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残缺。则是土地制度的核心。提出构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以期完善集体土地产权,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2.
金雄 《中国市场》2013,(41):193-195
本文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权利流转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流转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地"三权分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农地所有权、农地承包权、农地经营权构成了农地"三权"的内容,但其权利也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农地所有权以农地终端占有权能、农地发包处分权能为内容,农地承包权以农地虚位占有权能、农地流转处分权、农地财产收益权能为内容,农地经营权以农地相对性占有权、农地生产性使用权、农地经营活动自主权、农地增量财产收益权、农地增量财产处分权为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产权结构与产权效率的一般关系 从产权组分(entitlements)来说,我国的农地产权主要包括农地所有权和农地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权利的一束权利的总称(abundle of property entitlements)。农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置土地的权利”;农地使用权,在我国经常被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指“单位或个人依法对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经营收益的权利”,它包括由使用权延伸出来的处置权、收益权、发展权、抵押权、租赁权等权利。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数次较大的变革,历次土地制度变革的实质即产权及其派生的各项权能的归属和安排也体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本文着眼于不同时期产权制度安排产生的迥异制度绩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组织形式的演化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对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性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对于未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方向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集体土地抵押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回避的,扩大抵押贷款业务也是城市化与产业化的需求,规避风险、合理确定评估抵押值则是抵押贷款业务的必要保障.本文在文献分析和抵押评估实践的基础上,从法律框架出发,对集体土地产权范围、产权主体、权利类型,以及集体土地抵押范围、要求等法律规定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集体土地发证情况,提出在开展集体土地抵押评估业务时,要注意区分集体土地用益物权类型,以登记为基础,选择产权明晰的集体土地作为评估对象,并要注意土地与地上房屋一并抵押的法律要求;在不改变用途的原则下,合理选择估价方法、确定抵押评估值;恪守职业道德,严格审查评估资料,加强项目监管等,以提高集体土地抵押评估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7.
吴晓明  孙威士 《中国市场》2014,(50):111-1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已经严重滞后于目前的经济形势。针对目前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归属不清,权能缺失,流通不畅等问题,笔者提出了明确土地产权,完善相关法律等一些列措施,以使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进一部完善,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产权历史变迁,进一步研究现行土地制度弊端及其产权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白燕 《商业研究》2000,(7):41-42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企业改革,企业走向市场的症结在于明晰产权。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组织资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股份制的真正实质和优势在于企业产权(资本)明晰、责权利明晰,具有对企业产权(资本)的支配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10.
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热点问题,"三权分置"的构造很清晰。但是在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构造下,仍然有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问题加以分析,应该明确"农村集体"的定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并对土地经营权进行物权化,进而使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11.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财产权,但由于其主体的概念内涵不清、运行中的缺位和利益虚化,致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实践中未能发挥预期的功能。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陷,应以民事主体的理念对其改进和建构,使其概念内涵明晰,并设计其获取土地所有权利益的法律方式,以引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走出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土地的财产属性和资源属性,决定了土地财产权不仅具有财产(经济)功能,还具有环境、生态、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主体因素、客体因素以及价值因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民土地财产权具有区别于一般财产权的特殊属性与功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在过去受到极大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的财产功能开始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关键在于静态的确权保障以及动态的权利变动保障。  相似文献   

13.
孙淑华 《商业研究》2005,(11):136-138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法制经济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产权经济,需要以产权价值为基础,以社会资源配置中对权力的合理安排和资源配置的不断提高为前提。产权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及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依赖于建立产权受托责任明晰的经营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是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典。它的作用:一是定分止争,通过确认物的归属,加强对物权的保护,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它与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被称为"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书"。二是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权人的权利义务,为物权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扩展物业。它在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的物权法律规则,是一部保障安居乐业法,也是一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荣材 《商业研究》2006,(18):149-155
探讨对当前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模式,学者们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存在的缺陷出发,提出了各种改革主张,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部分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农民私人所有三者并存土地混合所有制或复合所有制;保留现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相似文献   

17.
超产权理论刍议——兼评“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理论是以产权为基本分析工具来研究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而超产权理论试图改变这一基本分析范式,以“竞争性”代替产权作为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基本分析工具。比较和分析这两种理论可看出,超产权理论所主张的竞争性分析方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产权分析,产权结构是决定企业治理结构和绩效的最基本制度因素,产权理论仍然是进行企业分析的合理有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确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目前我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时代特征、公平与效率、当代农民对土地的根本要求以及意识形态观念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应该确认给农民,这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依据,即历史依据、效率依据、公平依据、现实依据和意识形态依据。文章提出,没有抽象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只有具体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给农民,并以"土地所有权证券化 土地经营权家庭化"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实践上将给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理论上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激励和约束、促进交易是产权的两大重要功能。中国农地产权的这两个方面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在于土地产权存在诸多缺陷。改革的方向是重新界定产权主体,赋予农民更完整更持久的产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知识产权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突出问题后,结合国内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的道路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