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悦读     
《何谓文化》作者:余秋雨出版年:2012-9-20定价:38.00元ISBN:9787535461162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页数:288装帧:平装编辑絮语:《何谓文化》一书为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新著。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厚重的文化读本,从理论、生命、文明、古典四个方面,全面诠释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对文化这一根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学理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什么专家,我只是个初学者……一部《诗经》,里面还有那么多的问题没有搞清,这怎么能称得上是专家呢?""这将是一部对原《诗经》动根本的书,我知道这将冒很大的风险。"事实上,优美异常的《诗经》和楚辞总能使袁梅教授焕发生命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作家的精神品格直接影响着作家作品文化品格的体现。崇高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义务和责任,也体现了作家的精神追求。深入分析凉源先生的观点,可以深刻解读余秋雨先生的精神品格的深刻内涵,进而使读者能够在理性的层面上对余秋雨先生有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坛,被明星化最厉害的大概要数余秋雨,被妖魔化最历害的大概也是余秋雨。先是古远清住《文艺报》上揭发余秋雨写过一篇《评斯坦体系》,说这篇文章给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造成了致命打击。余杰所说的那个自称“当年同事”的孙光萱也亲自现身。与此同时,肖夏林揭发余秋雨为深圳做顾问、说好话,收受一套豪华别墅;朱大可批判余秋雨的文化考察是“文化口红”……一时间,余秋雨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5.
纪行欧洲     
唐文华 《上海国资》2012,(12):97-97
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 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 十余年前出版的《行者无疆》是作为作者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与随笔来到读者面前的。余秋雨在书中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先生"认识老中国"的思想结晶,书中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等等问题做了深入阐发。本文则旨在对书中的理性与"唤起理性"的士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光 《宁波通讯》2006,(5):36-37
梨洲先生黄宗羲(1610-1695)在354年前写下了后来被称为《留书》或《明夷留书》的八篇政论文章,在344年前写下了定名为《明夷待访录》的二十一篇政论文章。这两部堪称姐妹篇的政治思想专著,从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作者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魏云 《魅力中国》2010,(32):179-179
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和度和整合度。第二个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的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集体经济》2011,(2):64-64
有一次,在演讲完之后,崔永元还现场客串主持人并即兴发言:“看到和我同台演讲的是吴建民先生和龙永图先生,我心里就打鼓。然后,我看了第一届文化讲坛三位嘉宾的名单——余秋雨、曹景行和赵本山,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每次组合都是‘两个学者加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关于父子骨肉之情的回忆性抒情散文。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到浓浓的父爱,感受到人间亲情,让学生自己回忆在实际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教育他们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1.
Q《环球财经》:您认为把握中日关系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A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暧昧的问题,首先应该整理一个框架来考虑。中日关系往大处说包括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往小处说包括个人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交流等等,覆盖面很广。从文化层面而言,神户国际大学毛丹青老师主创的《知日》杂志,详细地介绍了日本的文化,非常贴近日本的生活气息,是一本很好的杂志。中国国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读。  相似文献   

12.
尚芳芳 《魅力中国》2013,(32):138-138
一、导入 (《小夜曲》的背景音乐轻轻流淌)大家欣赏的图片中有什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下所学的诗文,你想起了哪些与月亮有关的画面呢?  相似文献   

13.
《祖荫下》是许烺光先生1941到1943年间在云南大理喜洲小镇的田野调查过程中所收集资料整理后写成,书中对以祖先崇拜为主的文化行为方式进行非常详细地描述和分析。书中着重探讨中国文化对于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的影响,并不涉及人的个性对于文化的作用。本书把文化放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层面,在方法上和视野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对统计文化建设的认识问题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统计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文化?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表述的:“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才能和习惯”。这一较有权威的界定,为文化内涵提供了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15.
杨澜 《沪港经济》2007,(4):44-45
这年头文化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如果遇到什么事情解释不清楚,总可以拿文化来做万金油到处涂涂抹抹,于是即使是青年歌手大奖赛也要设立文化考试的环节。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有文化?我们这个社会又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我们不妨听听余秋雨先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记得台北《中华时报》的记者曾问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余秋雨毫不犹豫地回答:“苏东坡”。为什么有这种偏爱呢?拜读完(《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后,我找寻到了答案,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撰写《中国文脉》一书的问题意识源于当下出现的"文化改写"的现实,这一现实的直接表现就是人们误读、误用文化的等级品位,对文化做出"夷平化"的理解与运用。"中国文脉"以文学之脉作为分析对象,从中窥探出中国文化之脉的运行气势与发展趋向;以文明的忧患意识作为价值关切,从中生发出中华文明之脉的传接之道与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18.
陈晋 《宁波通讯》2014,(1):75-76
为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从今年起本刊在党建栏目中新设"党刊精编"专栏,从国内知名的党刊中选登一些精华的文章,以飨读者。本期起将摘编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先生发表在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新湘评论》上的系列文章《书山有路阅读风景概览(上)、(下)》,分成《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读书?》、《毛泽东怎样读书?》《毛泽东怎样把书读活?》四个章节连载。  相似文献   

19.
<正>理解"内圣外王"的内涵,要了解如何做人,人的最高成就是什么?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或传统文化的中心问题。今天,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都可以从"内圣外王"得到深刻启示。(一)2015年9月,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盛大阅兵仪式上,有一位女性国家元首十分引人瞩目——韩国总统朴槿惠。2013年6月,朴槿惠访华期间,应邀在清华大学演讲,谈到在"比死亡还痛苦的艰苦岁月里",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帮助她重新找回"生命的灯塔"。  相似文献   

20.
王雅静 《魅力中国》2010,(33):37-38
驰名商标(well—knownmarks)对于一般公众而言,无非就是知名度很高的商标,但这只是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很难看到关于“驰名商标”的标准定义。在国际层面上,非但最早规定驰名商标的《巴黎公约》第6条之2没有给出驰名商标的定义,就是代表着驰名商标制度最新发展成果、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大会”于1999年9月通过的《关于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的联合建议》也根本未提及“驰名商标”的定义;就国家层面上,我们也很少见到商标立法中对驰名商标进行定义的。不论在国际条约还是国内立法中,我们更常见到的则是“主管机关”在认定驰名商标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这就意味着,对于“什么是驰名商标”这样一个基础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至今并无明确的答案。因此,从法学概念的角度而言,准确定义驰名商标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