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震 《魅力中国》2010,(31):343-343
一天早晨起来,看到孩子在大声读书,妻子在做饭,心情很舒坦,很温馨。突然,孩子一声强烈的咳嗽打破了这宁静。我问孩子怎么了?“嗓子疼”孩子告诉我。“读书小声点。”我略带生气地说。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老师让我们大声朗读”。我无言以对。以后的很多天里,我都听到了孩子的咳嗽,很是心痛。  相似文献   

2.
《今日重庆》2013,(10):47-47
过去,家庭买房是等孩子工作后或淡婚论嫁时的事情。而现在,很多父母早早就筹划好为儿女买房,最好是在孩子的读书阶段就准备好。市民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远见的家长。张先生一家三口,儿子阳阳今年12岁了,刚上初中。张先生说,“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除了耍关心他的学习,其实也要为他今后做更多的打算。”为了给阳阳今后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老促会在解决老区孩子“读书难”后,再接再厉促成省人民政府再拨巨款,从2005年起,分5年分批实施老区行政村公路水泥硬化建设,解决老区“行路难”的问题。广大老区人民闻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说,省委、省政府帮助老区人民解决“读书难”问题,是“一大功德”;再帮助老区人民解决“行路难”问题,又是“一大功德”。  相似文献   

4.
《科学决策》2005,(4):16-16,33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理闷得慌,若是有人爱,我就认爹娘”。九三学社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邓浦东从广西融安农村“留守孩子”那里,带给了我们这样的信息。他认为,这是农村“留守孩子”困惑和无奈的心声,更是向社会发出的内心渴求关爱的呼唤。我们应积极回应这样的呼唤,共同构筑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中国人的期待和追求,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来说,尤是如此。教育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唯一途径,惟有奋发图强,刻苦努力才能达到“知识改变命运”,从此“鲤鱼”跳龙门,实现身份和阶层的改变。那么,照此推理,千方百计用尽微薄的家产支持孩子读书,特别是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冯其庸 《宁波通讯》2012,(10):68-69
谈起读书,我觉得无非是“勤奋”二字。勤奋是最为质朴又颠扑不破的读书之道。记得小时候读书,先生要求我们的,不仅是读文章,而且还要背下来。中国文学史上的诸多优秀篇章,小时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脑子里。也许你要问:脑子里记住这么多文章有什么用?那么我告诉你:至少它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灵感。  相似文献   

7.
塞外 《东北之窗》2010,(17):62-63
资本天才 张廷阁幼年时,家境贫寒,曾入私塾读书,后因父早逝,不得已辍学。母亲赵氏靠卖“火烧”养活4个孩子。张廷阁已是半大孩子时,穿的仍是“开花”棉袄,“张嘴”布鞋。少年时代的他,又逢山东连年荒早,颗粒无收,民不聊生。1896年,为能吃上一口饱饭,他告别家人,和本家一个侄子从烟台乘船逃荒去海参崴谋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11,(18):74-75
“读书即生活”的境界越来越远离现代人群。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人的读书时间越来越短。或许,这其中有很多缘由。但无论怎样,只有读书才能提高生活的品质。近期,智联招聘对这一话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五成职场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  相似文献   

9.
声音     
"文学创作首先要过正常人的生活,文学是吃饱饭以后的活计。不要以为读书是最崇高的事情,如果脱离了生活只是纯粹读书,还不如去路边卖油条。"——作家贾平凹近日表示,"没有社会经历、出不了真正的好作品"。他认为,现在的弦子应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积累文学基础,不鼓励孩子太早创作。"有一天,手机丢了,电脑丢了,或者全世界断电了,或者被外星人的病毒攻击了,整个人类要倒退几百年。"——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接受采访时表示,人们以前总是想拼命地记住某些东西,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动力了,因为已过分依赖于数据库来记忆和辨析。  相似文献   

10.
王小兰 《中国西部》2011,(23):32-34
两基攻坚二十年,在这股汹涌的潮流中,大竹县也不甘落后,把控制学生辍学保障学生上学作为实现“两基”工作的重中之重,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提高了“控辍保学”工作水平,想方设法确保每个孩子者陷宦上学读书。  相似文献   

11.
望子成才,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2002、2003两年,广东省投巨资,改造了革命老区农村破危小学2364所,为孩子读书成才创造了条件,老区人民盛赞这是得民心的伟大“希望工程”。而这一伟大工程的促成是广东省老促会。  相似文献   

12.
“早晨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昔日南丰一些贫困乡村单调乏味生活的形象写照;听戏、读书、看电影,这是如今南丰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真实反映。农村风貌的这一截然变化,缘于南丰县实施的农村“文化低保”工程。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08,(7):159-159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苦的孩子。他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饮食,  相似文献   

14.
乔萍 《魅力中国》2010,(13):137-137
生活中不难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语文考试时把“今”写成“令”,多一笔,少得2分,进不了前几名:孩子数学能考100分,可非要把最后得数“18”写成“81”,为此扣分多遗憾……其实,这些都是粗心惹的“祸”。  相似文献   

15.
4月13日凌晨1点,国内大型文学原创网站晋江文学城的一条通知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该通知称"据悉相关部门已经开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扫黄打非行动,十万火急",要求签约作者在当天修改完毕所有涉及色情描写的内容。有网友回帖中透露,晋江文学城所有的编辑都被半夜"薅起来"联系作者改文删字,美工也被要求出动,帮助换掉所有违规作品的封面图。通知所说的“扫黄打非行动”是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统一开展的“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此事后没多久,多个网站就被查“涉黄”:百度影音关闭服务器、新浪读书被吊销执照、快播公司被调查……继文学网站、视听网站相继“中枪”之后,传言称,“净网行动”下一个瞄准的目标将是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6.
杨一一  熊怡 《今日重庆》2014,(19):30-31
第七届重庆读书月“十佳读书人”、“十佳书香家庭”评选揭晓,我们又有幸认识了一些爱书之人。他们的故事,有的宛如“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有的以一种“乐学”的姿态“随性阅读”,颠覆了“苦学”、“功利性”阅读的庸俗化。而相同的是,他们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喜欢读书是一种态度,善于读书是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麦苗当韭菜。”这是流传在大城市孩子中的一个笑话。它实实在在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如今大城市中的孩子们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对农村和农业知识知道甚少,城市中的孩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想让孩子补上这一课,而孩子们也越来越想见识一下农村那秀丽的田园风光,体验一下“放牧南山下”的农村生活。安徽省合肥市一名叫刘金芳的姑娘,从这一时尚潮流中悟出了商机,在合肥市区附近办了一个“放牧山庄”,赢来了滚滚财源。  相似文献   

18.
过去,家庭买房是等孩子工作后或谈婚论嫁时的事情.而现在,很多父母早早就筹划好为儿女买房,最好是在孩子的读书阶段就准备好.市民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远见的家长. 张先生一家三口,儿子阳阳今年12岁了,刚上初中.张先生说,“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除了要关心他的学习,其实也要为他今后做更多的打算.”为了给阳阳今后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夫妻俩商量着,现在就着手给孩子储备购房金.  相似文献   

19.
郭妮亚  牛花平 《魅力中国》2013,(31):356-356
每天一到故事时间,孩子们便会轻轻地围坐在我的面前,瞪着渴望的眼睛,催促:“可以讲故事啦。”这是他们每天不肯放弃的活动。“故事”已经以它的新的目标和视角。走进了孩子的学习生活,成了孩子喜爱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王蓓 《魅力中国》2011,(20):264-264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向着全球化靠拢,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智慧的结晶,其本质上表示的是真正的个人自由。面对现代的发展趋势,文学有了由“诗”升华为“思”的机会和条件,为真正的实现文学自身的精神物质超越提供了可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