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可强,反应堆物理及核安全专家。1932年12月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慈溪。1950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1951年被选送去苏联学习。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转入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原子能,1958年毕业于该院核能动力专业。1958年至1963年,在二机部二局任工程师。1963年至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原原子能所)工作。曾任反应堆物理研究室主任、反应堆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原子能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目前是原子能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拯救国家就得靠科技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医生,在我们那个小镇救死扶伤,很受大家的爱戴。那时候父母也期望我长大后能从医,但是这个理想随着我的长大而逐渐改变了。我出生在广东海丰的一个小镇。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家乡沿海一  相似文献   

3.
将民族复兴、强国梦植根于自己的内心我们那个年代不讲做梦,讲理想,我最初的理想是从事天文学的科研。在中学的时候我最感兴趣的是天文学,总是跑到阅览室去看一本叫做《知识就是力量》的杂志,里面有关于宇宙、天体的相关知识,晚上还会看星空。高中毕业后,我报考的是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却因被选中成为全省两名去苏联留学的学生之一而远离理想,但直到现在我还始终保持着对天文学的爱好。转入核科学领域后,我  相似文献   

4.
叶娟 《中国核工业》2013,(12):56-63
胡思得这个名字,是父亲请一位老先生取的。先生说《论语》咀写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恩义。思得二字由此而来。然而我小的时候却并不喜欢学习,很贪玩。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小、朋友们在一起钓鱼。3尺钓竿,一根丝线,大家盯着水面的浮标,很是无拘无束。那个时候,上课我不认真听讲,下课写作业我也不用心,早上邻居的小朋友已经开始晨读了,我还在酣睡,所以成绩总是很差。小学毕业时,全班有63个学生,我考第62名。  相似文献   

5.
两年里,我阅读了大量的科普读物、少年儿童杂志、由名著改编的连环画等。阅读不仅使我对科学、文学、艺术等都产生兴趣,成为一个爱好广泛的人,还让我在童年里成为弄堂里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6.
父亲.母亲我父亲彭湃,1896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祖父很重视对他的教育,1917年父亲东渡日本留学,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日本接受了马列主义和许多进步的思想,并经历了"五四运动"。1921年,父亲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曾经致力于办教育、办报纸,但后来决心放弃无谓的笔战,而下定决心到农村去开展实际的革命运动。1922  相似文献   

7.
2009年,于俊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他的家乡江苏省滨海县第一位院士。当记者问到于院士,身为农家子弟,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大城市,读书、工作、生活,这一路走来,是否有过自卑感?他回答:“没有。我的自信,源于一直以来我身上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我觉得,学校里,成绩优秀就可赢得别人的尊重:工作中,踏实肯干就可赢得别人的尊重。”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的于俊崇院士,他的人生,不光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也赢得了他自己内心的无悔。他说:“到现在,我越来越热爱我的这份事业,这份事业也给我带来很多荣誉与欢乐。最重要的是我因为这份事业而没有虚度光阴,还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点自己的贡献。”本期《文化·人物》带您一起走近于俊崇院士,来感受这位院士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叶娟 《中国核工业》2012,(11):49-51
采访中,我问王老:"在您眼里,自己有什么缺点?"。王老哈哈大笑说:"你提到的我儒雅、淡然、低调的优点,其实就是缺点。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种性格使我对社会的贡献只能局限在很小的方面——科研、教书方面。我当选院士后,很少去参加各种会议、活动等。我也不愿意去做官。自古知识分子从士到仕,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但我不擅长。不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成为仕。可是,社会发展,需要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去为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童年是幸福的,也是苦难的 我父亲陈伯吹先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家里还过着小康生活.我是家里的独子,深受父母宠爱,感到很幸福.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经常给我讲故事听.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纪念我父亲,名字叫做《难忘的游戏》. 这篇文章写了我父亲怎样给我讲解电的性质的故事.有一个礼拜六,他一直埋头写东西,但是那天下午天黑得可怕,我因害怕,就跑到他写作的房间里去了.突然闪电像一条金蛇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啪啦啦"、"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年仅六岁的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一看我哭了,赶快停下笔来,把我搂在怀里.他说孩子别怕,你知道为什么会打雷吗?我说我知道啊,隔壁老奶奶跟我讲过,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之人,天下有谁不孝,雷公就要劈他,所以就打雷了.我父亲听后笑了起来,摇摇头说不是这样.他说打雷是一些云带正电、一些云带负电,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放电.闪光和雷声都是放电引起的.为了让我容易听得懂,他伸出左手说比如这个手带正电,右手带负电,两手拍在一起时就响起了掌声.  相似文献   

10.
现在想来,成长的路上,我确实有些幸运。总是充满许多机遇,也就面临着很多选择。我不敢说搞科研这条路就肯定是正确的选择,我也不觉得选择了其他的道路就未必不精彩。只是,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也坚持并坚定地走了下来。这一路上,有坚持、有遗憾、有愧疚……我偶尔也会想,如果当年父亲没有拿出我们六口之家的家底送我去上学,如果1950年我参军了,如果我没有当选院士……我的人生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1.
马利军 《中国石化》2007,(10):19-23
科学家与其他行业领域内的人一样,有领立潮头者,有显达一世者,有名闻天下者,有甘于平淡者,也有隐士一样的研究者。舒兴田,这位生活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一个甘于平淡、并且平淡至极的人。当然,“平淡”是指他的为人处世和学者风范.舒兴田在现代中国的石油化工研究领域里当然是不“平淡”的。  相似文献   

12.
他是"核工业功勋"人物,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但是,很多个周日,在简朴的住处,他挽起袖子,在厨房掌勺,炒好了一大锅肉菜.然后拿出6个罐头瓶子,把菜分6份装进去,放进冰箱.他工作日住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单身宿舍,那些肉菜是为夫人和儿子准备的——夫人下班带孩子回家,把罐子里的菜拿出来热一下,就着从食堂里买的馒头就是一顿...  相似文献   

13.
叶娟 《中国核工业》2012,(11):52-53
王老的夫人,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静如水、雅如菊的知识女性。采访中,王老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评价夫人:典型的东方淑女。就是这位安静、儒雅、知性的淑女,在这么多年里,犹如一株又柔又韧的水草,在岁月之河中,帮衬王老、教养两个孩子,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我惊叹,她娇小的身体里怎么会蕴藏着如此强大的力量。而她却莞尔一笑说:换  相似文献   

14.
浙江诸暨紫阆乡,山清水秀、植被葱郁。1927年1月21日,紫阆乡一座匍匐于香榧丛中的小村庄,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1927年是个暖冬,阳光穿透香榧巨大的叶片落满了徐家大院。“是儿子!”接生婆挑开门帘,兴奋地对正在院子里焦急等待的徐老爷子说:“老爷,是儿子啊!”徐老爷子眉梢剧烈地跳动起来,但旋即又恢复了平静。“儿子好!”他嘴里嘟哝着。  相似文献   

15.
在石油化工领域.以重质原料生产丙烯等产品的催化裂解技术(简称DCC技术)可谓大名鼎鼎,它是我国首个成套出口的炼油技术.也是中国石化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的技术。但是在一等奖的获奖名单里,长期主持该项技术研发工作的一名科学家却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列入其中,他就是石油炼制及分析化学专家、中国丁程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汪燮卿。  相似文献   

16.
正那个"文学少年"1924年10月2日,我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四合院。它是清末翰林院编修王先谦家产的一小部分,由祖父黄声广租用,并按他一首诗中两句:"不求知己曲辕木,借写黄花晚节香"的意思命名"黄曲寿庐"。祖父自幼清贫读书,曾考中秀才和举人,是一位"优贡",但"殿试"未被录取。他曾在武昌短时间做过知事,主管司法,后离职还乡,以教书、文墨为生。他在长沙小有名气。我父亲在旧制中学毕业后,从祖父命,入法政专科学校学习并在司法界谋  相似文献   

17.
王梅 《中国石化》2007,(9):16-20
仪征,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据史载,始于西周一个叫"蚁"的太子的封地。仪征化纤,一家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位的聚酯生产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就坐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郑虹 《中国石化》2007,(5):21-24
要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只出点子、从来不动手的人不容易出大的成果,一个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践者,这似乎是一个规律。——关兴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怎么做人:对国家要做贡献,对别人要和谐、不争不吵,自己要不张不扬。"  相似文献   

20.
现在想来,成长的路上,我确实有些幸运。总是充满许多机遇,也就面临着很多选择。我不敢说搞科研这条路就肯定是正确的选择,我也不觉得选择了其他的道路就未必不精彩。只是,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也坚持并坚定地走了下来。这一路上,有坚持、有遗憾、有愧疚……我偶尔也会想,如果当年父亲没有拿出我们六口之家的家底送我去上学,如果1950年我参军了,如果我没有当选院士……我的人生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