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改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选择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低碳转型模式是我国城市应对资源能源环境瓶颈性制约的迫切需要。本文重点论述在城市低碳转型背景下,政府具有哪些职能、如何定位、如何转变等重要问题。城市低碳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提出1.实现低碳转型缓解城市资源能源瓶颈制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城市转型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大局。以高投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经济一次能源资源匮乏,典型的"三高三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能、低效率、低效益)的"高碳模式"难以支撑珠三角经济可持续发展。2012年9月《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施行标志着广东碳交易已经从制度设计阶段全面转向实际操作阶段。通过产业的有效应对措施以促进转型升级实现珠三角产业低碳发展的现实紧迫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3.
发达地区城市化、现代化推进速度快,人口基数大,能源消耗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已成为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就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障碍因素及优势进行了深化分析,从政策引导等方面,对发达地区走低碳经济之路作了初浅探索.  相似文献   

4.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文在分析南京市雨花台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三高两低"企业现状和关停搬迁中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如何治理"三高两低"企业问题提出五点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5.
唐莹 《特区经济》2012,(8):197-199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研究方法,利用武汉城市圈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来看,"十一五"期间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不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转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与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镇江经济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过分依赖对能源的消耗,尤其是制造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文章立足江苏省镇江市制造业的碳排放问题,从低碳约束下镇江发展制造业经济的有利条件、镇江制造业在低碳背景下面临的挑战、经济高碳化形成机理与低碳经济政策选择、影响镇江低碳经济发展系统的多种因素、低碳经济理念下镇江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五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约束对镇江制造业经济的影响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新  李志国 《特区经济》2010,(10):96-98
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并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继英国、丹麦等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挪威提出要建设低碳国家之后,日本则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发展层面,而是欲打造全球首个低碳社会,其实践活动为我国低碳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低碳生产是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而言的,具有全能耗、低排放、高产出、持续性、行业性和层次性等基本特征,微观层面的企业低碳生产应从源排放、能源效率、减少浪费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而中观或宏观层面的低碳生产核心要素则包括资源禀赋、低碳技术、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谋求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摈弃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模式,低碳产业应运而生。未来社会经济的竞争将是低碳产业之间的竞争。运用新钻石模型,基于低碳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特殊影响,构建涵盖了生态效益影响的多属性低碳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以及33个量化指标,并运用模糊熵-熵权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董劲 《改革与战略》2016,(4):132-135
文章通过相关数据及理论基础分析低碳经济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并探究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着产品生产技术较低、生产成本高、高排放、高污染、贸易壁垒加剧等问题。由此提出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培育新兴贸易市场等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金涛 《开发研究》2013,(1):96-99
我国燃料乙醇企业在低碳经济条件下,面临能耗高、难以实现低碳排放、环境污染较严重、技术升级困难、竞争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走循环经济道路、加强技术研发、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培养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战略转型,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契机,而城市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集聚效应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无疑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侧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关键措施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展方向。"碳金融"是伴随着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新的金融形式,它将"节能减排"转化成可以交易的标的,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和金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利用金融天生的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市场行为有效地调节企业的经济行为,从而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碳金融的发展或将导致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变革。中国正处在从高能耗生产转向节约型社会的变革时期,政府需要利用碳金融这个工具,制定相关节能减排措施促使本国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4.
自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低碳”也愈来愈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曾因高能耗、高污染、高消耗“三高”而饱受诟病的陶瓷产业,更是责无旁贷。为张开怀抱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陶瓷行业步人了发展与转型的共存阶段。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是我国建陶企业的“重镇”,由于耗能高,污染大,街道的树上落着厚厚的灰尘。而今,听说双杨镇不仅环境美了,而且“烧”出了上千元一块的瓷砖,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5.
府谷不能走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色模式",需要从"黑猫"模式转型到"绿猫"模式. 府谷不转型就必然遭受"矿竭县衰"的厄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加上多年来多采取"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随着低碳经济体系的推进,我国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析了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完善法律法规、税收制度,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环境成本的控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离我们还有多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庆新 《新财经》2009,(9):90-92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公众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保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又要坚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我国已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项承诺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倡导和遵循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工业互联网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工业互联网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阐述:首先,工业互联网构建了企业与用户无缝对接的平台,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其次,工业互联网提高企业生产效能,优化生产流程,创新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企业高效化转型。再次,工业互联网在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得到应用,有效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助力制造业企业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魏巍 《魅力中国》2014,(9):65-66
我国经济长期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三高”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日益受到环境资源各方面的制约。要想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亮点,成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主渠道、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因而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当前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路径提出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