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是国家高新区成立20周年,也是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建10周年。10年来,发展战略研究会坚持不懈每年举办一次年会,共同研讨国家高新区成长过程中的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形成了不少好观点、好思路,逐渐成为国家高新区开展战略研究和决策的重要智库,成为国家高新区领导者、管理者、建设者和参与者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国家高新区创建20周年。国家高新区未来将如何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中组部和科技部共同主办的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专题研究班6月26日在北京开班。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王志刚首先回顾了国家高新区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4.
提起河北省保定市,可以说国人无人不晓。因为保定市既古老,又年轻。说其古老,因为她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说其年轻,是因为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现代科技城,即保定国家高新区,而“区龄”只有16岁。16岁,对一个人来讲,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然而,就是这个只有16年历史的保定高新区,却以超常规发展速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上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丁丹 《辽宁经济》2023,(11):22-26
国家高新区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营口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的排名不断下降,从2011年第72位降至2022年第139位,制约营口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高”“新”特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营口国家高新区应按照新时期国家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要求,以新版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引,增强发展的均衡性,提升发展能级,蹄疾步稳向国家高新区前百强迈进。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21日,科技部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标志国家高新区吹响了自上世纪90年代成立以来第三个10年“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响亮号角。创新驱动是手段.是动力;战略提升是目的,是结果。我认为,国家高新区在既第一个10年“创业”的阶段之后,第二个10年“二次创业”,强调创新资源聚集和经济内生增长,是“创新驱动”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注定是高新区不平凡的一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武汉东湖高新区时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中国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连高新区,并首次就全国高新区的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高新区不能搞粗放经营","不能什么菜都装进高新区  相似文献   

8.
一、国家高新区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根据初步统计,2007年国家高新区内共有企业50440家,从业人员611.1万人,各项经济指标呈现了超过20%的快速增长,整体发展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这是为迎接国家高新区自建设以来第三个10年的发展进行的系统部署,也是主动把握新的时代需求、带领国家高新区再创新辉煌的战略行动。作为一直关注和研究创新,关注和研究高新区的学者,我和我的小组进行了深入思考.现从新时代、新机遇与战略提升、调整资源配置模式等的角度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成立的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其最大的功绩是为全国高新区从事发展研究的同仁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高质量研究的前提是信息的丰富与便捷、观点的碰撞与沟通,研究会组织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为高新区同志们开拓眼界、清晰思路、磨砺观点给予了强有力的推动。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研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新区战略研讨会的建设已经有10年,为高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高新区创建20年来,其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给战略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战略研究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战略性判断、选择与设计的过程,包括战略分析、问题诊断、战略目标确定、战略路径设计、战略方向选择和实施策略升级等环节。对国家高新区进行战略研究,有利于在纷繁复杂、变幻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础,是支撑国家强盛的筋骨,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以廖仲恺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区更应自觉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深化改革创新,用创新的文化提升创新能力,凝心聚力推动"五年大发展"提质增效。一、创新是高新区的核心使命创新是仲恺高新区的灵魂。高新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创新高地。仲恺高新区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探索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回顾20年国家高新区全方位的探索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高新区建设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国家高新区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4.
20年斗转星移,20年风雨历程,天津滨海高新区从区域发展理念、服务企业创新、提升创业环境、建生态硬环境、创政策软环境和驱动未来发展等各个方面都贯穿着创新的理念与行动。可以说,创新已经成为天津滨海高新区这艘“创新号”产业巨轮桅杆上高悬着的最亮眼的旗号。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新区》2006,(4):57-57
高新区是一部史书。记录着中国新经济时代知识精英创新创业的光荣足迹;高新区是一块沃土,孕育出一大批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是一艘巨轮,承载着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重任。乘风破浪。驶向明天;高新区是一种使命,肩负着民族产业大旗并在自主创新的号角中走向世界![编按]  相似文献   

16.
正乌鲁木齐高新区,这个名字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紧密相连。作为新疆最早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0多年风雨历程,沧桑巨变,高新区从早年的科技一条街逐步发展成为新疆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从科技创新路上的探索者渐渐成长为新疆创新发展的领跑者。2011年,乌鲁木齐高新区与新市区实行"区政合一",合并后的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将创新发展、科技强区的招牌继续发扬光大,并提出了建设"发展之区、创新之区、开放之区、和谐之区"的发展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区域创新,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发展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2011年,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20多年实践与经验总结基础上,启动实施了"一个行动,两项工程",即"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其中,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内涵、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探索与实践,在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中引起了高度重视与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8.
宝宣 《中国高新区》2008,(11):40-4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在宝鸡高新区,就有这样的一批企业,发展科技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他们不仅用亲身经历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故事,更用实际行动向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19.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已经发展到57个,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行者,成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战略研究的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撑。包括官方研究结构、大学和科研院所、民间智库在内的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家高新区全面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2013年3月21日,科技部又发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创新资源的集聚,构建创新网络,发展创新经济,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并且要求创新型科技园区全面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