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九 《华商》2014,(8):24-25
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京津冀—体化概念,近日突然开始急速升温。三地领导人纷纷做出积极表态,表示要携手合作推进京津冀—体化发展,河北省甚至已经公开了—份设计蓝图,详尽规划了河北在三地一体化中的角色。 今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在强调了京津冀的诸多重要意义之外,更是提出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高到重大国家战略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安家》通过实地走访、专家问答等方式,独家为欲要投资京津冀的人士遴选出最具潜力发展的区域。北京作为京津冀最主要的核心城市,政府为缓解日益严重城市压力在产业发展上已经出现外移,这为其它两片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而根据以往经验,在辐射强度上则呈现出以北京为原点逐层递减的效应,最先受惠的当属北京周边城市,也就是《安家》在去年率先提出的“北京大七环”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民航局报送的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意味着包括机场工程、机场连接线、周边配套交通主干路网等工程将陆续开始动工。  相似文献   

4.
汤婉君 《商》2014,(49):93-95
京津冀经济圈地缘政治、经济优势显著,但是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对京津冀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升级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基本对外贸易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本文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将外贸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做了相关的实证回归,得出该区域的对外贸易是在产业结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该区域实现了外贸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好互动。最后,本文提出了以对外贸易为切入点,如何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指导下,此前还一直是“灯下黑”的京津冀,现在似乎一下子“全亮了”  相似文献   

6.
杨颖 《致富时代》2010,(9):24-25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金融合作作为基础和核心,是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只有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客观、全面地对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进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不仅出口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进口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天津市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河北省,最后是北京市;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天津市,其次是北京市,河北省最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体现在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共同影响,产业结构趋同,民营和外资企业比重低等方面。笔者建议通过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地区贸易平衡发展;整合资源,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活力,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实现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该区域同样面临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区域性问题,如产业结构雷同、市场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协调、地方保护主义等。发展情况与一体化进程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正京津冀世界城市群的建设,是中国新一轮城市资源平衡与扩容的进程,更是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世界高度、角逐世界资本的新蓝海。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支点的潜力区域,如永清台湾新城、燕郊、固安、武清、廊坊市区、香河、涿州、三河市区、怀来、大厂等,都在争夺北京的溢出利益。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整合地方区位资源,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为此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这些现实状况提出了促进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配置方面尊重市场主导地位,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中澳、中韩自贸区实质性协定的签订,为京津冀港口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区域港口间的合作,可以视为一种应对港口间激烈竞争的一种发展战略,即未来港口间应形成一种动态相互合作的竞争关系--竞合关系(Coope-tition),使参与主体在高度竞争关系中巩固并加强自身的地位,最终实现共赢。因此,在京津冀港口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中,如何避免区域内港口的过度竞争,使之由竞争走向竞合,最大限度发挥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贯彻落实十八大及习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讲话精神,促进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一体发展,回应社会各界关切,恰逢其时,水到渠成。必须站在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着力协同推进文化设施相联相通、文化产业互补互促、文化资源对接对流、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文化环境联整联治,确保为促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北方最大的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密集区和新兴产业基地。2012年,本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348.29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1.04%。该地区财政收入和经济实力平稳增长,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额达7159.2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49%,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11%。  相似文献   

15.
潘烨 《商业科技》2014,(12):20-23
“京津冀一体化”最近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1+1+1能否大于3?”,企业能从中捕捉到哪些商机?……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分进走向协同,京津冀已在解答的路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交通、旅游等配套设施的日益发达,三地间居民的互动购物、旅游、度假等消费形式也逐渐成熟。白沟的箱包,肃宁的裘皮,香河的家具,天津佛罗伦萨小镇的名品折扣服装……这些地区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特色商品生产、流通交易的产业链,成为助推京津冀三地居民互动消费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7.
《北京商业》2007,(2):34-34
最近,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商业主管部门联合发布《2006京津冀都市商业发展报告》,正式联手绘制“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商业发展”蓝图,并将区域发展的重点锁定在以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物流业和生活服务业等为主的“区域大商业”规划上。  相似文献   

18.
毛艳 《现代商业》2013,(32):87-88
京津冀区域合作既是经济合作问题,也是其他方面如行政区划问题。三地合作既需考虑经济合作的一面,更需考虑生态和环保合作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9.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经济核心地带,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和中国经济建设的新亮点,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互动的制约性因素,提出突破区域壁垒走向真正的产业联合的途径,对促进“京津冀”地区尽快成为中国经济“新龙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孟艳蕊 《商》2014,(13):171-171
文章利用OpenGeoda分析工具,对京津冀经济圈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负的空间相关关系,北京产值最高,发展最快,处于是京津冀发展的核心位置,但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仍未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