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厂大修2A635型(1970年苏联制造)镗床时,发现工作台面对主轴中心线的平行度在1600mm长度内误差达0.8mm。分析其原因是该机床经过20多年的使用,致使工作台上滑座近主轴端的导轨面,其磨损量大于另一端导轨面,造成工作台面右低左高。同时,使传动上滑座的蜗杆副啮合间隙减小,造成走刀传动不均匀,并在快速走刀时引起较大振动。为此,我们采用F-4软带阶梯粘接的方法进行了修复。具体方法如下: 一、F-4分段粘接厚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ACE-HM800卧式加工中心精度超差,Y方向分段铣削平面时,有明显接刀痕(台阶),机床加工中振动较大,主轴箱同Y轴导轨配合之导轨软带脱落。叙述导轨软带脱落的具体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X2010A龙门铣工作中工作台行走速度变慢,经反复调整不见效果。经修理人员分析,认为机床多年使用,导轨研伤处比较多,导轨供油不畅,故对导轨进行修复。经检查,床身V形导轨有一条50 mm宽、长约2 m的拉伤,深度达2 mm。床身平导轨也有近1 m长的拉伤,单线研伤有二三条。移动工作台时,调速直流电机速度调不上去,需要修理直流电机调速部分和传动变速箱。另外,润滑泵供油不畅。若采用刮研法修复导轨,耗费时间长,费用也高。若精刨导轨修复更不现实。比较实用的方法是粘接修补,用高分子铸铁导轨修复胶。拆下工作台翻转后、垫牢,需调好床身水平。清理和清洗导  相似文献   

4.
<正>1.机床及故障MC625MF4K数控龙门铣床(白俄罗斯产),数控系统为西门子840D。机床工作台8 m×5 m。工作台拖动件由模数20的蜗杆(相应国产机床蜗杆模数为19)与12块蜗母条组成。机床使用1年后,用耐磨材料粘接的12块蜗母条齿形面严重破损,多处断裂脱离。机床生产厂家进厂更换一套蜗母条,费用25万元人民币,又使用1年后出现同样故障。考虑到外方修理费用较高改在国内修复,蜗母条修复后,机床导轨中间部位相距4  相似文献   

5.
在机床修理中,用导轨磨床修复机床床身导轨已较普遍,但往往由于导轨磨床床身导轨的几何形状调整不当,直接影响被加工床身的精度。下面,介绍我厂对导轨磨床床身导轨修复调整的方法。首先,对加工件的精度进行分析,今以车床床身为例加以说明。车床床身导轨的几何精度要求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均为“中凸”,故导轨磨床的床身导轨本身的形状首先必须满足这一要求,也就是要按照上述中凸值的要求,把导轨磨床床身导轨修复调整成等半径的圆弧曲线,作为预定的水平曲线,使导轨  相似文献   

6.
在大修4L 20/8型空压机十字头导轨副时,一般采用更换十字头体的方法。这种更换的方法,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配合精度,使用效果不好,既费工费料,又加大了修理成本。因此,我们在大修时采用了在旧的十字头体表面上粘接聚四氟乙烯软带(以下简称F_4软带)的方法,修后经过6000小时的使用效果良好。修理工艺过程如下:1.精镗十字头滑道(见图1) 以端面A 和孔φ~*300~(+0.10)mm 为基准找正,根据滑道的磨损情况,以  相似文献   

7.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耐磨粘接涂层 HNT,目前在我国许多工厂用来制造或修理机床导轨,已经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一般工厂都是将涂层粘接于工作台导轨面上,床身导轨仍需用机械方法精加工。由于床身导轨比工作台导轨长一倍,用的加工设备大,达到要求的精度也更困难,因此,如能将涂层用于床身导轨上,经济效果将会更大。根据这种设想,我厂在79年将耐磨粘接涂层技术加以发展用于粘接 B2010龙门刨床六米长的床身导轨,仅用两个月就完成大修任务。经两年多生产考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齿轮泵壳体内腔研伤后,我们采用了扩大壳体孔径,用填充F-4软带粘补的方法进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90年8月修复的几个齿轮泵使用至今,没有出现问题。修复方法如下(见图)。 1.取两条厚为2mm的填充F-4软带,长、宽按壳体内腔尺寸确定。 2.磨去齿顶圆柱面的伤痕(尽可能少磨)。 3.将壳体两内腔尺寸R镗成R+1.5mm(必须保证原来的两孔中心距)。  相似文献   

9.
本系列产品有填补胶、无机胶、粘接胶等.该产品广泛应用于铸造、机械、机床制造、冶金、石化、轻工等行业企业. 此胶可用于修复产品及零部件的缺陷,如:填补气孔、砂眼;粘接发动机缸体裂纹,及机床导轨拉伤的维  相似文献   

10.
将龙门刨床或单臂落地式刨床增设磨头,同时精化其导轨,是能够代替导轨磨床来满足普通机床导轨修理要求的。改装刨床成刨磨两用,有两个问题较难处理。其一为磨屑、灰、砂的防护;其二是一般磨头部件体积和重量较大,操作不便。1966年始,我厂龙门刨床(B210)即增设了磨头,作刨磨两用。每年大修金属切削机床25~30台,从床身导轨,工作台导轨,直至普通车床的大中拖板导轨,均以磨削方式修复其精度,大大地降低了机修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修理周期。  相似文献   

11.
机床导轨划伤是机床常见的一种损伤。最近,我们应北京市技术交流站等单位的邀请,试用快速笔涂电镀工艺对机床导轨划伤进行了修复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效果。快速笔涂电镀工艺具有设备简单、工艺灵活、镀层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结合强度高、镀积速度快、镀后一般不需要加工等优点。对于野外检修或局部不解体修理更有突出的意义。这种电镀法不需要镀槽,它使用专门配制的镀  相似文献   

12.
T6112卧式镗床在使用中多次出现拉伤,先后对工作台和导轨面进行了刮毛刺、油石磨光、锡铋合金补焊,502粘合剂配理化铁粉填补等修复方法,但由于拉伤较严重(长度0.95m,深度2.5-3mm,宽2.7mm)、机床切削负荷大、处理困难等原因,均未获得理想效果。采用粘接-电刷镀复合技术进行修复,经过3年多大负荷的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修理时间短、费用低、运行可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我们在大修Z35摇臂钻床时,由于立柱和摇臂的表面大面积研伤,深度达1~1.5mm,遂采用了粘接F4导轨板的修理方案,修理工艺如下。 1.精磨立柱外圆,将研痕去掉见光为止,粗糙度R_a=1.6μm,精磨后的立柱尺寸为φ348_(0.1)~(0.05)mm。 2.根据立柱精磨后的尺寸,确定粘接F4导轨板的厚  相似文献   

14.
胶粘剂、粘接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收到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本文简介了胶粘技术的特点和粘接的机理;对胶种的选择,作者总结自己的工作实践与应用认为:双酚A 型环氧树脂和丙稀酸双脂(厌氧胶)两种胶最适于设备维修中使用,并以应用实例介绍了厌氧胶的粘接工艺及其在维修中的应用。关于机床导轨的修复,如何改善导轨的接触情况,提高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认  相似文献   

15.
<正>B220刨床是加工车间大型刨削设备,导轨总长12 m,轨距1.5 m,由于油泵及油压继电器的故障造成V形导轨面近10 m范围内大面积严重拉伤,不能正常生产。1.修复方案探讨通常,机床导轨面咬伤或需恢复精度,常规方法有钎焊、火焰热喷涂修复、胶粘修复、刮研修复法;对于导轨大面积拉伤或咬伤,恢复精度要求高、修复难度大的问题,在多个文献中都有讨论并形成共识,同时也在实践探索试图找到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如床身导轨粘接铜板,工作台镶板,再二次加工,用样板检验,最后与工作台合研的方法修复B2153重型  相似文献   

16.
我厂有台苏制大型落地镗床2656,在使用中发生过多次严重咬轨。这次通过大修理,在拖板底层导轨面上,粘贴了1mm 厚的耐磨聚四氟乙烯(陕西省塑料厂生产的4FJ_3软带),经使用2年多证明:缩短了配制导轨的时间和减轻了劳动强度,解决了咬轨的问题,延长了导轨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修理成本。具体方法如下:一、粘贴工艺1.配刨粘贴面。把拖饭底部各粘贴导轨面垂直方向均匀刨去1mm,半导轨达到与床身贴合,问隙不大于0.06mm(用塞尺检查),粗糙度为12.5/(?)2.粘贴的导轨面长2600mm,宽165mm。采用宽度180mm 的长软带。粘贴前在拖板各导  相似文献   

17.
普通机床床身、工作台、立柱、横梁等大件导轨是修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机械制造厂的机修分厂和专业机修厂,对上述大件导轨的修理多采用刮研法、精刨法和落地式导轨磨床磨削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其缺点或不足之处。用龙门式导轨磨床磨削机床大件导轨,在技术和生产效率上都有  相似文献   

18.
普通机床床身、工作台、立柱、横梁等大件导轨是修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机械制造厂的机修分厂和专业机修厂,对上述大件导轨的修理多采用刮研法、精刨法和落地式导轨磨床磨削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其缺点或不足之处。用龙门式导轨磨床磨削机床大件导轨,在技术和生产效率上都有优势,但我国现有这种机床甚少。  相似文献   

19.
导轨是机床的基础件,它的磨损直接影响到机床的性能和精度。机床大修时导轨修理工作量占50~60%,因此寻找机床导轨的耐磨材料,解决机床导轨的防爬,减磨、耐磨,是目前机床制造和维修行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近三十年来,随着数控机床和精密机床的发展,提出了几种解决导轨耐磨问题的措施:采用静压导轨和滚动导轨,铸铁表面硬化,使用塑料导轨等。其中塑料导轨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又使用简便,成本也比其它方法低得多,因而成了滑动导轨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机床导轨大面积拉伤的修复是一件较为棘手的问题。我厂使用的B1012A型4m单臂刨和B2010型3m龙门刨过去也曾出现过导轨大面积拉伤事故,都是采用精刨工艺修复的。修理周期长、费用高。 1991年9月,我厂使用不到两年的一台B2016A型6m龙门刨由于重载短行程操作,油膜受到破坏,使工作台平导轨和床身平导轨均出现大面积拉伤(拉伤见图1中A、B两处及图2中C处)。事故发生后,先后采用了多种方法修复,其中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