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拓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部于 9月 16日在武汉召开了纪念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十周年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其目的是纪念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发表十周年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的讲话发表五周年,并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国家高新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措施,通过引导国家高新区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代表科技部作了…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火[2013]388号),提出国家创新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即创新驱动、战略提升阶段,要求实现“四个跨越”:一是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使命跨越;二是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三是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四是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  相似文献   

3.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这是为迎接国家高新区自建设以来第三个10年的发展进行的系统部署,也是主动把握新的时代需求、带领国家高新区再创新辉煌的战略行动。作为一直关注和研究创新,关注和研究高新区的学者,我和我的小组进行了深入思考.现从新时代、新机遇与战略提升、调整资源配置模式等的角度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片孵化创新、孕育成功的热土。 这里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院,既绚烂多姿又壮丽恢弘!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高新区大家庭中的一员,自成立起,始终秉承创新宗旨。走出了一条“袖珍型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型道路。 走进昆明高新区,这里碧草如茵,鲜花吐芳。下,一座座国际化的现代厂房,宛如璀璨夺目的珍珠,镶嵌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站在新的起点上,昆明高新区人正在以高昂的斗志。迎接二次创业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8年我国第一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设立以来,我国高新区已经走过25年发展历程,期间政策经历了三次变迁,截止到2012年底,国家高新区的数量已增至105家,营业总收入达到16.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3.6%。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十五周年,也是科技部实施“十一五”计划的起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53个国家高新区(此文数据截止于2006年底,故宁波国家高新区并未统计入内)高举火炬旗帜,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步伐,  相似文献   

8.
当前,包括宁波高新区在内的全国54家国家高新区建设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今后一个时期内,如何顺应新时期对高新区发展的新要求,走出一条符合宁波实际、具有宁波特色的高新区"二次创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家高新区已经完成了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初步建立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市场推进机制,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创新资源的聚集优势。这些都为国家高新区实现新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新世纪,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在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上,科技部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新区二次创业与区域创新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创造了局部优势的发展环境,已经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导区和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成为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成为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区域。在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如何改变高投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及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二次创业”的新浪潮,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整体研发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长沙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本地科研资源优势,打造强势增长的研发主体,在积极探索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整体研发能力的路子中,获得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高新区全面进入“二次创业”新阶段、国家火炬计划实施十五周年和龙城太原建城2500周年之际,第二届高新技术开发区主任联席会议隆重召开,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二次创业”时期,高新区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来衡量,如何挖掘出属于淄博高新区的独有特色?内涵式发展是惟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07,(7):57-57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日前在“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2007年首次讲座上,以《“十一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为题进行了演讲。曹健林指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之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正在向以应对市场需求、突出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内生式”增长转变;国家将在营造创新环境、探索高新区内生增长机制、加强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积极推进产业形态演变、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  相似文献   

16.
对国家高新区功能定位及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必须进一步明确国家高新区的功能定位(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明确高新区功能定位的重要性明确高新区功能定位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对国家高新区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体系、推进二次创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必须通过进一步明确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紧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有关要求,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指导和管理,科技部于2006年6月2~4日在北京举办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领导以及部分省市科技厅领导,共100多人参加了研修班.  相似文献   

18.
强化技术创新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武汉会议提出的“二次创业”,得到了国家高新区积极的响应,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二次创业”的核心,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的共识。在推进技术创新的积极探索中,科技企业孵化器无疑是一个耀眼的亮点。自1999年以来,创业中心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服务水平、国际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种形势下,更需加强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9.
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努力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国家高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集中资源,全力提升园区的科学发展水平。本文试图从新时期创新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从集聚资源、开放合作、高端链接的角度谈谈一些看法。一、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