领域的风险易发环节,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保证银行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吉林金融研究》2007,(1):46-46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999年3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加强银行卡业务管理,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维护商业银行、持卡人、特约单位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银行卡业务功能的发展的变化,已经出现了一些与《办法》规定条款矛盾冲突的问题。吉林市伊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伊利公司)对银行卡结算功能的应用创新实践就提出了修改《办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用卡环境持续改善,银行卡业务迅猛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银行业非利差收入结构,为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迎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但与此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银行卡业务领域中的相关风险日渐显露,贷记卡套现风险引发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银行卡业务实现了跳跃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卡量超过6.5亿张,人民币卡交易量45亿笔,交易总金额18亿元。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逐步暴露,银行卡案件增多,银行损失不断加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银行卡业务风险,遏制银行卡案件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银行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银行卡业务风险类型1.持卡人信用风险。持卡人违反银行卡章程,非善意透支或信用状况下降所造成的风险。如持卡人因公司破产、下岗、失业、生病及其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经济恶化而无力偿还欠款;…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县域内银行卡业务特别是借记卡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银行卡种类日趋增多,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用卡环境不断改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银联卡发行量逐步增大,方便了用户的资金结算,减少了现金流通量。但在县域银行卡业务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