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菊与刀》是研究文化的教科本式著作,书中深入介绍了日本的社会、日本人.通过全面地了解日本,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将此书名定为《菊与刀》,“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道.这其中“菊”与“刀”代表着多层的意思,并且随着时间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
休闲     
钱为什么又称“泉”钱一般称为货币,又称作“泉”。提起钱称作泉,这要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也统一了我国的币制。废贝币、布贝、刀币、环钱行方孔圆钱,名曰:“半两”。公元前118年,武帝废“半两”行“五铢”钱。公元5年王莽代理朝政,居摄二年,王莽为挽救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进行第一次币制改革。限“五铢”钱流通,行“契刀”、“错刀”、“大泉”,名曰:“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大泉五十”。契刀、错刀身形如刀,首如方孔圆钱。制作精美,历为古今钱币收藏家视为珍品,实难得矣。公元9年王莽篡权…  相似文献   

3.
李令飞 《成功之路》2012,(10):45-46
“心”字头上一把“刀”,将心置于刃下,其苦痛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依然咬紧牙关、一声不吭,这就是“忍”。  相似文献   

4.
黄四领 《现代企业》2002,(10):30-3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营销观念中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要素组合引进“服务”而成为五要素组合。这五个要素中 ,“服务”作为产品延伸概念 ,不仅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 ,不仅成为营销新杠杆 ,而且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关系演化为合作伙伴关系。诚信服务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营销之魂”。我们在念念不忘地唠叨“原先是亚洲一号”、“免检产品”、“价格太高”、“外省水泥太多”等等陈词滥调之后 ,终于发现“诚信服务”是我们营销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板。产品质优价廉固然很好 ,但诚信服务这把切入刀非有不可 ,且关键在于刀的质量如何…  相似文献   

5.
盛旭 《中国就业》2012,(2):26-27
“扬州三把刀”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代相承。它因适应民众生存需求而产生,融入民风习俗而衍化,依伴社会进步而升华,追随科技发展而创新。千百年来,“三把刀”各自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变化,最终形成融为一体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如今,以“厨刀”成就的淮扬菜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修脚刀”擦亮的“扬州沐浴”招牌高挂各大都市的浴城,以“理发刀”为标志的美容美发业得到众人的青睐。近年来,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强化培训、跟踪服务等措施,以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为代表的“扬州三把刀”已叫响全国、全世界,成为扬州悠久历史的又一重要载体和象征,成为全省一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相似文献   

6.
明旭 《中国就业》2011,(10):6-8
“潜江裁缝”、“郫县绣娘”、“吉林大姐”、“林州建筑”、“扬州三把刀”、“楚天豆腐郎”……这一个个响当当、亮堂堂的劳务品牌,9月底齐聚湖北宜昌、长江之畔,集体“亮剑”。  相似文献   

7.
乡村匠人     
杨学义 《乡镇论坛》2014,(18):28-28
编席匠:编席匠的祖师是张班。编席匠唯一的工具就是一把小小的剖篾刀,他们把芦苇或高粱秆用剖篾刀一分为二,然后把它们整齐地放到场院里,均匀地洒上清水,之后躬身推动石磙,来回碾压,使一分为二的芦苇或高粱秆变得柔软、平展,这就是“篾子”。有一种红色的高粱秆,它们被剖开、碾压后,就成了“红篾子”。  相似文献   

8.
1998年2月19日,湖南省南县没拨湖乡朝晖村村民程岳峰,怎么也想不到阔死一头猪会搭上一条命,而且会死得极悲惨。今年43岁的程岳峰.是村里的一名兽医,他从事阉猪阉鸡这个行当已有许多个春秋了,被当地的村民称为“阉一刀”,意思是一刀就可以闭好一头猪或一只鸡,村里村外的村民准有猪或鸡要闭,都请他去。谁知前几天.邻村红星村一户刘姓村民的一头80斤左右的猪被”阉一刀”阉完后,没过了几天,猪却死了。刘家认为猪死了,是“阉一刀”失手闭死的,应索赔。“阉一刀”是很少失手的,即使猪是阉后死掉的,按传统习惯,是很少赔偿的。俗…  相似文献   

9.
谨防“暗刀宰人”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规定“明码标价”后,消费者对类似的“明刀宰人”都有一定的警觉和清醒。而对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暗刀宰人”往往,人们似乎还防备不够。因此,消费者还得警惕“虚”与“假”。先说“虚”。不少商家动辄打出让利二至三成甚至更多的旗号...  相似文献   

10.
记者微博     
9月15日,一名书法家将一腔怒火化作17刀砍向一名医生。这是一宗持续了5年之久的医疗纠纷引发的血案。而近两个月,“千里赴莞砍医生”、上海“医跑跑事件”、沈阳“患者自缢,医生假装没看见”、深圳“8毛事件”等此起彼伏的医息)中突提醒我们,医患矛盾正在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1.
诗话钱币     
以钱入诗,最早见于《诗经·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里的布可以看作当时钱币的雏形。我国的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诗经》就有“赐我百朋”的诗句。当时,贝以“朋”为计量单位,两串10个或20个叫一朋。到了春秋战国,我国出现了布、刀、钱等主要货币。因此,诗人笔下又有了新的钱币诗话。如西汉卓文君的“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势分三足鼎,业变五铢钱”;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次观金错刀,一月平五刀”等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的出现,在我…  相似文献   

12.
我认识一位华侨,别看他如今富甲一方,却曾尝尽了人间的苦难。他和许多华侨一样,初下南洋时靠的是卖苦力和手艺谋生,后来做起了资本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行当。他说,华侨们从事的行业不同,却走了一条相同的创业之路,这就是:不以苦力为苦,不以善小而不为。因而,有人把华商的起步经营称之为“三把刀”,即菜刀、裁缝刀、剃头刀。老华侨的一番话让我悟出一个道理:在就业、创业中,“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几番曲折、几番坎坷,方可事业有成。与饱经创业沧桑的前辈相比,如今的一些人“功利”思想太重,就业,…  相似文献   

13.
张锐 《中外企业家》2003,(10):15-21
▲“三把刀”劈出财富路▲玩转高科技魔方▲“五缘文化”的底蕴▲不能没有“你”  相似文献   

14.
曾经,他为了梦想而迈出了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在三晋大地那块名不见传的土地上用素有“黑色的金子”之称的煤焦树起了自己不朽的丰碑。 如今,他用满腔的激情与热血演绎着人生的辉煌,在北京故宫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营房前,他接过了建国以来第一把送给企业家号称“天下第一刀”的升旗指挥刀。 未来,他将用睿智的才思与超前的观念延续人生的价值,他也将用那把凌厉劲疾的“第一刀”劈荆斩棘,“杀”出一条造福大众的更广更深的路来。  相似文献   

15.
“生活真是惨,起得比鸡还早,干的比驴还多,睡的比狗晚,最终的命运就像猪,谁愿意都可以砍上一刀!”在孙倩走出PA中国公司大门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句调侃的话。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生前撰写过不少佳联妙对。在井岗山的一次斗争土豪劣绅大会上,毛主席撰写一联道:“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我今日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此联说明工农大众必须掌握“刀把子”才能获得解放。抗日战  相似文献   

17.
宏基公司创始人施振荣先生在深入分析全球PC产业格局和发展历程后,勾画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日本人中村末广针对日本汽车工业创造价值提出“武藏曲线”理论,“武藏曲线”一刀掌握市场变化、确定最佳出货,一刀对材料和零部件进行最佳采购,以减少库存、改善收益。中村末广指出日本汽车产业的高附加值主要来自高度自动化和精密化的制造环节,因而提出与微笑曲线相反的“倒微笑曲线”。微笑曲线是市场专业化的划分,倒微笑曲线则是对制造专业化的划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专业化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如何选择最佳策略成为制约各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林左鸣提出的“元宝曲线”(见图1)是将微笑曲线和倒微笑曲线相叠加,因其类似于元宝的轮廓,故而得名“元宝曲线”,这一曲线使得企业盈利模式达到了多元化。本文结合“元宝曲线”理论,在分析ZARA营销策略的基础上,对其供应链进行研究,以了解ZARA营销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零售业这块在几年前看起来还喷香诱人的“叠糕”,转眼间已经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我们就像是砧板上的鱼.别人的刀随时都会落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7项严格无添加,不顾一切地坚持,哪怕满地荆棘也不放弃——“神经”! 因为只做线上,在线下无法看到,所以“神龙”见首不见尾——“隐秘”. 合起来,似乎“神秘”.而业内称柚子舍是杀出的一匹“黑马”,合起来,柚子舍——是“神马”. 这是业内对互联网化妆品品牌柚子舍的较常规看法. ——作为一个极具神秘感的化妆品品牌,柚子舍近日又开创性地“捅”出了一个神秘词汇:2.0.之所以说是“捅”,一点也不假,那真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血泪实践真知.  相似文献   

20.
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您到布料市场买布时,有的布售货员只需将其剪一个小口,便能“嚓”地一声将其非常爽利地撕开;可有的布却不行,必须用剪刀一刀一刀地剪,才能剪开。在金属材料性能试验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那就是“缺口敏感度”。“缺口敏感度”是指当被检验的材料出现缺口时,对缺口的敏感程度。今年春天,“非典”突如其来地袭击了我国,无疑于给我国的经济撕开了一个“缺口”。应该怎样紧急并正确地应对,才能不因局部的破坏而影响全局?“非典”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在带给我们痛苦和恐惧的同时,痛定思痛,我们人类应孩从中反省些什么?为什么有些国家及其企业对突发事件早有一整套防范措施?而我们在“非典”流行初期却并不十分清醒?我们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国民素质在“非典”的突袭下暴露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愿望,本刊这一期特辟“直面非典”栏目,以下就是我们推荐给您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